代际冲突与华人移民的“无地方”——再议《安乐乡一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s and the Placelessness of Chinese Immigrants in U.S. in Bai Xian-yong's A Day in Pleasantville
  • 作者:许锬
  • 英文作者:XU Tan;
  • 关键词:《安乐乡一日》 ; 代际冲突 ; 地方
  • 英文关键词:A Day in Pleasantville;;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s;;places
  • 中文刊名:WY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英语教研室;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1;No.81
  • 基金:2015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华裔主体性游移及身份认同的流散特质——谭恩美小说的中国书写研究”(批准号:SK2015A348);; 2017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记忆空间与族裔地方:谭恩美小说的在地性研究”(批准号:AHSKQ2017D37)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YDS201901010
  • 页数:5
  • CN:01
  • ISSN:44-1470/C
  • 分类号:50-53+98
摘要
因移置而经验到的无根漂泊感是众多华人家庭内"代沟"频发的主要根源。"生存空间"的缺失令华人移民及其后代无法实现自身与新地之间的有效连结,继而影响其扎根美国所必须的地方认同感的形成。以《安乐乡一日》(1964)为例,透过代际间的矛盾,不难窥见在美国无所安适的华人移民努力建造家园的尝试。
        As a matter of fact,it is the rootlessness arising from the displacement that has caused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s in the Chinese emigrants' families. The absence of living space prevents the effective bonds which affects the geographic attachment and identity of Chinese emigrants,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U. S.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s in Bai Xian-yong's A Day in Pleasantville can reveal such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s and Chinese Americans' attempts to rebuild their home and ident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引文
[1] 张四德.何处是桃源?[J].辅仁历史学报,2010,25(7):192.
    [2] 盖建平.“融入”之外:《安乐乡的一日》的现实意义探析[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89(4):17-21.
    [3] 蔡晓惠.隐喻与反讽:白先勇《纽约客》系列中的空间解读[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17(3):191.
    [4] 白先勇. 孤恋花[C].王晋民,编选.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
    [5] 王灵智.战后华人知识分子移民美国和美籍华人对科技领域的贡献[J].南洋资料译丛,1989,96(4):81.
    [6] MCDOWELL L.性别、认同与地方:女性主义地理学概说[M].徐苔玲,王志弘,主译.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
    [7] 段义孚.经验透视中的空间和地方[M]. 潘桂成,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8.
    [8] CRESSWELL T.地方:记忆、想象与认同[M].王志弘,徐苔玲,译.台北:群学出版公司,2006:14.
    [9] 朱立立.白先勇“纽约客”系列小说中的认同问题探析[C]//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两岸视域中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一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14.
    [10] 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M].沈彩艺,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11] 简瑛瑛,廖诗文.谁的美国?亚美影像与文化交织的跨界思维[J].中外文学,2004,33(2):56.
    [12] 尹晓煌. 美国华裔文学史[M].徐颖果,主译.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51.
    [13] RELPH E. Place and Placelessness[M].London: Pion, 1976:55.
    ①国内研究《安乐乡一日》的相关文献如下:殷国明:《一个世界性主题:种族的困惑——兼从比较的角度评论白先勇的<纽约客>》,《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115-122页;郑伟雄:《孤雁的困惑——读白先勇的<纽约客>》,《华文文学》,1991年2期第68-69页;陆春:《“围城”中的迷失与沦陷》,《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4期第85-87页;盛周丽等:《守望、妥协还是遗忘?——从白先勇的〈安乐乡一日〉探析身份认同》, 2008年2期第46-49页;池美红:《中美流散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盖建平:《 “融入”之外:〈安乐乡的一日〉的现实意义探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年4期第17-21页,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