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构中国优秀歌谣的传承体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ndless Efforts to Build the Inheriting System of Chinese Marvelous Folk Songs
  • 作者:陈书录
  • 英文作者:CHEN Shu-lu;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历代歌谣 ; 文学本位 ; 交叉研究 ; 传承体系
  • 英文关键词:folk songs in all ages;;literature standard;;inter-sectional study;;inheriting system
  • 中文刊名:XZS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5-15
  • 出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6
  • 期:v.42;No.19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民国歌谣整理与研究及电子文献库建设”(项目编号:15ZDB078)阶段性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XZSB201603006
  • 页数:9
  • CN:03
  • ISSN:32-1833/C
  • 分类号:34-42
摘要
中国是一个歌谣大国,从《诗经》中的"国风"、汉乐府、南北朝民歌、敦煌曲子词到明清时调乃至当代民谣等,历代歌谣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洋溢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但是,有关歌谣的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整理和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的研究,乃至中国优秀歌谣传承体系的建构,至今尚有许多缺憾乃至空白。因此,应努力建构中国优秀歌谣的传承体系,对歌谣应进行抢救性、基础性搜集整理,对歌谣的研究应坚持以文学为本位,同时注重探讨历代歌谣的演进轨迹与特征,拓展歌谣与宗教、民俗、地域文化、商贾精神等相关领域的交叉互动研究,全面建构、深化中国的歌谣研究,传承创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with a great many folk songs,from Guo Feng in the Books of Songs,folk songs in Han Dynasty,folk songs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Dunhuang Quzici to folk song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nd even the contemporary folk songs.Every age has its own famous folk songs with a large quantity and a prosperous process so as to illustrate China's vigorous dynamics.However,there is still a short of many aspects,namely,the field investigations,the arrangement of literature materials,the value of aesthetics,the study of its social values and the inheriting system of Chinese marvelous folk songs.Therefore,a wholesome inheriting system should be built in order to make an arrangement and a collection of the folk songs.As far as the study methods of folk songs are concerned,a steady way of insisting on literature standard should be stuck to.Meanwhile,to build the system and deepen the study area of folk songs,and to inherit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we ought to focus on th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lk songs in every dynasty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inter-sectional study among religion,customs,regional culture,merchant spirits and the folk songs.
引文
[1]《二月仲春色光辉》,张锡厚主编:《全敦煌诗》卷八十七,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9册第3752页。
    [2]尤海燕:《〈歌林拾翠〉刊刻年代考论---兼论奎壁斋郑元美的刊刻活动时间》,《文献》季刊,2010年7月第3期。
    [3][32][35]傅惜华:《曲艺论丛》,上杂出版社,1953年版,第81、59、59页。
    [4]周玉波编:《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5]曾永义:《俗文学资料及其蒐集整理》,《俗文学概论》,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版,第77、78页。
    [6]袁宏道:《答李子髯》其二,《袁宏道集笺校》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1页。
    [7]李梦阳:《诗集自序》,《空同子集》卷首,明万历三十年邓云霄刻本。
    [8]贺贻孙:《诗筏》,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3页。
    [9][12][16][17][29][30][55]冯梦龙:《叙山歌》,刘瑞明注解《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17、317、28、317、317、317、317页。
    [10]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第二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四日第1页。
    [11][19][20]刘勰著、周振甫注释:《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6、476、376页。
    [13]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五,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657页。
    [14][45]周玉波、陈书录:《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76页。
    [15]《大子夜歌》,《乐府诗集》卷四十五,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654页。
    [18]陈宏绪:《寒夜录》上卷:“友人卓珂月曰:‘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34册,第700页。
    [21]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9页。
    [22]赵翼:《陔余丛考》引杨士宏语,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57页。
    [23]曹道衡、沈玉成编著《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24]钟嵘:《诗品·总论》,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卷中第46页。
    [25]钟嵘:《诗品》卷中,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46页。
    [26][44]陈宏绪:《寒夜录》上卷引卓珂月语,称民歌为‘为我明一绝。”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34册,第700、700页。
    [27]任中敏:《散曲概论》卷二《派别第九》,见王小盾、陈文和编《任中敏文集》,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1页。
    [28]冯梦龙《挂枝儿》卷四《送别》评语:“然不如‘逢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二语绝唱,即入之古乐府何惭。”《明清民歌时调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6页。此处借“绝唱”评价有明一代民歌。
    [31]袁宏道:《叙小修诗》,《袁宏道集笺校》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3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65、567页。
    [34]胡怀琛《中国民歌研究》第七章,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103页。
    [36]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等主编:《中国歌谣集成》(江苏卷)卷首,中国ISBN中心1998年版,第6页。
    [37]《我来了》,《人民日报》,1958年5月27日第8版。
    [38]天鹰:《一九五八年中国民歌运动》,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22、23页。
    [39]胡适:《复刊词》,《歌谣》周刊,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四日。
    [40]李素英:《读歌谣后所得的一知半解》,《歌谣》周刊,三卷三期,民国二十六年(1937)四月十七日。
    [41]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册,第590页。
    [42]《读曲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六,第674页。
    [43]《华山畿》,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六,第670页。
    [46]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卷四,第1473页。
    [47][48]车锡伦:《聊斋俚曲曲牌的来源(之一)》,《蒲松龄研究》,2002年第2期。
    [49]板俊荣、张仲樵:《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92页。
    [50]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歌谣》创刊号,民国十一年(1922),十二月十七日。
    [51]李延寿:《南史》卷七十《循吏传》,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697页。
    [52]《子夜歌四十二首》三十七,《乐府诗集》卷四十四,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643页。
    [53]顾颉刚:《〈山歌〉序》,《顾颉刚民俗论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10、311页。
    [54]周玉波:《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
    [56]徐渭:《南词叙录》,见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第240、241页。
    [57]王廷炤:《霓裳续谱》序,见《明清民歌时调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58]《皇帝感》其一,任半塘编著《敦煌歌辞总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34页。
    [59]张岱:《虎邱中秋夜》,《陶庵梦忆》卷五,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4、6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