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精妲己图与汉墓酆都六天宫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Newly Unearthed Portrait of the Fox-Spirit Daji and the Six Palaces of Fengdu in Han Tomb Art
  • 作者:姜生
  • 英文作者:Jiang Sheng;Co-Innovation Center for Cul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Sichuan University;
  • 关键词:费县潘家疃汉墓 ; 酆都六天宫 ; 最早的狐精妲己图 ; 周公杀苏妲己 ; 武王杀妺喜及 ; 汉墓画像与汉代宗教
  • 英文关键词:Han tomb in Panjiatuan village of Fei county in Shandong;;Six Palaces of Fengdu;;earliest portrait of Fox-spirit Daji;;Duke Zhou executes Su Daji;;King Wu of Zhou executes Moxi and Baosi;;Han pictorial stones and Han dynasty religion
  • 中文刊名:FDDX
  • 英文刊名: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7-25
  • 出版单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60;No.297
  • 语种:中文;
  • 页:FDDX201804012
  • 页数:15
  • CN:04
  • ISSN:31-1142/C
  • 分类号:91-105
摘要
新发现的山东费县潘家疃汉墓前室画像石出现了汉晋道教酆都六天宫之第一天宫和第四天宫图景。南壁上段带有榜题的狐狸精"苏妲己"及"周公杀苏妲己"题记画像、特别是武王杀妺喜和姒画像的"荒诞"组合,与早期道经文献相对证,提供了理解与诠释汉墓中酆都六天宫信仰的突破点。在死而入冥后的"受事之日"或"罪考吉凶之日"必经的第一天宫(纣绝阴天宫),周公作为"北帝师"杀妲己之鬼;在第四天宫(恬昭罪气天宫),武王作为主司生杀的"鬼官地斗君"对妺喜和姒之鬼施以"斩鬼"、"灭形"的终极惩处。此类宗教图画旨在崇德抑术、宣扬《春秋》思想,是黄老、神仙、诸子聚合所成汉代宗教信仰之呈现;同时暗示墓主人高德,将入南壁下段所示南天朱火宫炼形而仙。类似的信仰表达亦见于其他汉墓画像,且可识出其他某些阴天宫的情景,唯其表现形式容有不同。
        In the frontal chamber's pictorial stones of a newly unearthed Eastern Han tomb in the village of Panjiatuan in Fei county,Shandong province,one finds scenes of the first and the fourth of the Six Palaces( liutian gong) of Fengdu.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outhern wall,the labeled legendary female fox-spirit Su Daji is facing Duke Zhou's sword,while a label between them tells "Duke Zhou executes Su Daji. "In particular,there appears an "absurd"combination of Duke Zhou executing Moxi and Baosi. These new materials,confirmed in consultation with Daoist scriptures,assure the breakthrough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cognizing belief in the Six Palaces of Fengdu in Han tomb art. In the first Palace—where the dead get registered and "assigned"at entering the netherworld,or get"judged"at the date—Duke Zhou,as the royal preceptor of the Emperor of the North in the netherworld,kills Su Daji's soul. Similarly,in the fourth Palace,King Wu of Zhou,who is in charge of punishing as "Lord of the Nether Dipper,"kills the souls of Moxi and Baosi with his sword. Aimed at engaging Confucian lofty virtues,these kinds of drawings are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Han religion;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the dead in the tomb earned high virtues and will ascend to the southern heaven to refine for immortality. In other Han tombs,one can also find mor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ix Palaces in various forms and styles.
引文
(1)《三国志·魏书》裴注《崔琰传》引《魏氏春秋》:“袁绍之败也,融与太祖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太祖以融学博,谓书传所纪。后见,问之,对曰:‘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72页。又见《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271页。
    (2)商承祚:《长沙古物闻见记、续记》卷下“铜”,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6年,第173页。按:“妲”字至今民间亦有读旦;由此汉镜及潘家疃汉墓的“苏担己”榜题,可知这种俗音化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3)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写本《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集上)。
    (4)已知元英宗至治年间(1312~1323)建安虞氏《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卷上《九尾狐换妲己神魂》(第6页)及卷下《武王斩纣王妲己》(第84页)有图像描绘,但以九尾狐之魂附体而非狐形妇人形象出现。该书作为元刻《全相平话》五种孤本之一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
    (1)沂南汉墓主持发掘者曾昭燏等认为沂南汉墓此类画像为“乱刻的”。然而实质上,此乃汉代仙鬼图谱。根据作者对汉墓画像所见仙谱的研究,在鬼神时空里可以超越既往事件的时空逻辑,甚至可对千古人物予以重组,使其并肩共事于一堂。有关研究见姜生:《汉代列仙图考》,《文史哲》2015年第2期。
    (2)早期道经有死后灭鬼之罚。《真诰》卷10《协昌期第二》言北帝煞鬼:“攫天大斧,斩鬼五形,……神刀一下,万鬼自溃。”《道藏》第20册,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年,第548页。又《无上秘要》卷27引《洞真金虎真符》:“佩此符者,威制天地,诃叱群灵,控景驾龙,位司高仙,琼音既震,则玉华侍侧,金真卫兵,千妖丧眸,万鬼灭形。”《道藏》第25册,第80页。《度人经》卷3:“天丁缚鬼,北斗戮精,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敢有干试,拒遏八神,金刀乱施,千祆(妖)灭形。”《道藏》第1册,第18页。
    (3)详参姜生:《張道陵以前の儒生の道敎》,日本《東方宗教》129:1~18(2017年5月)。
    (4)姜生:《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79页。
    (5)《史记》卷27《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索隐》引《文耀钩》云:“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又引宋均曰:“太微,天帝南宫也。三光,日、月、五星也。”见《史记》卷2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299页。
    (6)《道藏》第20册,第583页。
    (1)《尚书正义》卷11《牧誓》,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83页。
    (2)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50页。
    (3)许维遹撰,梁运华整理:《吕氏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396页。
    (4)《史记》卷3《殷本纪》,第105页。
    (5)焦延寿:《焦氏易林》,北京: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年,第96、100页。
    (6)清徐文靖《竹书统笺》卷6注《竹书纪年》“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句:“今据《竹书》,纣四年作炮烙,九年获妲己。则炮烙非为妲己设也。《世纪》谓武王伐纣,纣自焚于宣室而死,二嬖妾与妲己亦自杀,抑犹为贤于姒。故特为考其事而原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0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9页。
    (7)刘向:《古列女传》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第448册,第34页。
    (8)《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主要生活于东汉前期,约公元35~90年间;其书则成于赵晔生活的最后阶段。见梁宗华:《论〈吴越春秋〉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9)《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赵晔撰,徐天祐注:《吴越春秋》,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1937年,第129页。《白虎通·封禅》则言:“必九尾者何?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287页。
    (10)《后汉书》卷30《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82页。
    (11)“腰背佝偻”是周公特有的形象。《论衡·骨相》:“武王望阳,周公背偻。”黄晖撰:《论衡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11页。《白虎通》卷7《圣人》:“周公背偻,是谓强俊,成就周道,辅于幼主。”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340页。说亦见《礼纬含文嘉》。其说应源自《荀子·非相》:“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74页。
    (12)焦延寿:《焦氏易林》,第179页。
    (1)《史记》卷3《殷本纪》,第108页。
    (2)黄度:《尚书说》卷4《周书》,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7册,第531页。
    (3)俞樾:《曲园杂纂》卷38《小浮梅闲话》,《春在堂全书》第3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265页。
    (4)《真诰》卷15《阐幽微第一》,《道藏》第20册,第579页。
    (5)《道藏》第3册,第271页。
    (6)又《真诰》卷15《阐幽微第一》:“文王为西明公,领北帝师。”《道藏》第20册,第580页。此与《真记》周公为北帝师说当出自不同手笔;而潘家疃汉墓周公杀妲己画像之信仰结构表明《真记》此说应源自东汉。
    (1)“真仙”是死后成为《庄子》所谓“无所待”的“真人”之仙,位格高于一般仙人。参考姜生:《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第39~40页。
    (2)《礼记正义》卷7《檀弓上》,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281页。
    (3)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206页。
    (4)参见姜生:《汉墓龙虎交媾图考:〈参同契〉和丹田说在汉代的形成》,《历史研究》2016年第4期。
    (5)其事详见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25~427页。
    (6)狐狸精能化作妖妇吸尽男人精气,作为一种信仰,在传统社会长期成为一种极度刺激又极具矛盾色彩的民间文化,表现为且惧且思的“火中取式”男女极情尽欲心理---女极其魅以狐狸精、男极其欲于狐狸精,诡谲奇异,千年流传。
    (7)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253,“职官部五十一·督邮”,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193页。
    (8)应劭所记劾鬼魅之法涉及“思道”即存思术(汉墓所见,可参姜生、冯渝杰:《汉画所见存思术考---兼论〈老子中经〉对汉画的文本化继承》,《复旦学报》2015年第2期)及念诵《六甲》之类特定经典可御鬼神、以“剑”杀鬼等观念,皆属道教祈禳术,且存思作为一种道术被认为可使修炼者具有更强的御邪护命功力。其所记“思道”、诵经咒、用剑等三者结合的厌劾术,表明东汉道教信徒中已流行“存思”(存神)术及其修炼应用,参见姜生:《〈风俗通义〉等文献所见东汉原始道教信仰》,《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1期。
    (9)《道藏》第20册,第587页。题晋人郭璞撰《玄中记》有关于狐狸幻化之说:“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李昉等撰:《太平广记》卷447,“狐一”,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652页。《列异传》:“狸髡千人,得为神也。”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253,“职官部五十一·督邮”,第1193页。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引古道书《玉策记》及《昌宇经》云:“狐狸豺狼,皆寿八百岁。满五百岁,则善变为人形。”王明撰:《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8页。是皆汉人刻画妲己亦得企仙之信仰根源。
    (10)任志强、庞晓蒙:《狐魅崇拜的早期流变》,《民俗研究》2013年第3期。
    (11)《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第1736页。东汉崔寔:“量力度德,《春秋》之义。”《后汉书》卷52《崔骃列传》,第1727页。
    (12)参看笔者为《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南北朝隋唐五代卷》所撰“导论”第一章第二节“帝国的脊梁:‘齐文化气质’与道教之承续”,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5~11页。
    (1)《列女传》卷7《孽嬖传·周幽褎姒》,《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48册,第66页。
    (2)“天猷”为北极四圣之第二位。《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说他“上佐北帝,下临九州,肩生四臂,项长三头,身披金甲,手执戈矛,云随步发,海逐身流,红光杳杳,紫气悠悠……逢妖即斩,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无休,降临福气,涤荡无忧。”位在“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领天罡之次帅,列下土之诸侯。”《道藏》第1册,第809、808页。
    (3)《道藏》第20册,第548页。
    (4)相关研究见姜生:《地斗考》,日本《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19號(2015年3月)。中文版见香港《弘道》2015年第4期。
    (5)《道藏》第20册,第580页。
    (6)《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道藏》第3册,第280页。
    (7)《道藏》第20册,第579页。按句末“鬼官之北斗”或系早期抄经误将注文窜入正文。
    (1)陶弘景注:“天上北斗有所司察,故鬼官亦置此职,以精象相应,统领既关璇玑,是以仰隶太上之曹也。”
    (2)(6)(7)《道藏》第20册,第566、579、579页。
    (3)《道藏》第11册,第45页。这段文字亦见于《真诰》卷15及卷13。
    (4)关于太上老君与北太帝君在鬼神世界的权力界定、形象特征及其在汉墓中的图像表现,参见姜生:《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第二章的考证。
    (5)宫何以六?《易》以六为阴之极(老阴、至阴、纯阴),九为阳之极(老阳、至阳、纯阳)。
    (8)陶弘景注:“此宫当得专主收煞也。其卒死暴亡,恐文书未正,或姓名相同者,所以先来检问之也。”
    (9)陶弘景注:“邵公名奭,文王庶子,食采于邵,〈卦〉[封]于燕国。按周公邵公太公俱佐命克纣,公在不殊;而周公有圣德,仙鬼之中,并无显出。太公执〈饱〉[旄]秉钺,威罚最深,乃载出列仙。邵公恩流甘棠,翻为魁职,亦复难了。皆当各缘其根本业分故也。酆都唯有六宫,而周文王父子顿处其三,明周德之崇深矣。”陶弘景没有意识到,本身鬼界冥府即以周朝王宫“酆宫”为名,是汉儒的选择。
    (10)《真诰》卷15《阐幽微第一》,《道藏》第20册,第579~580页。
    (1)《真诰》卷15《阐幽微第一》,《道藏》第20册,第579页。
    (1)《文选》卷56陆任《新刻漏铭并序》李善注引北魏崔玄山《濑乡记》。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77页下。
    (2)李昉等撰:《太平御览》,第2951页。
    (3)具体研究见姜生:《汉墓“老子把持仙箓”图考》,《人文杂志》2017年第11期。
    (4)(5)《道藏》第20册,第580、566页。
    (6)焦延寿:《焦氏易林》,第97页。
    (7)《道藏》第11册,第388页。
    (8)《真诰》卷16《阐幽微第二》陶弘景注,《道藏》第20册,第583页。
    (1)《真诰》卷10有“天蓬祝”,为北帝煞鬼大法,“鬼有三被此祝者,眼精目烂而身即死矣。此上神祝,皆斩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恒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谓北帝之神祝,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道藏》第20册,第548页。
    (2)《后汉书》志24《百官志一》,第3559页。
    (3)《后汉书》卷48《应奉传》,第1607页。
    (4)《太平经》卷114《九君太上亲诀第一百九十三》,王明:《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594~595页。按《合校》本“精神随字,名之光明”断句误,无解,今改。
    (1)《易林》:“剥之剥:行触大忌,与司命忤啎,执囚束缚,拘制于吏。”焦延寿:《焦氏易林》,第105页。
    (2)《道藏》第22册,第145页。
    (3)《道藏》第20册,第583页。
    (4)(6)《真诰》卷15《阐幽微第一》,《道藏》第20册,第581、581页。
    (5)以上见《道藏》第20册,第566页。
    (7)大量“泗水取鼎图”见于汉墓,表明汉代确曾流行秦始皇在泗水取鼎而“龙啮断其系”的故事。巫鸿指出,该图“无疑是显示秦始皇的厄运”,其中蕴含的教训是“秦朝的建立并没有获得上天的恩准”。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112页。黄琼仪进一步提出,虽然汉代士人早就将“泗水升鼎”视为“秦始皇不得天命”、“秦始皇无德”的证明,但东汉才有较强调“秦始皇无道”及“秦始皇不得天命”的升鼎图像。或许东汉末年,老百姓才渐渐将“泗水升鼎”与“秦始皇不得天命”两者画上等号,升鼎图也渐表现了对秦始皇的批判。黄琼仪:《汉画中的秦始皇形象》,台湾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8)陶弘景注:“酆宫中诸人职皆是矣。”
    (9)陶弘景注:“此是举建号帝王者之宗耳。北帝之有上相,亦当如四明之有宾友也。”《道藏》第20册,第587页。
    (1)先秦两汉文献对神农氏的形象描述比较清晰。《易·系辞下》:“包犠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周易正义》卷8《系辞下》,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86页。《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78,“皇王部三·炎帝神农氏”,第366页。《淮南子·齐俗训》:“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洪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450页。《白虎通·号》:“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51页。《礼纬·含文嘉》:“神农作田道,就耒耜。”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94页。
    (2)王闿运补注:《尚书大传补注》卷6《略说下》,北京: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91年,第57页。
    (3)相关研究见姜生:《汉代神祇考》,《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4)相关研究见姜生:《鬼圣项橐考》,《敦煌学辑刊》2015年第2期。
    (5)相关研究见姜生:《汉画孔子见老子与汉代道教仪式》,《文史哲》2011年第2期。
    (6)《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道藏》第3册,第275页。
    (7)关于汉晋仙鬼迁擢标准的古天学依据,可参姜生:《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第265~267页。
    (1)李善注《文选》陆任《新刻漏铭并序》“金字不传,银书未勒”句引北魏崔玄山《濑乡记》引《老子母碑》:“老子把持仙箓,玉简金字,编以白银,纪善缀恶。”见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77页下。
    (2)《尚书帝验期》:“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李昉等撰:《太平御览》,第2951页。
    (3)相关图像判断及研究见姜生:《韩凭故事考》,《安徽史学》2015年第6期。
    (4)(5)《道藏》第20册,第579、579页。
    (6)姜生:《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第178页。
    (7)《春秋繁露·精华》:“《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92页。
    (1)《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第3297~3298页。
    (2)《抱朴子内篇·对俗》引《玉钤经中篇》:“立功为上,除过次之。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实乃承自东汉儒生之宗教传统。王明撰:《抱朴子内篇校释》,第53页。
    (3)苏轼:《东坡全集》卷105《志林十三条·论古》,《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8册,第645页。
    (4)《白虎通》卷7《圣人》:“何以言文、武、周公皆圣人也?《诗》曰:‘文王受命。’非圣不能受命。《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汤武与文王比方。《孝经》曰:‘则周公其人也。’下言‘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第33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