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周时期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Eastern Zhou Dynasty on Enviroment
  • 作者:李金玉
  • 英文作者:Li Jinyu;Xinxiang University;
  • 关键词:周代 ; 城市 ; 生态环境
  • 英文关键词:Zhou Dynasty;;city;;enviroment
  • 中文刊名:HNS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新乡学院发展规划处;
  • 出版日期:2019-07-10
  • 出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6;No.19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ZS075)
  • 语种:中文;
  • 页:HNSK201904016
  • 页数:5
  • CN:04
  • ISSN:41-1011/C
  • 分类号:113-117
摘要
中国古代城市文明起源久远、灿烂辉煌,尤其是在两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出于政治、军事等需要,兴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这一时期城市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仅城市数量多,而且规模大。两周时期城市营建,耗费大量的木材、石材,造成对树木的过度砍伐,导致生态资源过度消耗。城市中人口大量聚集,其生产和生活需要,更加剧了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由此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引起了当时敏感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担忧。两周时期城市营建,既要依赖生态环境,同时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Ancient chinese urban civilization has a long and magnificant history. Especially in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Eastern Zhou Dynasty, urban construction, with the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d been accelerated for political and military purposes. In this period, great achienvments had been made in urban construction. As a result, More and more large-scale cities had emerged. On one h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ends on enviro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enviroment, and even ruins it. The citizens' production and living needs would aggravate enviromental issues.
引文
(1)史念海:《先秦城市的规模及城市建制的增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
    (2)董琦:《中国先秦城市发展史概述》,《中原文物》,1995年第1期。
    (3)董琦:《中国先秦城市发展史概述》,《中原文物》,1995年第1期。
    (4)许宏:《最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77页。
    (5)许宏:《最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80页。
    (6)贺业钜:《试论周代两次城市建设高潮》,载《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6-45页。
    (7)张鸿雁:《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8页。
    (8)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出版社,1994年,第10页。
    (9)J.R.麦克尼尔:《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87页。
    (10)许宏:《最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69页。
    (11)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出版社,1994年,绪论。
    (12)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出版社,1994年,第12-14页。
    (13)张鸿雁:《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21页。
    (14)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57页。
    (15)洪亮吉:《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第184-185页。
    (16)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78页。
    (17)威廉·贝纳特、彼得·科茨:《环境与历史》,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16页。
    (18)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7页。
    (19)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05页。
    (20)周自强:《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第1324页。
    (2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49年,第241页。
    (22)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96页。
    (23)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页。
    (24)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65页。
    (25)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2257页。
    (26)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2254页。
    (27)J.唐纳德·休斯:《什么是环境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4页。
    (28)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第442页。
    (29)J.R.麦克尼尔:《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99页。
    (30)孙楷:《秦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66页。
    (3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256页。
    (32)张鸿雁:《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44页。
    (3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58页。
    (34)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6年,第278页。
    (35)威廉·贝纳特、彼得·科茨:《环境与历史》,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45页。
    (36)赵晔:《吴越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00页。
    (37)黎翔风:《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1420页。
    (38)赵晔:《吴越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0页。
    (39)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第77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