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顶山秦墓“饰鸟虎熊车型器”含义新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New Exploration to the Meaning of “The Carriage Decorated with Birds,Tigers and Bears” of Qin Mausoleum in Yuanding Mountain
  • 作者:余永红
  • 英文作者:YU Yonghong;
  • 关键词:圆顶山 ; 饰鸟虎熊车型器 ; 特征 ; 含义
  • 英文关键词:Yuanding Mountain;;carriage decorated with birds,tigers and bears;;features;;meaning
  • 中文刊名:HBZA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美术与设计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7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陇东南区域民间美术的文化历史特征研究”(15YJA760049)
  • 语种:中文;
  • 页:HBZA201901019
  • 页数:9
  • CN:01
  • ISSN:42-1328/C
  • 分类号:141-149
摘要
礼县圆顶山秦墓出土的"饰鸟虎熊车型器",是为墓主人特制的冥器,器形独特,设计巧妙,寓意丰富。其上附饰的人物及鸟、虎、熊,不是出于纯审美、装饰或表现生活情趣的需要,而是具有更为深层的精神含义。不仅体现了秦人的图腾崇拜意识,也蕴含着秦人安身立命的族群传统和更为深远的文化含义,对我们探索研究秦早期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The funerary object called "the carriage decorated with birds,tigers and bears"is specially made for the tomb owners,which is unearthed from Qin mausoleum located at Yuanding Mountain in Lixia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It is designed artistically and meaningfully. The characters and other animals inlayed on it are not for pure aesthetic decoration or the expression of Qin people,but have a more profound spiritual meaning. It not only embodies Qin people's totem worship consciousness,but also contains the ethnic tradition about how Qin people settle down,which has more far-reaching cultural meaning. Therefore,it has great values and significance for us to explore the early history and culture in Qin dynasty.
引文
(1)祝中熹:《试论礼县圆顶山秦墓的时代与性质》,《考占与文物》2008年第1期。
    (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礼县博物馆:《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文物》2002年第2期。
    (3)赵化成:《秦人从哪里来寻踪早期秦文化》,《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第2期。
    (4)刁方伟:《秦西垂陵区圆顶山秦贵族墓地出土文物鉴赏》,《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9期。
    (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79页。
    (2)司马迁:《史记》,第1365页。
    (3)许世虎、杨梦箫:《从秦西陲青铜器与金器探早期秦文化艺术特征》,《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4)司马迁:《史记》,第3页。
    (5)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5页。
    (6)熊传新:《商周青铜器的动物造型和纹样与古代图腾崇拜》,《南方民族考古》1991年第3期。
    (7)何星亮:《图腾名称与姓氏的起源》,《民族研究》1990年第5期。
    (8)何汉文:《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求索》1981年第4期。
    (9)祝中熹:《嬴、赵姓氏缘起析述》,雍际春、田佐、南玄子主编:《嬴秦西垂文化---甘肃秦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9-26页。
    (10)何汉文:《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求索》1981年第4期。
    (11)龚维英:《嬴秦族图腾是鸟不是马》,《求索》1982年第3期。
    (1)杨宽:《伯益考》,《齐鲁学报》1941年第1期。
    (2)林剑鸣:《秦人早期历史探索》,康世荣、南玄子主编:《秦西垂文化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41页。
    (3)田佐:《从首领名字看不同时期嬴秦民族的崇拜物和首领政治角色》,雍际春、赵文博、田佐、南玄子主编:《秦文化探研---甘肃秦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09-110页。
    (4)王明信:《〈史记·秦本纪〉“鸟身人言”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5)何光岳:《先秦的来源和迁徙》,《船山学刊》1994年第2期。
    (6)韩伟:《论甘肃礼县出土的秦金箔饰片》,康世荣、南玄子主编:《秦西垂文化论集》,第491-499页。
    (7)王冰:《东周时期秦国青铜器纹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第35页。
    (8)赵晓培:《论羌族的白然崇拜和多神信仰》,《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1期。
    (9)余永红:《西汉水上游秦早期青铜器中的虎造型及其内在含义》,《古代文明》2016年第1期。
    (10)祝中熹:《大堡子山秦陵乐器坑所出铜虎性质刍议》,《丝绸之路》2010年第2期。
    (11)韩伟:《论甘肃礼县出土的秦金箔饰片》,《文物》1995年第6期。
    (1)赵华成、王辉:《礼县大堡子山被盗秦公大墓流散文物的整理与墓葬归属问题》,雍际春、田佐、南玄子主编:《嬴秦西垂文化---甘肃秦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48-150页。
    (2)梁云:《论早期秦文化的来源与形成》,《考古学报》2017年第2期。
    (3)卫聚贤:《赵秦楚民族的来源》,康世荣、南玄子主编:《秦西垂文化论集》,第22页。
    (4)白国红:《飞廉考》,《学术月刊》2005年第6期。
    (5)叶舒宪:《秦人崇拜熊吗?》,《光明日报》2007年6月7日,第9版。
    (6)祝中熹:《试论礼县圆顶山秦墓的时代与性质》,《考占与文物》2008年第1期。
    (7)叶舒宪:《秦文化源流新探---熊图腾与中原通古斯人假说》,《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
    (1)梁云:《“秦子”诸器的年代及有关问题》,《古代文明》(辑刊)2006年第00期。
    (2)梁云:《论早期秦文化的来源与形成》,《考古学报》2017年第2期。
    (3)邵安定、梅建军、陈坤龙、周广济、王辉:《张家川马家源战国墓地出土金属饰件的初步分析》,《文物》2010年第10期。
    (4)转引自司马迁:《史记》,第173页。
    (5)杨宽:《伯益考》,《齐鲁学报》1941年第1期。
    (6)司马迁:《史记》,第49页。
    (7)司马迁:《史记》,第105页。
    (8)司马迁:《史记》,第111页。
    (9)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27页。
    (10)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973页。
    (11)转引自祝中熹:《嬴、赵姓氏缘起析述》,雍际春、田佐、南玄子主编:《嬴秦西垂文化---甘肃秦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26页。
    (1)袁珂:《山海经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67-268页。
    (2)袁珂:《山海经全译》,第317-318页。
    (3)袁珂:《山海经全译》,第283-285页。
    (4)袁珂:《山海经全译》,第298页。
    (5)袁珂:《山海经全译》,第273页。
    (6)郭璞注、毕沅校:《山海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7)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第23页。
    (8)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第597页。
    (1)吴广平:《东夷始祖神帝俊的原型破译》,《船山学刊》1997年第1期。
    (2)金荣权:《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中州学刊》1998年第1期。
    (3)司马迁:《史记》,第36页。
    (4)李炳海:《时间神和创造神之祖的双重角色---东方古神帝俊谱系的破译解析》,《东疆学刊》2003年第3期。
    (5)李修松:《上古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太阳崇拜》,《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6)袁坷:《古神话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19年,第264页。
    (7)袁珂:《山海经全译》,第285页。
    (8)袁珂:《山海经全译》,第269、272页。
    (1)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第27页。
    (2)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第27页。
    (3)司马迁:《史记》,第35页。
    (4)袁珂:《山海经全译》,第214页。
    (5)袁珂:《山海经全译》,第193页。
    (6)杨宽:《伯益考》,《齐鲁学报》1941年第1期。
    (7)顾颉刚:《鸟夷族的图腾崇拜及其氏族集团的兴亡》,《史前研究》2000年第1期。
    (1)张崇宁:《“刖人守囿”六轮挽车》,《文物世界》1989年第2期。
    (2)司马迁:《史记》,第174-175页。
    (3)司马迁:《史记》,第175页。
    (4)叶舒宪:《第四重证据:比较图像学的视觉说服力》,《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
    (5)叶舒宪:《秦人崇拜熊吗?》,《光明日报》2007年6月7日,第9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