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怪异”书写与小说“志怪”之关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ial History”Writing Supernatural and “Novel” Recording Anomalies
  • 作者:王庆华
  • 英文作者:Wang Qinghua;
  • 关键词:正史 ; 怪异书写 ; 小说 ; 志怪
  • 中文刊名:XSYJ
  • 英文刊名:Academic Research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8-07-20
  • 出版单位:学术研究
  • 年:2018
  • 期:No.404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笔记体小说’与‘正史’之关系研究”(16YJA75102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小说文体发展史”(11&ZD106)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SYJ201807024
  • 页数:7
  • CN:07
  • ISSN:44-1070/C
  • 分类号:168-174
摘要
历来地位尊荣、信奉"实录"的正史何以大量书写"怪异"?这在《春秋》《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已肇其端,而在后世正史书写中一以贯之。对于正史书写"怪异",古人有不同的评价取向,但基本趋于认可,且历代正史书写"怪异"有着独具一格的存在形态,也形成了一系列书写原则。正史书写"怪异"与小说"志怪"存在着种种联系:一方面,正史书写"怪异"为小说"志怪"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文化环境支撑,两者相互取材,在书写类型、叙事旨趣上也存在相通之处;另一方面,小说"志怪"有其独特的功能,正史书写"怪异"的种种原则及其独特的存在形态正为小说"志怪"的兴盛提供了空间和奠定了基础。
        
引文
(1)“正史”作为史部文类概念,确立于《隋书·经籍志》,本文之“正史”主要指称古代目录学中的“正史”概念。
    (2)[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397页。
    (3)本文之“小说”主要指古代目录学中“小说”概念,以文言“笔记体小说”为主体。
    (4)[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397页。
    (1)[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84-1485页。
    (2)转引自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上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86-87页。
    (3)[明]王祖嫡:《师竹堂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5辑第2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09页。
    (4)[清]周召:《双桥随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24册子部儒家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423页。
    (5)[汉]王充《论衡》,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第365页。
    (6)[唐]皮日休:《皮子文薮》,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98页。
    (7)[宋]张商英:《护法论》,《诸子集成续编》第19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07页。
    (8)[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页。
    (9)[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5页。
    (10)[汉]司马迁:《史记》,第720-721页。
    (11)[汉]司马迁:《史记》,第165页。
    (12)转引自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上册,第96页。
    (13)[宋]李樗、黄櫄:《毛诗李黄集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1册经部诗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78 页。
    (14)[宋]晁公武:《宛委别藏衢本郡斋读书志》第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7页。
    (1)[明]王祖嫡:《师竹堂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5辑第23册,第109页。
    (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755页。
    (3)[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13页。
    (4)[清]牛运震:《读史纠谬》,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第272页。
    (5)[清]牛运震:《读史纠谬》,第273页。
    (6)[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下册,第2573页。
    (7)[清]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第9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86页。
    (8)[明]唐锦:《龙江梦馀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子部杂家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3页。
    (9)[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30页。
    (1)[清]彭希涑辑:《二十二史感应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绪论”第1页。
    (2)[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册,第229页。
    (3)[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册,第63页。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释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11册史部编年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319页。
    (5)[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20页。
    (6)[清]焦袁熹:《此木轩杂著》,《续修四库全书》第1136册子部杂家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71页。
    (7)[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80页。
    (8)[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8页。
    (9)[唐]魏征等:《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617页。
    (10)[唐]魏征等:《隋书》,第1764页。
    (11)[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册,第230页。
    (12)[宋]晁公武:《宛委别藏衢本郡斋读书志》第1册,第128页。
    (13)[清]牛运震:《读史纠谬》,第360页。
    (1)[宋]陈善:《扪虱新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子部杂家类,第136页。
    (2)[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403页。
    (3)[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1页。
    (4)[清]彭孙贻:《茗香堂史论》,《续修四库全书》第450册史部史评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47页。
    (5)[清]牛运震:《读史纠谬》,第247页。
    (6)[清]牛运震:《读史纠谬》,第373页。
    (7)[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第161-162页。
    (8)[晋]干宝:《搜神记》(古小说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54页。
    (9)[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1205页。
    (10)[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1206页。
    (11)[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册,第456-457页。
    (1)[宋]朱弁:《曲洧旧闻》(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17页。
    (2)[清]何焯:《义门读书记》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489页。
    (3)[清]王谟:《还冤记序》,转引自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上册,第63页。
    (4)[宋]王应麟辑:《玉海》,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第110页。
    (5)[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1232页。
    (6)[清]傅燮詷辑:《史异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49册小说家类,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619页。
    (7)[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582页。
    (8)[清]彭希涑辑:《二十二史感应录》,“原序”第1页。
    (9)[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册,第274页。
    (10)[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282页。
    (11)[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1182页。
    (1)[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36页。
    (2)[清]袁枚:《子不语》,《笔记小说大观》第20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页。
    (3)[明]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94页。
    (4)转引自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上册,第110-11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