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生存权发展权改进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ate Governance,the Right to Life,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 作者:杨建军
  • 英文作者:YANG Jianjun;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 生存权 ; 发展权 ; 国家治理 ; 法治
  • 英文关键词:human destiny community;;right to live;;right to development;;national governance;;rule of law
  • 中文刊名:SDFX
  • 英文刊名:Legal Forum
  • 机构: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1-10
  • 出版单位:法学论坛
  • 年:2018
  • 期:v.33;No.175
  • 基金: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惩戒性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冲突与化解研究”(17BFX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DFX201801003
  • 页数:9
  • CN:01
  • ISSN:37-1343/D
  • 分类号:16-24
摘要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模式,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因具有很强的国际道义,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复杂的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要改进人权发展的国际惯习,树立生存权、发展权优先的理念,也需要改进国际治理秩序,更需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治理能力,长远来讲,也应注意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法治化水平的提升。中国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应当注意国内义务与国际义务的平衡。
        In view of the long-standing un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model,China 's proposition of building a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nd sup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cause of its strong international mor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is a long-term,gradual and complex process. To build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we need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habit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the idea of the priority of the right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but als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order,more need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improve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in the long run,but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evel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引文
(1)参见钮汉章:《世界的新民主治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前言。
    (1)参见[美]基辛格:《世界秩序》,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版,序言:对世界问题的思考。
    (2)[美]基辛格:《世界秩序》,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版,序言:对世界问题的思考。
    (3)[英]威廉.退宁:《全球化与法律理论》,钱向阳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4)参见谢曙光、高铦主编:《霸权与反霸权---全球化的局限与地区化进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12页、第313-328页。
    (5)参见李淑梅:《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和路径》,载《学术研究》2017年第9期。
    (1)参见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公共外交的方向》,载《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4期冬季号。
    (2)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28-334页。
    (3)参见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28-334页。
    (4)参见王毅:《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31日。
    (5)参见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
    (6)同(5)。
    (1)参见韩庆祥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4期。
    (2)参见石建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世界贡献》,载《人民论坛》2017年第10期。
    (3)参见《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中国理念获国际广泛认同》,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3月27日。
    (4)参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大一委决议,中方回应》,中国新闻网2017年11月3日,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11-03/8367941.shtml
    (5)数据统计自外交部网网站官方信息。
    (1)相关主张分别参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美国扩大对白俄罗斯经济制裁答记者问》(2008年4月11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08-04/11/content_942387.htm;《外交部就向联合国提交07年度军事开支报告等答问》(2008年9月4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08-09/04/content_1087752.htm;《外交部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中美关系等答问》(2009年2月17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09-02/17/content_1234133.htm;《外交部就南京宣布推迟“日本文化周”等答记者问》(2010年3月2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12-03/02/content_2081631.htm;《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女士接受德国〈时代〉周报专访》(2010年7月29日),网址:http://www.gov.cn/gzdt/2010-07/29/content_1667048.htm;《外交部:希望有关各方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2010年9月7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10-09/07/content_1697790.htm;《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务卿克林顿将访问缅甸等答问》(2011年11月29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11-11/29/content_2006316.htm;《外交部发言人就印尼总统苏希洛访华等问题答问》(2012年3月22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12-03/22/content_2097801.htm;《外交部就伊朗核问题将举行专家级会谈等答记者问》(2012年7月3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12-07/03/content_2175908.htm;《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就习近平出访非洲国家接受采访》(2013年3月25日),网址http://www.gov.cn/gzdt/2013-03/25/content_2361794.htm;《外交部就我将率团出席伊核问题新一轮对话等答问》(2014年2月17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14-02/17/content_2610791.htm;《外交部就中斯两国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答问》(2014年2月12日),网址http://www.gov.cn/xwfb/2014-02/12/content_2596093.htm;《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有关安排等答问》(2016年7月7日)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16-07/07/content_5089224.htm。
    (2)黄小希、孙奕、丁小溪:《标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中国刻度”---写在首届“南南人权论坛”闭幕之际》,新华社2017年12月8日,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17-12/08/content_5245425.htm。
    (1)参见《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给出“答案”》,2017年12月3日央视新闻,网址http://news.ifeng.com/a/20171203/53807955_0.shtml。
    (2)参见黄小希、孙奕、丁小溪:《标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中国刻度”---写在首届“南南人权论坛”闭幕之际》,新华社2017年12月8日,http://www.gov.cn/xinwen/2017-12/08/content_5245425.htm。
    (3)参见陈佑武:《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依归的中国扶贫》,载《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4日。
    (4)参见支振峰:《发展是人权最坚实的依靠》,载《人民日报》2016年6月16日。
    (5)参见《一九九六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网址:http://www.gov.cn/zwgk/2005-05/26/content_1007.htm.
    (6)陈须隆:《新版人权行动计划有六大亮点》,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9月30日。
    (7)支振峰:《发展是人权最坚实的依靠》,载《人民日报》2016年6月16日。
    (8)参见朱力宇:《在经济发展中有计划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载《光明日报》2016年12月7日。
    (9)参见李龙:《论生存权》,载《法学评论》1992年第2期。
    (10)参见上官丕亮:《究竟什么是生存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1)参见徐显明:《论生存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1)参见汪进元:《论生存权的保护领域和实现路径》,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5期。
    (2)[荷兰]卡琳·阿特斯,瓦塔邦加贡·托莫:《国际法中的发展权:三十年后的新动力?》,载《国际法研究》2017年第1期。
    (3)参见《新华社评论员:书写实现人民发展权的新篇章》,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6年12月1日,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1/content_5141350.htm.
    (4)参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载《人权》2017年第1期。
    (5)参见齐延平:《论发展权的制度保护》,载《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
    (6)参见刘杰:《以创新理念探索发展权实现的新路径》,载《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5日。
    (1)参见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王毅:《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31日;李淑梅:《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和路径》,载《学术研究》2017年第9期。
    (2)参见《中国人权研究关注发展权》,中国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5-07/23/content_2901641.htm.
    (3)参见《为创造无饥饿世界贡献中国力量》,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4年10月16日,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14-10/16/content_2766097.htm;《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贡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6年10月29日,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9/content_5125690.htm.
    (4)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32-338页。
    (5)参见王辑思、唐诗其:《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1979-2009)》,重庆出版社20121年版,第426-429页。
    (6)参见韩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20-521页。
    (1)参见[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95页。
    (2)参见公丕祥:《全球秩序重构进程中的法治中国建设》,载《法律科学》2016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