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olk Culture Symbols in 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 Language
  • 作者:史小可
  • 英文作者:SHI Xiaoke;
  • 关键词:民俗文化符号 ; 当代油画 ; 重构与转换
  • 英文关键词:folk culture symbol;;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re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 中文刊名:MSYA
  • 英文刊名:Folklore Studies
  •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民俗研究
  • 年:2019
  • 期:No.143
  • 语种:中文;
  • 页:MSYA201901014
  • 页数:7
  • CN:01
  • ISSN:37-1178/K
  • 分类号:119-123+160-161
摘要
民俗文化与当代油画看似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实则不然,二者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互交融与渗透的状态。油画创作者深受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俗沃土影响,却形成了异于本土艺术传统的审美品格、认知与心性,进而在油画创作中有着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呈现。以民俗文化在中国油画历史语境下所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选取当代油画中向民俗文化借鉴并重构与转换的油画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厘清传统民俗文化符号和油画语言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进而对探索民俗文化符号的相关理念及表现形式在当代油画中所形成的审美视觉语言的意义颇有助益。
        It seems that folk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s belong to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and independent systems,but in fact,they are always in a status of mutual integration and infilt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t.Oil painter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folklore they live in,but form an aesthetic character,cognition and nature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native art tradition,and then have a very infectious artistic expression in their oil painting creation.Taking the generating background of folk culture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hinese oil paint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selecting for analysis the oil paintings in contemporary time that learn from,reconstruct and transform the folk culture,are helpful for clarifying the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between the folk culture symbols and oil painting language,and then helpful for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related folk culture symbols and their expression formed in 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s.
引文
(1)如李犁、徐明:《民俗文化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应用与影响》,《大舞台》2015年第7期;胡元佳:《试论油画创作中的民俗文化元素》,《美术大观》2008年第10期;赖琳:《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王耀伟:《中国油画创作中的民俗形象与文化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刘绘中、陈军:《民俗意识与民间图式—山东油画的存在方式》,《美术大观》2010年第8期;王一笑:《试论我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艺术科技》2015年第6期。
    (1)于向志:《<胶东民俗>系列油画创作》,《人文天下》2018年第16期。
    (2)孟庆尘:《当代绘画中视觉的转换——民间艺术元素有效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4届硕士学位论文。
    (3)冯劲草(1963-),198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材料高研班。2003年作品《服饰》入选中国第三届油画作品展,获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4年作品《服饰NO. 10》入选中国第十届美展,获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代表作品《城市印象》《发生在盛唐》。
    (1)王琦:《“衣”缘境生》,《缤纷》2011年第11期。
    (2)宫立龙(1953-),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供职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任系副主任,第三工作室主任导师。为沈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辽宁油画学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街头》《婚纱》等。
    (3)刘大鸿(1962-),197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81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4年在赵无极大师绘画学习班学习,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至今。1989年作品《惊蛰》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
    (4)李天元(1965-),198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学习,并连续三次获学院奖。1988年获学士学位,并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初春》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冶子》参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并获金奖。
    (5)顾黎明(1963-)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代表作品《门神》。
    (1)张晓凌:《重建传统符号与“第二种文化意识”》,《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第1期。
    (2)来源:顾黎明访谈,雅昌艺术网专稿,2001年4月26日,https://news, artron. net/20110426/nl63784. html.
    (3)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09页。
    (1)王耀伟:《中国油画创作中的民俗形象与文化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