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十年动态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Review of the Ten-year Research on the Shared Spiritual Home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 作者:郭亮 ; 刘奇 ; 龚永辉
  • 英文作者:GUO liang;LIU qi;GONG Yong-hui;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关键词:中华民族 ; 共有精神家园 ; 三个“需要”
  • 英文关键词:Chinese nation;;shared spiritual home;;the Three "Needs"
  • 中文刊名:GX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5-15
  • 出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40;No.195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少数民族视域研究”(项目编号:17ZDA153)
  • 语种:中文;
  • 页:GXZS201803025
  • 页数:7
  • CN:03
  • ISSN:45-1349/C
  • 分类号:143-149
摘要
从2008到2017的十年之间,学术界相继搭建了立体化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理论构架,勾勒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的基本轮廓;同时,"各民族(多元)"与"共有(一体)"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厘清,"片面一体化"和"片面多元化"两种思潮的消极影响需要清除,研究方法也需要协同创新。全面回应这三种需要,可突破历史局限,进入新时代的拓展空间。
        During the decade from 2008 to 2017,the academia has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 a three-dimension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ies of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of Chinese Nation" and outlined the basic profile of the studies of "the shared spiritual home for all ethnic groups".At the same time,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groups(pluralism)" and "shared home(integration)" needs to be clarified.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ideological trends namely "unilateral integration" and "one-sided pluralism" need to be eliminated.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lso need to be collaboratively innovated.Comprehensive response to these three needs can break through historical limitations and expanse the space of a new era.
引文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韩美群,邱伟.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现状及应对[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3]陈亚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解读[J].领导理论与实践,2011(02).
    [4]高永久,陈纪.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价值核心[J].科学社会主义,2008(02).
    [5]葛晨虹.社会主义中国精神家园的理念内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8).
    [6]刘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7(07).
    [7]欧阳康.融入精神家园[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8]刘吉昌,金炳镐.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
    [9]严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中国民族,2017(Z1).
    [10]刘立军.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N].中国民族报,2014-10-24(001).
    [11]马俊毅.论多民族国家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及价值[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06).
    [12]郭小靓,陶磊.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种基本共识[J].学术交流,2016(10).
    [13]崔成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路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5-06-19(006).
    [14]邓新星.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建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15]沈桂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国家认同的文化纽带[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16]周平.再论中华民族建设[J].思想战线,2016(01).
    [17]汪小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3).
    [18]宫丽.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1(03).
    [19]纪宝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教学与研究,2008(04).
    [20]郝亚明.试析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内在架构[J].学术探索,2010(06).
    [21]宫丽.中国梦的文化意蕴——从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关联谈起[J].理论与现代化,2015(04).
    [22]李丽萍.建设新疆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6(02).
    [23]徐俊,周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4]李鹏.民族认同、利益联结与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信任深化[J].台湾研究,2010(05).
    [25]李云.海外移民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14(02).
    [26]严庆.本体与意识视角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03).
    [27]周伟洲.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J].民族研究,2008(04.
    [28]郝亚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J].广西民族研究,2009(01).
    [29]马伟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保护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谈起[J].青海民族研究,2009(04).
    [30]马伟华.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解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07).
    [31]丹珠昂奔.不断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N].中国民族报,2017-08-31(005).
    [32]郝时远.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3]李丽娜,李鸿.文化多样性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J].满族研究,2014(4).
    [34]王希恩.增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本[N].中国民族报,2017-08-25(005).
    [35]麻国庆.民族研究的新时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36]沈桂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
    [37]胡鞍钢,胡联合.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38]龚永辉.民族问题领域“最大公约数”的“初商”——中国梦与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理论研究系列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2014(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