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近代东亚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体系的建构——以《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nstruction of Borderland Theory of Multi-Ethnic Country in Pre-Modern Time
  • 作者:王欣
  • 英文作者:Wang Xin;
  • 关键词:前近代 ; 东亚秩序 ; 《从“天下”到“中国” ; 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 疆域理论
  • 英文关键词:Pre-Modern Time;;East Asia Order;;Borderland Theory;;From Tian Xia to China:The Construction of Borderland Theory In Multi-Ethnic Country
  • 中文刊名:ZGBJ
  • 英文刊名: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7-09-25
  • 出版单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年:2017
  • 期:v.27;No.105
  • 语种:中文;
  • 页:ZGBJ201703014
  • 页数:12
  • CN:03
  • ISSN:11-2795/K
  • 分类号:138-148+185
摘要
在前近代东亚地区的历史场景下,以北方游牧族群和政权与南方农业族群和政权之间为主的互动与凝聚,不仅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而且也构建了被后世称之为"东亚秩序"的政治格局,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有关该地区特别是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生态的独特思想、观念与叙事话语体系。近代以来欧美列强的入侵及其主导的近现代国际秩序,则打破和取代了传统的"东亚秩序"政治格局与思想体系,并试图在西方政治传统和强势学术话语体系之下解构与重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实现其所构建的"去中国中心主义"。在此情况下,立足前近代东亚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民族国家疆域自身的演变历史、思想基础、制度体系与政策实践等四个层面总结、提炼与构建自成体系的本土疆域理论与学术话语体系,不仅为我们与西方学术界展开客观而平等的学术对话提供了基础与可能,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的边疆学学科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East Asia Pre-Modern Time,the north nomadic ethnic groups and their regimes interacted and cohered with the south farming ethnic groups and their regimes,which not only formed the East Asia Civilization Circle with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but also constructed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of East Asia Order in ancient time.On this basis,there developed a whole set of thought,idea and narrative discourse about the politics,economy,ethnic groups and culture of the Multi-Ethnic Country in East Asia.With the invasion of the west powers,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landscape and ideological system of East Asia had been broken and replaced by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order,which led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a history dominated by the west political tradition and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for Desinocentrism.In such cases,we should summarize,refine and construct the local borderland theory on the base of the borderland development history in Multi-Ethnic Country,as well as its ideological foundation,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policy practice,in order to develop an objective and equal dialogue with the west academic community,construct the Borderland Study disciplin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引文
(1)有关“东亚秩序”的最新讨论情况可参见敖凯:《放眼东亚世界全局,重构文明秩序边疆---“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第4期;齐畅、芮赵凯:《理性看待中西体系差异,构建东亚区域“文明生态”---第二届“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4期;董灏智:《第二届“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4期。
    (1)国内外关于“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难以数计。国内最近的一些有关的讨论和介绍可参见马戎:《现代国家观念的出现和国家形态的演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王明芳:《少数民族(Ethnic Minority)、民族(Nation)、民族国家(Nation-State)辨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2)参见Owen Lattimore,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Research Series,No.21.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0。中译本参见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亚洲内陆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参见John K.Fairbank(Ed.),The Chinese World Order: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4)参见[美]卫周安著、董建中译:《新清史》,《清史研究》2008年第1期;刘凤云:《理论与方法的推陈出新:清史研究三十年》,《史学月刊》2013年第1期。
    (5)参见徐泓:《“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汪荣祖主编:《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中央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
    (1)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作者此前曾有多部相关专著问世,包括:《都护制度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汉唐藩属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朝和边疆民族使者往来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1)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160页。
    (2)参见[日]佐藤正幸著、张文涛译:《儒家文化圈中的历史范型》,《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3期;李凭:《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汪高鑫、郭倩:《二十四史民族史撰述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构建》,《郑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3)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7页。
    (4)参见[日]东亚研究所编、韩润棠等译:《异民族统治中国史》,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5)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10页。
    (1)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11页。
    (2)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21-22页。
    (3)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22页。
    (1)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66-67页。
    (2)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66页。
    (1)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39-40页。
    (2)参见王欣:《中国边疆学构建面临的几点理论挑战》,《思想战线》2014年第3期。
    (3)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59-60页。
    (1)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127页。
    (2)参见许纪霖:《天下主义/夷夏之辨及其在近代的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3)参见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302-308页。
    (4)参见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2期。
    (1)参见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200-206页。
    (2)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198页。
    (3)参见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196页。
    (1)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219页。
    (2)参见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250-252页。
    (3)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232页。
    (1)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第271页。
    (2)[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英]道格拉斯·安斯利英译、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