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及应用价值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周丽 ; 贺龙刚
  • 关键词:脾主运 ; 脾主化 ; 浊毒物质
  • 中文刊名:AHZ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出版日期:2015-06-01
  • 出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 年:2015
  • 期:v.34;No.173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287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01361);;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2007)
  • 语种:中文;
  • 页:AHZY201503005
  • 页数:3
  • CN:03
  • ISSN:34-1324/R
  • 分类号:13-15
摘要
人体之中,水谷的运化过程由五脏功能配合共同完成,因脾土居于中焦,故由脾土主导运化。脾主运化不但指脾主转运、化生水谷精微物质,还包括对机体食物糟粕、水湿浊毒物质的转运、排泄过程。就五行而言,脾属土,自然界的土有承载、受纳、化生万物的作用。现代研究结果亦表明,人体物质或能量的新生、再生均与脾土密切相关,某些浊毒物质的产生亦与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有关。"脾主运化"理论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引文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3.
    [2]尤行宏.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7-128.
    [3]陈聪博.健脾化痰法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9):53-54.
    [4]黄爽明.健脾益气法在肿瘤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中医,2013,31(7):10-11.
    [5]蔡华珠,纪立金.强脾益智胶囊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脑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6):57-58,63.
    [6]刘旺华,李花,周小青.论神经细胞外基质与中医脾土相关及其对脑缺血保护的启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5-6,56.
    [7]魏伟,陈娟.光动力疗法联合健脾化浊方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8,40(12):31-33.
    [8]罗安明.试论肿瘤的中医本质:脾虚[J].江苏中医药,2013,45(2):8-9.
    [9]王芳,姚树坤,宋凤丽.健脾散结丸抗肿瘤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164-2166.
    [10]李屹,何立群.肾阳虚大鼠模型的水通道蛋白1改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5):498-501.
    [11]陈肖霖,张诗军.湿浊转运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43-45.
    [12]周正,黄志新,劳绍贤.脾主运化水液与水通道蛋白内在关系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6):864-86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