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浅析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黄蓉 ; 吴永华 ; 赵峰
  • 关键词:森林 ; 水源涵养功能
  • 中文刊名:YLKJ
  •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机构: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园林科技
  • 年:2019
  • 期:No.151
  • 语种:中文;
  • 页:YLKJ201901009
  • 页数:5
  • CN:01
  • 分类号:34-38
摘要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是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众多研究结论为基础,分别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作用机理、水源涵养量的估算方法及其价值的估算与评价等方面,分析目前国内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进展,提出当前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引文
[1]侯克怡.吉林省东辽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15
    [2]陈东立,余新晓,廖邦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5,01:49-54
    [3]翟畅,胡润田,范文义,等.森林水源涵养生态效益的估算与评价研究[J].森林工程,2012,28(4):69-72
    [4]王忠诚,华华,王淮永.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2):95-101
    [5]赵丽,王建国,车明中,等.内蒙古扎兰屯市典型森林枯落物、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5):91-96
    [6]邵英男,沃晓棠,李云红,等.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3):3-4
    [7]段劼,马履一,张萍,等.不同立地侧柏林下植被与水源涵养能力的关系[J].湖北农业科学,2014,2:330-333
    [8]秦嘉海,魏淑莲,金自学,等.不同针叶林对祁连山森林灰褐土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5):84-87
    [9]王晓学,沈会涛,李叙勇,等.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尺度内涵、过程及计量方法[J].生态学报,2013,33(4):1019-1030
    [10]李明阳,吴军,时宇,等.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涵水量估测及空间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34(1):2-7
    [11]贾晓燕,王晓江,刘玉军,等.水源涵养服务综合评价指标及其在干旱、半干旱区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3,39(1):49-53
    [12]王纪伟,刘康,瓮耐义.基于In-VEST模型的汉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5):213-217
    [13]张彪,李文华,谢高地,等.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J].生态学杂志,2009,28(3):529-534
    [14]李杨,王百田,饶良懿,等.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60-1664
    [15]寇韬,李春燕,宫照红.水源涵养林研究现状综述[J].西藏科技,2016,69-72
    [16]张理宏,李昌哲,杨立文.北京九龙山不同植被水源涵养作用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9(1):18-21
    [17]万师强,陈灵芝.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作用[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6):557-561
    [18]鲍文,包维楷,何丙辉,等.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分配与拦截效应[J].山地学报,2004,22(4):483-491
    [19]吴钦孝,赵鸿雁,刘向东,等.森林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评价[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2):23-28
    [20]肖文娅,周琦,董务闯,等.苏州太湖流域2种水源涵养林空间结构特征与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21-25
    [21]耿玉清,王保平.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作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19(5):49-52
    [22]徐小牛,邓文鑫,张赞齐,等.安徽老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阶段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1):177-181
    [23]王燕,王兵,赵广东,等.江西大岗山3种林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1):151-153
    [24]吴迪,辛学兵,裴顺祥,等.北京九龙山8种林分的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12(3):78-86
    [25] Putuhena W M. Cordery I. Estimation of interception capacity of the forest floor[J]. Joumal of Hydrology, 1996,(180):283-290
    [26]黄进,张金池,杨会.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1):46-50
    [27]司今,韩鹏,赵春龙.森林水源涵养价值核算方法评述与实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100-2108
    [28]根伟,石培礼.长江上游森林涵养水源效益及其经济价值评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4):17-20
    [29]肖寒,欧阳志云,赵景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4):481-484
    [30] LY/T 1721—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1]凡非得,田亚平,韩艳玲.湘江源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3):56-29
    [32]傅斌,徐佩,王玉宽,等.都江堰市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J].生态学报,2013,33(3):789-797
    [33]王晓学,李叙勇,莫菲,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模型新方法:概念与理论框架[J].生态学报,2010,30(20):5491-5500
    [34]崔嵬,郑小贤,顾丽.金沟岭林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与价值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5):88-92
    [35]李金昌.生态价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36]张文广,胡远满,张晶,等.岷江上游地区近30年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变化[J]. 2007,26(7):1063-1067
    [37]招礼军,刘思祝,朱栗琼,等.大容山自然保护区6种林分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6:75-77
    [38]张宏锋,袁素芬.东江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评价[J].生态学报,2016,32(24):1-8
    [39]马文静,王晓燕,耿润哲.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水量调节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2):87-92
    [40]李文华,张彪,谢高地.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