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权对乡村的运动型治理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Discussion on the Mobilization as a Model of Rural Governance of Kuomintang in the 1930s
  • 作者:王兆刚
  • 英文作者:WANG Zhao-gang;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Qingdao University;
  • 关键词:乡村 ; 运动型治理 ; 困境
  • 英文关键词:rural governance;;mobilization;;problems
  • 中文刊名:AFSX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 机构: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安徽史学
  • 年:201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逻辑与借鉴意义研究”(18BZZ048);; 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民国时期国家治理乡村的逻辑与乡村变革研究(1927—1937)”(17CLSJ07)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AFSX201902013
  • 页数:8
  • CN:02
  • ISSN:34-1008/K
  • 分类号:109-116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权尝试通过发动一系列运动对乡村进行全面改造与建设,形成了当今学者所谓的"运动型治理模式"。而国民党政权党员干部缺乏革命精神与动力,党的组织尤其是地方和基层组织涣散无力,党政体制不合理,缺乏实施运动型治理所需要的制度与组织条件。治理目标的超前与治理模式的滞后导致了国民党治理乡村的失败与乡村改造的破产。
        In the 1930 s,the Kuomintang attempted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villages.This ambitious plan objectively required unconventional governance capability to achieve the goal.The Kuomintang lacked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legitimacy necessary to a mobilized political party.The fragmente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 state made the Kuomintang lack the necessary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and power to undertake the task of starting the national campaign.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goal of governance and the way of governance was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the Kuomintang failed to reconstruct the countryside.
引文
(1)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开放时代》2008年第2期。
    (2)学界对国民党政权乡村治理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事实的考察与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各项乡村建设与改造运动的综合研究较少,对其背后所依托的国家治理乡村的模式转变及其困境关注不多,如李文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自治与乡村治理运动及其失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朱甜甜:《赶超式富强中的国家与个人——基于新生活运动的考察》,《烟台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项继权:《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郭海霞、王景新:《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其历史逻辑——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3)运动型治理是国家和地方政权为了完成特定政治、经济或其他任务而采取发起和组织运动的治理行为,其特点是越过正常的政权体制而直接发动民众参与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制度化、非常规化和非专业化特征。见冯仕政:《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政治秩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34页。
    (4)《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宣言》(1928年2月),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510、511页。
    (5)⑥蒋介石:《努力完成训政大业》(1931年5月),贝华主编:《蒋介石全集》第二编,文化编译馆1937年版,第12页。
    (6)胡汉民:《推行地方自治是建设国家的磐石》(1930年1月),《胡汉民先生文集》第3卷,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会1978年版,第607页。
    (7)参见刘振东主编《县政资料汇编》中所收录县自治法规,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1939年版。
    (8)见徐百齐编:《中华民国法规大全》(1—10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刘振东主编:《县政资料汇编》(上、下);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
    (9)见《国民政府派遣地方自治指导委员暂行办法》(1931年),《省自治筹备委员及组织规程》(1932年),徐百齐编:《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二),第588、590页。
    (10)梁漱溟:《敢告今之言地方自治者》(1930年6月),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5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0页。
    (11)刘梯崖:《从农业政制演进到农村复兴对策》,《复兴月刊》第4卷第5期,1936年1月1日,第9页。
    (12)彭学沛:《农村复兴运动之鸟瞰》,《东方杂志》第32卷第1号,1935年1月1日,第1—14页。
    (13)叶楚伧:《农村中的新生活运动》,《中央周报》第329期,1934年8月27日,第6页。
    (14)蒋中正:《新生活运动纲要》,《中央党务月刊》第70期,1934年5月,第433—442页。
    (15)蒋中正:《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中央党务月刊》第67期,1934年2月,第167页。
    (16)《福建之新生活运动》,《中央周报》第309期,1934年5月6日,第14页。
    (17)《各地新运汇志》,《中央周报》第310期,1934年5月13日,第17—18页。
    (18)《中国经济建设运动之起源与发展》,《劳工月刊》第5卷9期,1936年9月,第3页。
    (19)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安徽政务月刊》第21期,1936年5月,第77页。
    (20)章渊若:《对于新生活运动之意见与希望》,《正论旬刊》第1卷第13期,1935年3月1日,第8页。
    (21)张锡龄:《新生活运动的起始及其前途》,《前途》第2卷第5期,1934年。
    (22)章鹏若:《农村复兴之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24页。
    (23)黄冬娅:《国家建设与基层治理变迁》,陈家刚主编:《基层治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页。
    (24)冯仕政:《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政治秩序》,第49、65页。
    (25)蒋介石:《党政人员确守的责任》(1935年1月),秦孝仪主编:《先总统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会1974年版,第32页。
    (26)胡汉民:《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闭幕词》(1929年6月),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773页。
    (27)胡汉民:《革命理论与革命工作》(1928年10月),《胡汉民先生文集》第3卷,第7、10页。
    (28)陈柏心:《民国以来的政治演变》,《东方杂志》第44卷第4号,1948年4月,第6页。
    (29)陈立夫:《过去党务失败之原因与今后吾人应有之努力》,《中央党务月刊》第52期,1932年11月,第860页。
    (30)张道藩:《浙江省党务视察述评》,《中央党务月刊》第34期,1931年5月,第1199页。
    (31)曾养甫:《湖南湖北两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第33期,1931年4月,第892页。
    (32)《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1月16日、1932年9月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
    (33)《马超俊先生访问记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版,第135、136页。
    (34)《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宣言》 (1928年2月),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516页。
    (35)以斯:《民众运动之停止与改造》,《白日周刊》第7期,1928年,第167页。
    (36)朱家骅:《江苏省及京沪两市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第33期,1931年4月,第879页。
    (37)刘纪文:《山东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第33期,1931年4月,第881页。
    (38)程天放:《河南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第33期,1931年4月,第884页。
    (39)张合清:《今日之农村运动》,《民间》第2卷第11期,1935年,第16页。
    (40)朱楚辛:《民众动员的核心问题》,薛暮桥、冯和法编:《〈中国农村〉论文选》(下),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33页。
    (41)《对于第三届中央执监委员会党务报告之决议案》(1931年11月国民党四全大会通过),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43页。
    (42)胡汉民:《党部在训政时期的责任》(1930年3月),《胡汉民先生文集》第3卷,第184页。
    (43)朱家骅:《江苏省及京沪两市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第33期,1931年4月,第878页。
    (44)《对于常务委员会及组织、宣传、民众三部工作报告之决议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1936年7月通过),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412页。
    (45)⑩《函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中央党务月刊》第57期,1933年4月,第1435页。
    (46)程天放:《视察河南党务后的感想》,《中央周报》第151期,1931年4月27日,第14页。
    (47)蒋介石:《本党改造案——关于实施本党改造之说明》,转引自陈晓慧:《由上而下的革命:中国国民党改造之研究(1959—195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版,附录一,第189页。
    (48)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第1页,
    (49)浙江省党部呈送:《浙省应订定党治制度限期完成训政案原则》,《中央党务月刊》第55期,1933年2月,第1215页。。
    (50)《切实推行地方自治以完成训政工作案》(1935年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326页。
    (51)梁漱溟:《敢告今之言地方自治者》,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5卷,第250页。
    (52)《陈诚先生回忆录》,台湾“国史馆”2005年版,第245页。
    (53)陈立夫:《成败之鉴》,台湾正中书局1994年版,第169页。
    (54)胡适:《为新生活运动进一解》,《独立评论》第95号,1934年4月,第19页。
    (55)黄鐘:《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进一言》,《新运月刊》第36期,1936年,第24页。
    (56)孔雪雄:《中国今日之农村运动》,中山文化教育馆1934年版,第412页。
    (57)王芝轩:《改进县政之我见》,《河南政治月刊》第5卷第1期,1935年。
    (58)沈乃正:《地方自治确立前省县权限之调整》,《行政研究》月刊单行本,1936年12月,第3页。
    (59)对于区长地位,国民政府曾专门加以说明:“现虽在民选未实行以前,系由民政厅委任,但其任务,仍属自治范围,自不能与普通官吏同论,应不在甄别之列。”见苏松芬编:《现行地方自治法令解释汇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9页。
    (60)《推进地方自治案》(1931年11月),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15页。
    (61)黄朴臣:《办理本区自治之困难及其解决方法》,《新村半月刊》1934年第6—7期,第19页。
    (62)赵如珩:《地方自治之实施的研究》,《复兴月刊》第1卷第11期,1933年7月1日,第1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