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睿思,创新求是——黎虎先生的史学成就与治史特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rudition and Wisdom,Innovation and Reality——Professor Li Hu's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in Historiography
  • 作者:杨浩烨 ; 张金龙
  • 英文作者:YANG Hao-ye;ZHANG Jin-long;School of Histo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史学成就 ; 治史特色
  • 英文关键词:Li Hu;;historical achievements;;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 中文刊名:XCS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 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30
  • 出版单位:许昌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8;No.235
  • 语种:中文;
  • 页:XCSZ201901006
  • 页数:10
  • CN:01
  • ISSN:41-1346/Z
  • 分类号:30-39
摘要
黎虎先生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工作逾半个世纪,在史学研究领域著作等身,成就卓然。先生不仅在魏晋南北朝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为公认的魏晋南北朝史大家,而且在中国古代外交制度研究上,既是开拓者又是集大成者。此外,先生又结合长沙走马楼吴简等史料,将"吏户""吏民"问题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先生"博学睿思,创新求是",且年逾八旬,仍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积累了丰富的治史思想和治学方法,沾被后学良多,值得钦佩和学习。
        Professor Li Hu has been working 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Professor Li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science and been recognized as an expert in the study of the Wei 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Furthermore,he founded the research system of classical Chinese diplomacy and is not only a pioneer but also an aggregator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ancient Chinese diplomatic system. In addition,based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Wu slips unearthed at Zoumalou,changsha,he overthrew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Lihu",explained the new concept of "Limin",and promoted the research of the "Lihu"and"Limin"to a new stage. Professor Li is erudite,wise,innovative and realistic. He is more than80 years old,but he is still tireless. He has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ideas and methods of history research,which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following researchers.
引文
[1]黎虎.先秦汉唐史论·绪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周国林.评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J].书品,2001(2):37-41.
    [4]蒋福亚.贵在求真和创新———评黎虎著《魏晋南北朝史论》[J].许昌学院学报,2003(1):61-63.
    [5]黎虎.殷代外交制度初探[J].历史研究,1988(5):36-47.
    [6]朱大渭.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的开拓奠基之作———《汉唐外交制度史》评介[J].中国史研究,2000(1):160-166.
    [7]朱绍侯.中国古代外交史的创新奠基之作———评《汉唐外交制度史》[J].史学月刊,2000(1):104-110.
    [8]中村圭尔.黎虎著《汉唐外交制度史》[J].东洋学报,2002(12):66-70.
    [9]黎虎.汉代外交体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吏役[J].江汉论坛,1988(8):62-70.
    [11]韩国磐.南朝经济试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12]曹文柱.略论东晋南朝时期的“吏”民[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53-60.
    [13]张泽咸.魏晋南北朝的徭役制度[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魏晋隋唐史论集: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4]李文澜.两晋南朝禄田制度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4):51-56.
    [15]黎虎.先秦汉唐史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6]黎虎,董劭伟.独立思考推陈出新———史学大家黎虎先生访谈录[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2016:3-15.
    [17]郑有国.中国市舶制度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18]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前言[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19]梁满仓.评《汉代外交体制研究》[J].中国史研究,2017(1):185-203.
    [20]张金龙.《汉唐外交制度史》评介[M]∥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
    [21]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1)黎虎:《北魏的“四夷馆”》,《文史知识》1986年第1期;《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郑羲使宋述略》,《文史哲》1993年第3期;《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魏晋南北朝鸿胪寺及其外交管理职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唐代的饮食原料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略论唐后期外交管理体制的变化》,《文史哲》1999年第4期;等。
    (1)黎虎:《北魏的“四夷馆”》,《文史知识》1986年第1期;《殷代外交制度初探》,《历史研究》1988年第5期;《东晋南朝与西北诸国的交往》,《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郑羲使宋述略》,《文史哲》1993年第3期;等。
    (1)《“吏户”献疑---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魏晋南北朝“吏户”问题再献疑---“吏”与“军吏”辨析》,《史学月刊》2007年第3期;《魏晋南北朝“吏户”问题三献疑》,《史学集刊》2006年第4期。
    (2)《原“吏民”---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历史文献研究》2008年9月;《论“吏民”的社会属性---原“吏民”之二》,《文史哲》2007年第2期;《论“吏民”即编户齐民---原“吏民”之三》,《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第2期;《原“吏民”之四---略论“吏民”的一体性》,《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3期;《关于“吏民”的界定问题---原“吏民”之五》,《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5期。
    (3)《说“给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说“真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史学月刊》2009年第5期;《汉唐时期的“军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收录于《先秦汉唐史论》“吏民”卷中,涵盖《说“军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文史哲》2005年第2期)和《汉唐时期的“军吏”》(原刊日本《唐代史研究》第9号2006年7月,转载于《阴山学刊》2006年第6期)两文主旨,本文征引皆据“吏民”卷。
    (1)黎先生的文章《说“给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现共有三个版本:其一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其二载于《先秦汉唐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此版为作者于2016年3月据新近公布的吴简资料对原文补充、修改而成;其三载于长沙简牍博物馆所编《走马楼吴简研究论文精选》上册(岳麓书社2016年版),此版又作重要修改并定型。比较三个版本,第三版最趋完善。故本文在论述黎先生关于“给吏”问题的观点时,皆据第三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