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舜生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及其治史特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Zuo Shunsheng's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1911 R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orks
  • 作者:曾辉
  • 英文作者:ZENG Hui;Department of Histor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左舜生 ; 中国近代史 ; 辛亥革命史
  • 英文关键词:Zuo Shunsheng;;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1911 Revolution
  • 中文刊名:ZLX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4-04-26
  • 出版单位: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4
  • 期:v.20;No.94
  • 语种:中文;
  • 页:ZLXS201402047
  • 页数:7
  • CN:02
  • ISSN:43-1393/C
  • 分类号:276-282
摘要
左舜生是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左的早期辛亥革命史著作,初具规模,渐成体系,将辛亥革命史研究逐渐提高到学术研究层面,晚期研究进一步发展,更显完备成熟。《黄兴评传》突破了国民党正统学派之藩篱,成为当时最有分量的黄兴传记之一。左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时段、范围、性质、成败均有自己的看法,对辛亥人物及重大事件亦有许多真知灼见。从其研究中,可以发现左氏特别重视史料搜集及整理,注重史学教育功能和历史知识的传播普及以及严谨持重、议论客观独立,擅长归类总结和史实考订等特征。左氏史学亦有研究范围狭小、未做专题研究等缺憾。总体而言,左氏不失为一位多有建树的近代史专家。
        Zuo Shunsheng was one of the pioneers of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His early works on the 1911 Revolution possessed a preliminary scale and gradual system and had stronger academic significance. Furthermore, his late study appeared more mature. The Commentary Biolgraphy of Huang Xin, which broken the KMT'S orthodox view,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ooks about Huang Xing. Zuo had his particular opinions on the famous people and events, as well as the period, scope, nature, result of the 1911 Revolution. His study showed his ow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aying a special attention to source 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ocusing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the knowledge spread of history, his strict attitude, independent and objective discussion, are good at the classification, conclusion, investig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and so on. Some defects, can be found in his study, such as narrow range of research and not making topic study. In general, Zuo was still an accomplished historian.
引文
[1]周宝三.左舜生先生纪念集[C].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
    [2]陈正茂.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论集(上册)[C].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3]李金强.民国史学南移——左舜生生平与香港史学[J].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会刊,1989(3):85-96.
    [4]陈正茂.左舜生之史学特点与贡献[C]//中国青年党研究论集.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
    [5]左舜生.辛亥革命史[M].上海:中华书局,1934.
    [6]章开沅.50年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5):223.
    [7]左舜生.黄兴评传[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8.
    [8]陈正茂.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论集(中册)[C].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6.
    [9]春风燕子楼——左舜生文史札记[C].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
    [10]左舜生.左舜生自撰集(政论,时评)[C].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86.
    [11]左舜生.中国近代史话二集[C].香港:文艺书屋,1969.
    [12]罗家伦.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C]//汪朝光.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中国近代史卷.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51.
    [13]左舜生.为研究中国政治问题者介绍一本好书[J].复旦大学政治学报,1931(1):1-5.
    [14]梁启超.新史学[C]//桑兵,等.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北京:中华书局,2008.
    [15]左舜生.中国近代史四讲[M].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16]左舜生.中国近代史话初集[C].香港:文艺书屋,1969:115.
    ①1923年高劳所编写之《辛亥革命史》,总共约32000字,只简单分《革命战争时代》《革命成功时代》《临时政府成立时代》三章,内容叙述甚为简略。辛亥革命爆发前之内容,仅560余字,使得该书几与武昌首义史无异。郭真所著《辛亥革命史》则更为简单,全书三章《辛亥革命的由来》《辛亥革命略史》《辛亥革命的结果》,仅2万多字,对兴中会、同盟会、临时政府成立、南北议和、清帝逊位等等标志性事件着墨甚少,未能作为章节突出,把辛亥革命内在发展阶段与逻辑呈现出来。见高劳:《辛亥革命史》,东方杂志社,1923年;郭真:《辛亥革命史》,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
    ②据萧致治先生统计,从1949年到1979年间,总共只出版了两本小册子,三篇论文,十多篇回忆录与资料。本统计及大陆此一时期对黄兴的研究,参看萧致治:《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究的回顾》,《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21卷第4期。
    ③关于正统学派,可参看李金强:《辛亥革命的研究》,“中研院”近史所编:《六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下册,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9年,第751-809页;朱英:《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第225-234页。
    ④当时除左舜生外,少数人如张朋园在六十年代对梁启超的系列研究,张玉法先生在七十年代对清季立宪团体的系列研究,也修正、突破了国民党正统史观,促使辛亥革命研究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参见李金强:《辛亥革命的研究》,中研院近史所编:《六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下册),第751-809页。
    ⑤《黄兴与中国革命》原为英文著作,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61年出版,后为杨慎之译出,由香港三联书店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分别出版。陈维纶著《黄克强先生传记》及李云汉撰《黄克强先生年谱》均由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73年出版。
    ⑥关于章张之争,可见章开沅《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1期)以及张玉法《辛亥革命史论》(台北:三民书局,1993年)等论文、著作。
    ⑦关于左氏治史特征,李金强先生简略地总结为“擅长史事叙述”“留心史实之考证”“注重人物研究”“注重湖南人物及史事”“评骘人物,尤能应用‘知人论世’此一原则”这五点。陈正茂先生则基本沿袭此一分析。见李金强:《民国史学南移——左舜生生平与香港史学》,第91页,及陈正茂:《左舜生之史学特点与贡献》,《中国青年党研究论集》,第101-103页。
    ⑧三人之中国近代史研究,可参看下列论文:沈渭滨:《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第72-79页;萧致治:《李剑农:世界级大史学家——纪念李剑农逝世40周年》,《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56卷第1期,第46-53页;李金强:《南港学派的创始者——郭廷以的生平志业及其弟子》,李金强主编:《世变中的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194页;吕实强:《辛勤开拓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郭廷以先生》,收入张朋园等:《郭廷以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第241-260页;李金强:《传承与开拓——一九四九年后台湾之中国近代史研究》,收入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研究新趋势》,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4年,第37-76页。
    ⑨详见左舜生选辑:《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中华书局,1926年。
    ⑩详见左舜生选辑,《中国近百年史资料续编》,中华书局,1933年。
    唐德刚先生认为传统中国史学特征,包括三点:(一)接受传统儒家观念;(二)重视“人治史学”,强调“英雄造时势”;(三)以通史为主的泛论史学及注意小考证。见唐德刚:《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台北:《传记文学》1987年第51卷第4期,第26页。
    李泰棻编著的《新著中国近百年史》(商务印书馆,1924年)包括三编,其中第三编为《文明史》,共分《制度》《宗教》《学术》《社会》四篇。孟世杰所著《中国近百年史》(天津:百城书局,1932年)也包括有社会史、文化史内容,比如第二编之第十、十一、十二章分别为《光宣时代之文运》《清季之政治组织》《清季之社会状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