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犯罪案件传播中的二次伤害现象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杜程程
  • 关键词:二次伤害 ; 犯罪案件 ; 表现
  • 中文刊名:CBBQ
  • 机构:西北政法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5-30
  • 出版单位:传播与版权
  • 年:2019
  • 期:No.072
  • 语种:中文;
  • 页:CBBQ201905076
  • 页数:3
  • CN:05
  • ISSN:45-1390/G2
  • 分类号:209-211
摘要
在枪杀、强奸、抢劫等犯罪案件的报道传播中,如果新闻记者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或保护受害者的意识,就会对受害人及其亲属的身心再次造成伤害即二次伤害。这种伤害表现在采访过程中逼迫受害者不断回忆,在报道过程中暴露了受害者的外貌、隐私,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侵害了受害者的被遗忘权三个方面。文章分析了造成上述类型二次伤害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二次伤害的措施。
        
引文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记者培训教材[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陈力丹.论传媒的“二次伤害”--以“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的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2(01).
    [3]罗丽琼.案件报道中二次伤害的传媒伦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4]张奕阳.“校园欺凌”报道须谨防对受害者二次伤害[J]新闻战线,2017(8).
    [5]万方.终将被遗忘的权利--我国引入被遗忘权的思考[J]法学评论,2016(6).
    (1)参见查永清:《论新闻话语暴力二次伤害现象》,载《今传媒》201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