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到民主政治法律体系: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命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Legal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to Legal System of Democracy:Proposi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 作者:秦前红
  • 英文作者:QIN Qian-hong;Law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 ; 经济现代化 ; 政治现代化 ;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 民主政治法律体系
  • 英文关键词: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economic modernization;;political modernization;;legal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legal system of democracy
  • 中文刊名:SZ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6;No.175
  •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14JZD003)
  • 语种:中文;
  • 页:SZDS201901010
  • 页数:12
  • CN:01
  • ISSN:44-1030/C
  • 分类号:88-99
摘要
中国现代化进程包含在先的经济现代化及随后的政治现代化,前者的方法论和表现形态分别为经济体制改革及"四个现代化",后者则是政治体制改革及治理现代化。无论现代化之进程如何,法律皆在其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功能。中国经济现代化如今先行已远,与之相照应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亦随之建立并完善。而随后的政治现代化因诸多缘由却未能紧随其后,由此致使以公法为主体的民主政治法律体系无法充分健全。此般境况无疑成了作为整体的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掣肘,因为经济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政治现代化必然无法绕开。鉴此,作为政治现代化之实现方式的公法便得以也应当"出场",此可谓之为走向公法时代的中国法治。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ncludes previous economic modernization and subsequent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The methodology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former are respectively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those of the latter are political reform and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No matter how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proceeds, law play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in it. China's economic modernization has been going on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accordingly. However, the subsequent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failed to come up with it for various reasons, which caused the legal system of democracy dominated by public law not to be fully improved. Such situation has undoubtedly become a hindr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overall modernization, because after economic modernization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s the trend. Therefore, public law, as a way to realiz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can and should "make its debut", which can be called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towards the era of public law.
引文
[1]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0.
    [3]陈之迈.中国政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55.
    [4]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1):4.
    [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美)戴维·E.阿普特.现代化的政治[M].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3.
    [7]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
    [8]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A].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9]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199.
    [10]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A].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0.
    [11]彭真.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彭真.彭真文选(一九四一—一九九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12]胡伟.从“四个现代化”到“四位一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的范式演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8.
    [13]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4.
    [14]黄福寿.现代性——后现代性时空交错中的中国政治现代化[J].探索与争鸣,2014,(10):43.
    [15]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A].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6.
    [16]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和方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7.
    [17]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88.
    [18]田国强,陈旭东.现代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J].学术月刊,2014,(3):80.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20]俞可平.治理现代化应突破利益藩篱[N].人民日报,2013-12-11(5).
    [2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6.
    [22]俞可平.政治现代化——第五个现代化[A].俞可平.偏爱学问[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22.
    [23]虞崇胜,唐皇凤.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104.
    [24](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5]施雪华.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1-32.
    [26](美)李·J·阿尔斯顿,(美)斯瑞恩·艾格森,(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变迁的经验研究[M].杨培雷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311-312.
    [27]谢晖.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75-81.
    [28]蒋立山.法律现代化:中国法治道路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1-12.
    [29]谢晖.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A].谢晖.法的思辨与实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65.
    [30]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6.
    [31]周林彬,黄健梅.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基于改革的实践[J].学习与探索,2010,(3):139.
    [32]刘伟.市场经济秩序与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J].经济研究,2015,(1):15.
    [33]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J].法学研究,2014,(6):5.
    [34]李春涛,薛奕,张璇.法律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省面板数据的证据[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3):151-152.
    [35](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0.
    [36](美)罗宾·保罗·马洛伊.法律和市场经济——法律经济学价值的重新诠释[M].钱弘道,朱素梅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3.
    [37]吴敬琏.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05.
    [38]刘炳瑛.政治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439.
    [39]乔石.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A].乔石.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328.
    [40]乔石.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A].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三)[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954-955.
    [4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73.
    [4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三)[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903.
    [43]乔石.乔石同志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J].1993,(3):191.
    [44]王利明.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3,(1):5.
    [45]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02-213.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6,(7):236.
    [47]赵万一.中国究竟需要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兼谈民法典中如何处理与商法的关系[J].现代法学,2015,(6):41.
    [48]张德峰.从民商法到经济法:市场经济伦理与法律的同步演进[J].法学评论,2009,(3):35.
    [49]董必武.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时期的政法工作[A].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71.
    [50]卓泽渊.法政治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4.
    [5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1):3.
    [5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53]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5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5.
    [55]陈新民.宪法学释论[M].台北:三民书局,2014.2.
    [56](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84.
    [57]乔石.努力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A].乔石.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423.
    [58]张千帆,(美)葛维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9.376;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05.
    [59]高全喜.“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A].高全喜.我的轭——在政治与法律之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94.
    [60]秦前红.“八二宪法”与中国宪政的发展[J].法学,2012,(11):65.
    [61]郑贤君.作为宪法实施法的民法——兼议龙卫球教授所谓“民法典制定的宪法陷阱”[J].法学评论,2016,(1):1-10;童之伟.国家监察立法预案仍须着力完善[J].政治与法律,2017,(10):66-76.
    [62]秦前红.依宪治国:法治的灵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2.
    [63]刘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A].刘瀚.刘瀚文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33-134.
    [64]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演进与制度定位[J].社会科学战线,2012,(10):210-211.
    [6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4-25.
    [6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1年10月)[N].人民日报,2011-10-28(14).
    [67]黄文艺.十六大之后中国政治法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4):5-7.
    [68]俞德鹏.论政治法及其与宪法典的关系[J].政治与法律,2008,(2):63-68.
    [69]张文显.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J].法学研究,1994,(5):57.
    [70]秦前红,苏绍龙.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0):54.
    [71]陈端洪.公法是复杂形式的政治话语——2007年上学期公法与政治理论课程开讲词[A].张士宝.法学家茶座(第15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35-36.
    [72]朱景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特色和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11,(3):36.
    [73]周叶中,李炳辉.宪法政治: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29.
    [74]王比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会议[N].人民日报,2018-09-08(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