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质量评估框架的构建与实践探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nstruction and Probe of the Evaluation of Juvenile Legal Education Quality
  • 作者:崔文霞
  • 英文作者:Wenxia Cui;
  • 关键词:初中生 ; 道德与法治 ; 法治教育质量评估
  • 中文刊名:FZWT
  • 英文刊名:Issues on Juvenile Crimes and Delinquency
  •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青少年犯罪问题
  • 年:2019
  • 期:No.222
  • 语种:中文;
  • 页:FZWT201903009
  • 页数:9
  • CN:03
  • ISSN:31-1193/D
  • 分类号:53-61
摘要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2017年9月全国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已经在全国初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本文从学生个人层面、教师个人层面、课堂教学层面等尝试构建多层面法治教育质量指标,并据此设计问卷、访谈提纲,借鉴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等,对上海四所初中的师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教师和校级领导对法治教育质量的评价存在相同之处,也有显著差异,他们的满意度与关注焦点呈现出不同。从学生、教师、学校领导这三者出发,可以从四个方面改进法治教育质量。首先,改善学生的"学习投入";其次,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再次,促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最后,积极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
        
引文
[1]吴爽:《新时代中小学法治教育需要科学的评估标准与方法》,载《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3期。
    [2]崔维云:《法治教育的理念转向与教学建议——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道德与法治〉为例》,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第36期。
    [3]石雁:《法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载《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1)金娣、张远增:《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的维度、标准及实施》,载《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2)罗爽:《新时代中小学法治教育需要科学的评估标准与方法》,载《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3期。
    (3)杨一鸣、王磊:《彰显国家意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想刍议》,载《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4期。
    (4)钟晓琳、朱小蔓:《主流价值通达学生主体生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理路》,载《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4期。
    (6)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对教师的期待与引领》,载《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4期。
    (1)这里所说的“学”,既是指“学生”又是指“学习”,既是指“教学”又是指“学校”,法治教育只有深入学校并触及教学,真正惠及学生、吸引学生投身学习并拥有法治教育获得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法治教育的初衷。
    (2)金娣、张远增:《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的维度、标准及实施》,载《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3)同上。
    (4)Cheng,Y.C.(1997).A Framework of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Quality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s: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InH.Meng,Y.Zhou&Y.Fang(Eds.),School Based Indicators of Effectiveness: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in APECMembers(pp.207-250).China: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1)Trickett,E.J.,and Moos,R.H.(2002).Classroom Environment Scale Sampler Set-manual,test Booklet,Scoring Key.pp.1-59.
    (2)Cheng Y C.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Affective Performance:An Effective Profil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4,62(3):pp.221-23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