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窑业分类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Kiln Industry in Ancient China
  • 作者:郭璐莎
  • 英文作者:Guo Lusha;
  • 关键词:瓷窑 ; 性质 ; 分类
  • 英文关键词:porcelain kiln;;the nature of production;;classification
  • 中文刊名:LFWW
  • 英文刊名: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 机构: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6-28
  • 出版单位:南方文物
  • 年:2018
  • 期:No.106
  • 语种:中文;
  • 页:LFWW201802028
  • 页数:8
  • CN:02
  • ISSN:36-1170/K
  • 分类号:223-230
摘要
本文借鉴西方学者对陶器生产性质的讨论,提出政府参与生产程度、生产技术的保密程度、生产成本投入程度、受市场供求影响的程度及受自然资源影响的程度等五项标准对明景德镇御器厂、南宋杭州老虎洞、北宋清凉寺汝官窑、唐宋东门渡宣州官窑、唐宋越窑、北宋观台磁州窑等六个典型窑址的生产性质进行讨论,并借助历史文献的记载,将它们划分为御窑、中央官窑、地方官窑Ⅰ、地方官窑Ⅱ、生产贡瓷的民窑和民窑六种类型,以便建立一种能够适用我国瓷窑址分析的类型学。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scholars' discussion on the nature of pottery production,putting forward five criteria, including the degree of government involvement in production, the degree of confiden-tiality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e degree of production cost investment, the degree of being affected by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degree of being affected by natural resources. The purpose is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production of six typical kiln sites, such as the Imperial kiln in Jingdezhen of the Ming Dynasty, Laohudong kiln in Hangzhou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Ru kiln in Qinglangsi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Xuanzhou official kiln in Dongmendu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Yue kiln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Cizhou kiln in Guantai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y are divided into six types accordingly, ranging from Imperial Kiln,Central Official Kiln, Local Official Kilns Ⅰ, Local Official Kilns Ⅱ, Folk Kiln Producing Tribute Porcelain, to Folk Kiln. This is an attempt to establish a typology that can b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China's porcelain kiln.
引文
(1)戈登·柴尔德,安志敏、安家瑗译:《考古学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2)Timothy,E.Comment on P.Rice,Evolution of Specialized Pottery Production:A Trial Model,Current Anthropology 1981,22(3):pp.230-231.
    (3)Peacock,D.P.S.Pottery in the Roman World:An Ethnoarchaeological Approach.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2.
    (4)Costin,C.L.Craft Specialization:Issues in Defining,Documenting,and Explaining the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Figure1.3,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1991,Vol.3.pp.7.
    (5)Costin,C.L.Craft Specialization:Issues in Defining,Documenting,and Explaining the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Figure1.3,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1991,Vol.3.pp.10.
    (6)a.刘新园、权奎山、樊昌生:《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成果》,《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b.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5期。
    (7)a.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景德镇市明清御窑遗址2004年的发掘》,《考古》2005年第7期。b.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5期。
    (8)依据文献记载对此进行讨论的文章可参见:a.王光尧:《明代御器厂的建立》,《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2期。b.王光尧:《官御并存的明清官府窑业制度》,《中原文物》2004年第3期。
    (9)刘新园、权奎山、樊昌生:《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成果》,《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辑),第242页,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10)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景德镇市明清御窑遗址2004年的发掘》,《考古》2005年第7期。
    (11)研究者依据明清景德镇御窑(器)厂对落选御用瓷器的埋藏方式及文献材料,认为期间对落选御用瓷器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第一是打碎掩埋阶段,年代是明洪武至嘉靖时期;第二是存贮于库房阶段,年代是明隆庆至清雍正六年;第三是变价销售阶段,年代是雍正七年及其以后,详见权奎山:《江西景德镇明清御器(窑)厂落选御用瓷器处理的考察》,《文物》2005年第5期。本文主要结合其它遗迹情况如围墙、院墙、窑炉情况针对明代御器厂进行讨论。
    (12)权奎山:《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第3期。
    (13)浙江省博物馆:《三十年来浙江文物考古工作》,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
    (14)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南宋官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15)[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九),四部丛刊三编景元本。
    (16)[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一〇),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0册,第109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17)尽管许多研究者依据上述文献记载结合老虎洞窑址的调查及发掘,认为老虎洞窑即修内司窑,是另一处南宋官窑,但仍存在许多争议。
    (18)a.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调查与试掘》,《文物》1989年第11期。b.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2年第3期。
    (19)a.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新发现》,《华夏考古》2001年第3期。b.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址2000年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11期。c.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大象出版社,2008年。
    (20)[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九),四部丛刊三编景元本。
    (21)(22)(25)详见秦大树:《清凉寺窑址发掘资料研读---谈汝窑的管理体制》,《收藏》2010年第9期。
    (2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址2000年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11期。
    (24)(26)[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四部丛刊续编,子部影宋本。
    (27)谢小成:《芜湖县东门渡唐宋陶瓷窑址的调查---兼议“宣州官窑”》,《东南文化》1991年第2期。
    (28)张宏明:《宣州官窑重见天日》,《中国文物报》1991年4月7日第1版。
    (29)李广宁等:《皖南瓷器考古的几点思索》,《东南文化》1991年第2期。
    (30)越窑的整个发展时期大致可以划分成汉六朝时期的早期越窑、唐五代北宋越窑与南宋越窑三个大的阶段,此处的唐宋越窑主要指第二个阶段。唐宋越窑跨越时间长,不同生产阶段的瓷业性质并不相同,结合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及《新唐书》对越州土贡“瓷器”的最早记载,可知越窑在晚唐后才开始承担生产贡瓷任务;结合冯京夫妇合葬墓(1063年)出土的可能是最晚的“贡瓷”葵口刻划莲瓣纹碗及《宋会要辑稿》对“贡瓷”的最后记载“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十二月,尚书户部上诸道府土产贡物,……越州……秘色甆器五十事”,可知越窑在北宋中期稍晚已不再生产贡瓷,此部分的讨论主要针对这两个时间节点即晚唐至北宋中期之间的越窑瓷业性质。
    (3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寺龙口越窑址》,文物出版社,2002年。
    (32)郑建华:《越窑贡瓷与相关问题》,见《纪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论文集》,西泠印社,1999年。
    (33)[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志雅堂杂钞(卷六)上,清粤雅堂丛书本。
    (34)标本上Y61:29,仅存长颈、肩和足部。详见慈溪市博物馆编:《上林湖越窑》,第99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
    (35)慈溪市博物馆:《上林湖越窑》,第115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
    (36)(39)秦大树:《试论磁州窑的民窑特色》,《文物春秋》1994年第3期。
    (37)详见秦大树:《磁州窑的研究史》,《文物春秋》1990年第4期。
    (38)a.秦大树、马忠理:《河北省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4期。b.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观台磁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40)[清]蒋擢篆修,乐玉声篆,《磁州志》十八卷,清康熙四十二年刻本。
    (41)Whallon,R.Variables and dimensions,The Critical Steps in:Quantitative Typology.In Whallon,R.and Brown,J.A.eds.Essays on Archaeological Typology.Evanston,Illinois:Center for American Anthropology,1982,127-161.
    (42)代表如:a.刘毅:《官窑制度的形成及其实质》,《中原文物》1994年第3期。b.袁南征:《重新认识官窑---关于官窑概念的探讨》,《文博》1995年第6期。c.刘兰华:《唐宋以来宫廷用瓷的来源与烧造》,《中原文物》1996年第2期。d.李知宴:《论民窑瓷器发展的规律和贡献》,《陶瓷学报》2000年第4期。e.王光尧:《官御并存的明清官府窑业制度》,《中原文物》2004年03期。f.王光尧:《宋代官窑制度初探》,《文物》2005年第5期。
    (43)如:朱伯谦:《南宋京城杭州》,见《杭州历史丛书之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44)《嘉泰会稽志》所记载:“广教院:在县西四十里。开宝四年有僧筑庵山下,镇国军节度使□事治(按:此处原书误,应为“钱惟治”)因建为寺,易名保安。治平三年赐今额。国初尝置官窑三十六所,于此有官院,故址尚存”,详见[宋]施宿:《(嘉泰)会稽志》卷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5)[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859册,第149页,中华书局,2002年。
    (46)欧内斯特·内格尔,徐向东译:《科学的结构》,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47)威廉·亚当斯,陈淳译:《考古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南方文物》2012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