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价的学术研究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佘怡宁 ; 杨昌鸣
  •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 ; 量化评价 ; 价值评价 ; 保护评价 ; 文献综述
  • 中文刊名:CCRN
  • 英文刊名:China Cultural Heritage
  • 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28
  • 出版单位:中国文化遗产
  • 年:2019
  • 期:No.89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1478007,51178016);;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课题(项目编号:2016-JBKY-08)
  • 语种:中文;
  • 页:CCRN201901010
  • 页数:7
  • CN:01
  • ISSN:11-5191/G2
  • 分类号:70-76
摘要
以中国知网为文献统计来源,检索收集自1978年至2018年,40年间的国内文化遗产科学评价研究成果,筛选出有效学术研究成果187篇进行阅读分析、梳理。就国内文化遗产科学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对象与内容、目的和方法以及适用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依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将遗产保护评价研究分为三类:用于保护分级的综合价值评价研究,用于再利用与开发的发展潜力预测评价研究,新近出现的保护再利用后效果评价、遗产监护评价、遗产影响评价等研究。最后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阐述。指出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评价研究经过20年的探索在深度与广度上有迅速而明显的提高,评价的遗产类型丰富全面,但仍有需要深化与改进的方面,包括由于评价目的的不明确导致的评价概念模糊,体系构成混乱;相同遗产类型相同评价问题情况下,体系构成缺乏统一性,构成指标选取缺乏充分依据;科学评价过程和结果不够准确。在研究发展方面,遗产影响评价研究以及基于GIS、人工智能等方法的信息化文化遗产评价研究和数据平台建构研究有较深远的前景。
        
引文
[1]朱光亚,蒋惠.开发建筑遗产密集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筑遗产评估[J].规划师,1996(1):33-38.
    [2]朱光亚,方遒,雷晓鸿.建筑遗产评估的一次探索[J].新建筑,1998(2):22-23.
    [3]许抄军.历史文化古城游憩利用及非利用价值评估方法与案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4]胡斌,陈蔚.木结构建筑遗产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新建筑,2010(6):68-71.
    [5]宋刚,杨昌鸣.近现代建筑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再研究[J].建筑学报,2013(10):198-201.
    [6]赵勇,张捷,李娜,梁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6(8):497-500.
    [7]赵勇,张捷,卢松,刘泽华.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J].建筑学报.2008(3):64-70.
    [8]汪清蓉,李凡.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6(1):19-24.
    [9]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10]戴彦.基于AHP技术的巴蜀古镇保护评估模型研究[J].南方建筑,2009(4):25-27.
    [11]北京发布名城保护评价指标[J].城市规划通讯,2013(7).
    [12]樊海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2):128-129.
    [13]李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综合评价的AHP模型[J].基建优化.2001(2):46-49.
    [14]张晋燕.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原真性测度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15]季文媚,牛婷婷.基于再利用的徽州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6(6):74-80.
    [16]李婧.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价值评价因子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17]李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价值评估综合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18]谭大璐.循环经济理念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价值综合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5(11):115-120.
    [19]蒋楠.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技术与方法[J].新建筑,2016(3):3-9.
    [20]张健.工业遗产建筑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0(11):12-15.
    [21]张媛.中国近现代文物建筑的旅游价值评价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22]钟燕森.岭南优秀近代建筑旅游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与开发路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5.
    [23]章晶晶,麻欣瑶,陈波.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研究[J].华中建筑,2018(7):19-21.
    [24]肖星.钟燕森,姚若颖.中国近代西洋建筑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4(7):169.
    [25]陈佳敏,徐苏斌.改造后工业遗产文化资本经济价值评估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8(10):41-43.
    [26]许抄军.历史文化古城游憩利用及非利用价值评估方法与案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27]倪斌.基于CVM的上海豫园非使用价值评估[J].中国园林,2012(4):65.
    [28]谭超.应用CVM方法评估工业遗产的非使用价值—以北京焦化厂遗址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323-329.
    [29]王德.外滩历史建筑群保护的价值评估及认知特征—CVM价值评估法之应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8-10.
    [30]高鹤翔.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非使用价值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52.
    [31]张军,刘大平,张雨婷.历史街区使用者改造感受差异研究—以横道河子镇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5(5):118-121.
    [32]周英,王尔大,韦建华.基于CVM的文化遗产修复价值评价研究—以大连凌水寺为例[J].生态经济,2013(6):184-189.
    [33]崔卫华,林菲菲.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价—CVM的局限性及几点改进[J].资源经济,2010(10):1994-1998.
    [34]王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状况的研究与评价—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4.
    [35]王艳杰.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估—以古城范围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5.
    [36]董文丽,李王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J].建筑学报,2017(9):64-67.
    [37]李庆铭.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地段改造评价研究—以天津意式风情区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0.
    [38]翟斌庆.历史建筑活化项目中的社区参与和社区评价—以香港前北九龙裁判法(NKM)为例[J].城市规划,2014(5):58-61.
    [39]姚小梅.基于游客感知的历史街区旅游形象评价研究—以上海老城厢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0]赵璟,赵梓茹.面向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成功度评价—以西安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8(8):56-65.
    [41]贺海芳,郑侃,黄惠贞,李想.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后满意度综合评价研究—以南昌文化创意园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 7(2):129-134.
    [42]刘骏鹏.北京工业遗产类创意产业园建成环境后评价[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8(2):81-87.
    [43]刘孟涵.北京20世纪近现代建筑遗产健康诊断评价体系及保护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44]包晓晖.20世纪遗产建筑外立面石材劣化机理定量研究与修复[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45]吴在栋.基于GIS的历史文化街区火灾风险评估—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J].灾害学,2016(4):205-208.
    [46]肖洪未.我国香港地区遗产影响评价及其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8):82-85.
    [47]叶建伟,周俭,冯艳.澳大利亚遗产影响声明—SOHS方法体系—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c13-c17.
    [48]肖洪未.从环评到遗评_我国开展遗产影响评价的思考—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10):106-110.
    [49]戴乐乐.重庆典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1)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首层指标为目标层,一般只有一个指标,第二层为准则层,是多个指标构成,第三层为评价层,该层的指标为准则层里各指标下的细化指标。参见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CVM法,中文为条件价值评价法,该方法为一般无法直接进行交易的评价对象建立假想市场,统计调查人们对评价对象的最大支付意愿(WTP)或最小补偿意愿(WTA),从而得到评价对象的经济价值评估结果。参见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