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叙事与物的意义——以“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xhibition Storytelling and Meaning of Object: from Theoretical Disscussion to the Example of Hunanese——exhibition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 作者:王思渝
  • 英文作者:Wang Siyu;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Peking University;
  • 关键词:展览叙事 ; ; 时间线 ; 社会维度
  • 英文关键词:Exhibition narrative;;object;;time-line;;social scope
  • 中文刊名:BOWY
  • 英文刊名:Museum
  • 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8
  • 出版单位:博物院
  • 年:2019
  • 期:No.13
  • 语种:中文;
  • 页:BOWY201901015
  • 页数:5
  • CN:01
  • ISSN:10-1241/G2
  • 分类号:101-105
摘要
从博物馆常设展览的叙事模式出发,提出物的意义不应完全局限在长时段、线性发展式的单一叙事框架内。以此为基础,在对相关理论做出讨论的基础上,以"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为例,试图寻求展览叙事在时间和社会维度上做出平衡的可能性。
        From museum permanent exhibi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meaning of objects should not be framed in time-line storytelling. Based on this point, this paper studies related theories and takes Hunanese——exhibition of Hunan History and Culture as an example, making efforts to find a possibility to balance time-line and social scope in exhibition.
引文
[1]陈瑞德:《〈中国通史陈列〉四十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3期。
    [2]赵慧君:《地方性或全国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志博物馆宗旨变迁》,《博物院》2017年第4期。
    [3]陈洪波:《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潘守永:《物质文化研究: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年第2期。
    [5]吴兴帜:《“物”的人类学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
    [6]彭兆荣:《民族志之“物”志》,《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7][英]马凌诺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
    [8][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著,张祖建译:《结构人类学(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9]孟悦、罗钢:《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11]刘永华:《时间与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12]严建强、胡群芳:《博物馆展示中的时间因素及其变化》,《中国博物馆》1998年第2期。
    [13]王思渝:《时间与表征:通史展览中的线与点》,《博物院》2017年第1期。
    [14]李建丽:《地方通史陈列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博物馆》1996年第4期。
    [15]Steven L.Timelines in Exhibitions.Curator:the Museum Journal,2013,56(2):169-188.
    [16]Peter V.The New Museology,Reaktion Books Ltd,1989.
    [17][美]海登·怀特著,陈永国、张万娟译:《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8]丁钢:《历史叙事的辩证》,《史林》2007年第2期。
    [19]张婉真:《当代博物馆展览的叙事转向》,远流出版公司,201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