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与抗争:作为媒介的民国报纸展览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郭冲 ; 朱至刚
  • 关键词:民国报纸 ; 展览会 ; 新闻职业团体
  • 中文刊名:XDCB
  • 英文刊名: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v.41;No.27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戊戌时期的士林与维新报刊”(13FXW004)的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DCB201904010
  • 页数:8
  • CN:04
  • ISSN:11-5363/G2
  • 分类号:67-74
摘要
1920年代以来,"报纸展览会"作为"新知"逐渐见诸报端,进而被国人熟知、利用。在由"新知"到"旧闻"进而到"惯习"的转变过程中,报展经不断调适,逐渐生发出作为媒介的"交流""学习"与"斗争"的丰富意涵。细究这一现象,笔者以为,报展媒介意涵的转变背后析出的是我国新闻职业化的不断推进和新闻职业团体的渐次发展。而报展的斗争意涵转向,则展现出民国时期我国新闻界在"民族—国家"这一现代性视阈下所做出的抗争。
        
引文
(1)黄旦:《媒介就是知识:中国现代报刊思想的源起》,《学术月刊》,2011年第43卷第12月号。
    (2)齐辉:《民国报业展览会与现代中国新闻业的成长---以上海世界报纸展览会为中心讨论》,《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0期。
    (3)(57)[法]雷吉斯·德布雷:《媒介学引论》,刘文玲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页。
    (4)鲁曼:《作为媒介的大钟楼:城市现代性的构建与流动---以合肥大钟楼为例》,安徽大学2018年,第11页。
    (5)(11)(22)(27)奇峰:《新录》,《新闻学刊全集》,《民国丛书·第二编·48》,上海光新书局1930年版,第325页。
    (6)(29)胡道静:《在展览会里的中国报纸》,《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民国丛书·第三编·41》,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版,第74页。
    (7)吴凯声:《新闻事业与国际宣传》,《新闻学刊全集》《民国丛书·第二编·48》,上海光新书局1930年版,第251页。
    (8)王惠超、许恺景:《王华轩与〈汉口中西报〉》,武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武汉市江岸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武汉文史资料》,1992年第2辑,第92页。
    (9)彭永祥编:《中国画报画刊(1872-1949)》,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年版,第115、89页。
    (10)马光仁:《近代上海新闻界的对外交流》,林克编,上海市地主志办公室、上海研究中心编:《上海研究论丛》第1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144页。
    (12)赤枫:《侨城万国报纸博览会》,《晶报》,1928年6月9日,第2版。
    (13)(16)(58)戈公振:《纪世界报纸博览会中国馆之因陋就简》,《时报》,1928年6月24日,第2版。
    (14)万叶:《德国世界报章展览会参观记》,《时报》,1928年6月18日,第3版。
    (15)王万叶:《参观世界报章博览会记》,《北洋画报》,1928年第201期。
    (17)友:《〈燕京新闻〉小传》,燕大文史资料编委会编:《燕大文史资料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6-97页。
    (18)谢六逸:《发刊词》,载上海复旦大学三十周年纪念世界报纸展览会筹备会编:《报展》,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6年1月出版,第2页。
    (19)余姚市文化局编:《余姚革命(进步)文化史料选编1919-1949》,1992年版,第322页。
    (20)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新闻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6页。
    (21)此处借鉴高存玲《作为物种的媒介---Media Ecology被湮没的一个维度》中的媒介作为“物种”的观点。高存玲:《作为物种的媒介---Media Ecology被湮没的一个维度》,《新闻界》2018年第5期。
    (23)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10卷)·古籍研究著作》,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53页。
    (24)《罗马教皇东方神父塔爵士钱曾祺贺状》,上海复旦大学三十周年纪念世界报纸展览会筹备会编:《报展》,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6年版,第15-19页。
    (25)(58)戈公振:《纪世界报纸博览会》,《星期评论:上海民国日报附刊》,1928年第2卷第8期。
    (26)马光仁:《马光仁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381页。
    (28)据笔者有限的阅读,至少有戈公振《选论:纪世界报纸博览会》,载《长沙市新闻记者联合会年刊》,1933年第1-2期;《德国科恩世界报纸博览会》,《东方写真集》,1934年,第126页两份刊登。
    (29)胡道静:《在展览会里的中国报纸》,《报坛逸话》,上海世界书局1946年版,第74-75页。
    (30)见《伦敦报纸展览会中最古的报纸》,《中国新书月报》,1931年第9期和申报索引编辑委员会编:《申报索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97页。
    (31)中央统计处编:《中国国民党指导下之政治成绩统计》,1935年第9期。
    (32)《广丰筹开报展》,《前线日报》,1941年10月16日第7版。
    (33)《万国报纸博览会中之“神秘”》,《报学月刊》,1929年第1期。
    (34)汪伯奇:《世界报纸展览感言》,上海复旦大学三十周年纪念世界报纸展览会筹备会编辑,《报展》,1936年版,第3-4页。
    (35)参见卢震京编:《图书馆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277页。
    (36)俞天鹏编:《礼记·学记》,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41页。
    (37)此处借鉴萨义德理论的旅行的理论。载爱德华·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139页。
    (38)(39)(51)(77)《我们的工作》,上海复旦大学三十周年纪念世界报纸展览会筹备会编《报展》,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6年版,第9页。
    (40)《世界报纸展览会开幕》,《申报》,1935年10月8日第6版。
    (41)《新闻快活林副刊》日期未详,转引自《我们的工作》,上海复旦大学三十周年纪念世界报纸展览会筹备会编辑,《报展》,1936年版,第19页。
    (42)越閒:《世界报展会观感》,《新人周刊》,1935年第12期。
    (43)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转引自马光仁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08页。
    (44)(52)树清等:《本会世界报展特辑》,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研究会编:《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2期。
    (45)李秀云:《留学生与中国新闻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46)张学忠:《〈拂晓报〉史略》,《洪泽革命史料选辑第六辑》,1983年版,第119页。
    (47)《时事简讯》,1943年9月11日。
    (48)赵岚:《解放前乐山新闻业史料补辑》,《乐山史志资料》,1991年-1992年,第21期-第28期。
    (49)贾树枚《上海新闻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528页。
    (50)有史料认为,1926年上海南洋报纸展览会是世界报展发源于中国的证据。例如:钟华俎《记社教学院全国报纸展览》:“至于报纸展览,最早发源于中国。一九二六年(民十五年)上海新闻学会举办南洋报纸展览会,是为报展的开端。经过两年,即一九二八年,外国才有报展出现。”《报学杂志》1948年第8期第24页;孙文铄、谢国明《中国新闻界之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该书也持同一观点:“中国的报纸展览,始于1926年……上海新闻学会委员会……举办‘南洋各报展览会”。
    (52)树清等:《本会世界报展特辑》,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研究会编:《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2期。
    (53)何扬鸣:《民国杭州新闻史稿》,杭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277-278页。
    (54)《杨家湾冠盖云集,纪念行署迁昌,同时庆祝中正堂落成典礼,举行书画报展演话剧平剧》,《民族日报》,1944年4月19日第3版。
    (55)曹弃疾:《河南省首次全国报纸展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南文史资料》第36辑,1990年版,第172页。
    (56)钟华俎:《记社教学院全国报纸展览》,南京《中央日报》出版《报学杂志》,1948年第8期。
    (59)戈公振:《纪德国世界报纸博览会》,《国闻周报》,1928年第25期。
    (60)钟韵玉:《记杭州两次报纸展览会》,政协杭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杭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3年版,第92页。
    (61)舒宗侨:《新闻史上的一页:复旦世界报纸展览会》,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室编:《世界新闻事业2》,1980年版,第14页。
    (62)《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宣言》,范苏苏、王大龙:《范长江与青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203页。
    (63)周勇编:《重庆通史》第2册,重庆出版社2014年版,第513页。
    (64)(66)冯英子:《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所进行的合法斗争》,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编《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闻界》,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235页。
    (65)彭亚新编:《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化工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67)《本报纪念新刊两周年筹办全国报展》,《新中华报》,1941年2月13日。
    (68)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文化建设史》,第163页。
    (69)《关于报展:文化工作者的当前責任---为全国报章杂志图表照片展览会作》,梁寒操:《全国报纸杂志图表照片展览纪念刊》,中央日报社1944年6月版,第13-14页。
    (70)朱修道:《忆〈拂晓报〉》,毛德富编:《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政治卷卷4》,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751页。
    (71)项福库、李艳:《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讲评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
    (72)(78)[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5、23页。
    (73)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43-63页。
    (74)涂凌波:《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兴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17-218页。
    (75)陈冷:《宜创通国报馆记者同盟会说(一)》,《时报》1905年3月13日第2版。
    (76)徐晓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26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