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岳英灵集》诗学融承儒释道三教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tudy on the moisturizing from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o the poetics of the Anthology of Great Poets of Tang Dynasty
  • 作者:链钰
  • 英文作者:PAN Lian-yu;Hunan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殷璠 ; 《河岳英灵集》 ; 儒释道 ; 融承
  • 英文关键词:Yin Fan;;the Anthology of Great Poets of Tang Dynasty;;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moisturizing
  • 中文刊名:HNDB
  • 英文刊名: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7;No.166
  •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YBQ079)
  • 语种:中文;
  • 页:HNDB201901020
  • 页数:10
  • CN:01
  • ISSN:46-1012/C
  • 分类号:154-163
摘要
盛唐殷瑶《河岳英灵集》融承儒释道三教思想之处极多。从总体来看,殷璠选诗有尊古重《诗》、恶华好朴与禅近旨远三大特征。从范畴而言,风骨与兴象因殷璠吸收三教之旨而增添了庄禅兼融、雅逸备具的诗学内涵。另外,殷璠诗学"三来"之"神来"乃是盛唐释教禅意之悟的极大突显,"气来"是六朝隋唐以来儒家刚健之体的强势复位,"情来"是六朝隋唐以来道家法天贵真之思的大幅回潮。
        Tang Yin Fan heyueyinglingji inherit Buddhism and Taoism thoughts are very much. Overall, Fanxuan Yin poem "poem" old heavy and evil beauty and Zen park near the aim far thre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ategory, character and images for the purpose of the absorption of Yin Fan and added a Zen and thawing, elegant preparation of poetic meaning. In addition, Yin Fan "three" Poetics of "God" is a great highlight of Tang Dynasty Buddhism Zen enlightenment, "Qi" is a strong reduction of the body of the Six Dynasties Confucian and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ove" is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aoist fatianguizhen thought a resurgence.
引文
(1)孙翌编的《正声集》第一次把唐代的诗歌作为独立的阶段,而不是以前的一些选本那样,把初唐诗付丽于六朝之后。孙翌开始,选家们已经有眼光和魄力把本朝八十年间的诗歌与唐以前相并立。
    (1)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17页。
    (2)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32页。
    (3)王先谦:《庄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31页。
    (4)袁枚:《新齐谐》,沈习康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
    (1)周蒙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1页。
    (2)周珽辑:《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清华大学藏本),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232页。
    (3)程元初编:《唐诗绪笺》卷12,《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30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79页。
    (4)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17页。
    (5)“雅”本来就是王维诗歌的一个典型特征。基于进士出身的阶层关系,追求六朝以来的“雅”乃是当时文坛的一种高端范式。王维的诗在当时正是“雅调”的最高实践。
    (1)时人论孟浩然诗乃有乡土气,一是因其出身低微,二是多写山水田园与农家桑事。但其诗也有高致之处,故此处大概因此而称“半遵雅调”。
    (2)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67页。
    (3)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206页。
    (4)关于兴象之内涵,陆双祖也给出了相似的观点:通过与之相对的“轻艳”之文来获知。“轻艳”之文的鲜明特征为言有余而理不足,以重声律、贵辞藻、增矫饰的齐梁宫体诗为代表可见,有“兴象”之文应为感情充沛、语言素朴、意象丰富、兴味无穷之作。而“兴象”则是诗人有感于外界的物事情理而产生意绪情感,在艺术作品中为了表现这些意绪、情感所塑造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意蕴丰富,具有极强的承载力。殷璠特别激赏诗人独辟蹊径、有意营造的那种超凡脱俗、纯美空灵、韵味隽永的艺术境界,也特别激赏诗人所塑造的新颖别致、透彻玲珑、悚心骇目的“兴象”。比如他赞扬常建诗“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刘虚“情幽兴远”,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并多新兴”。由此可见,殷璠的“兴象”说,虽然继承了陈子昂的“兴寄”说,但他却侧重于对文学本体的关照,批评的重心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之前极具社会政治伦理色彩的批评,即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反思,转向了以文学为本位的艺术审美观照,强调诗人的主体性、强调意象的感发性、强调诗歌的形象性和审美性,同时强调诗语的新奇凝练性,强调诗意的隽永深远性等等。殷璠发展了陈子昂的“兴寄”说“创造了“兴象'这样一个诗论的基本概念,遂开我国诗歌意境理论之先河。”因此“兴象”赋予了“文质彬彬”具体的内涵,将其从概念性的表述升华为一个文质统一的审美范式,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唐代诗学成熟的表征。参见《从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旨趣论盛唐诗学之文质观》,《兰州学刊》2015年第7期,第96页。
    (5)彭定求编:《全唐诗》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99页。
    (1)彭定求编:《全唐诗》第1册,第347页。
    (2)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33页。
    (3)张海明:《<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夏之卷,第44页。
    (4)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55页。
    (5)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32页。
    (6)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49页。
    (1)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48页。
    (2)陆双祖:《从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旨趣论盛唐诗学之文质观》,《兰州学刊》2015年第7期,第94页。陆双祖认为神气情三者三位一体,三者相辅相成,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看法。
    (3)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17页。
    (4)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8页。
    (5)赵昌平:《开元十五年前后——论盛唐诗的形成与分期》,《中国文化》1990年第1期,第111页。
    (6)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63页。
    (1)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203页。
    (2)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230页。
    (3)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214页。
    (4)萧涤非编:《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76页。
    (5)萧涤非编:《杜甫全集校注》,第758页。
    (6)萧涤非编:《杜甫全集校注》,第2115页。
    (7)萧涤非编:《杜甫全集校注》,第267页。
    (8)萧涤非编:《杜甫全集校注》,第922页。
    (1)王士祺:《带经堂诗话》卷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80页。原文是:“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奋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妙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
    (2)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49页。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05页。
    (1)此“佚气”乃指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河岳英灵集》原文是:“嶷诗鲜净有规矩,其《少年行》三首,词虽不多,翩翩然佚气在目也。”可见,李嶷诗与其人一样鲜净规矩而超脱世俗。此11处“气”均出自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2)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第119页。
    (3)王先谦:《庄子集解》,第97页。
    (4)王先谦:《庄子集解》,第208页。
    (5)王先谦:《庄子集解》,第49页。
    (1)永瑢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