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7年陕西秦汉考古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view of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Research of the Qin-Han Periods in Shaanxi(2008-2017)
  • 作者:李岗 ; 田亚岐 ; 肖健一 ; 许卫红 ; 杨武站 ; 孙伟刚
  • 英文作者:Research Division of Qin-Han Archaeology, Shaan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 关键词:陕西 ; 秦汉考古 ; 城址 ; 陵墓 ; 祭祀遗址
  • 英文关键词:Shaanxi;;Qin-Han archaeology;;Walled towns;;Tombs and Mausoleums;;Sacrificial sites
  • 中文刊名:KGYW
  • 英文刊名: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 机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研究室;
  • 出版日期:2018-10-15
  • 出版单位:考古与文物
  • 年:2018
  • 期:No.229
  • 语种:中文;
  • 页:KGYW201805004
  • 页数:45
  • CN:05
  • ISSN:61-1010/K
  • 分类号:68-112
摘要
2008~2017年,陕西秦汉考古取得了重要收获。秦汉都城考古的新发现,秦汉帝陵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大、中、小型秦汉墓葬的发掘,祭祀遗址、离宫别馆、道路交通、水利工程、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古工作,不仅对各个遗址的范围、布局、内涵有了清楚地了解,更重要的是为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保护、展示与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新格局。
        In 2008~2017, the archaeological works related to the Qin-Han period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These include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of Qin-Han urban centers, the survey of imperial mausoleums, the excavations of large, medium, and small-scale cemeteries of the Qin-Han periods, as well as other types of sites including sacrificial sites, palaces in capital outskirts, road networks, hydr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craft production ceters. All of these discoveries not only clarify the range, layout, and organization of Qin-Han period sites within Shaanxi but also provide foundational inform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ega-scale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archaeological parks. Ultimately, these new discoveries and new information facilitate the so-called ‘three-in-one' research paradigm in archaeology, i.e., combining conservation, exhibi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gether.
引文
[1]田亚岐.秦雍城遗址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2]田亚岐.秦都雍城布局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3(5).
    [3]杨永林,张哲浩.陕西秦雍城“微观”考古新发现“城堑河濒”实景[N].光明日报,2013-1-8(9).
    [4]同[2].
    [5]田亚岐.秦雍城沿革与历史地位研究[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
    [6]a.田亚岐,任周方.秦都雍城功能与格局的典型性特征[C]//嬴秦溯源-秦文化特展.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2016.b.田亚岐等.秦雍城城郭形态与演变的新观察[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c.田亚岐,郁彩玲.秦都雍城城市体系演变的考古学观察[C]//辉煌雍城-全国(凤翔)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
    [7]同[2].
    [8]田亚岐,王炜林.秦都雍城聚落结构与沿革的考古学观察[C]//庆祝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9]刘瑞等.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8-2-23(8).
    [10]刘瑞等.西安秦汉栎阳城考古新进展[N].中国文物报,2015-9-11(8).
    [11]a.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都咸阳考古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b.焦南峰等.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J],考古与文物,2008(5).
    [12]刘庆柱,陈国英.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J],文物,1976(11).
    [1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渭城区秦遗址沟壕遗迹调查简报[J],待刊.
    [14]许卫红,苏庆元.秦都咸阳城北区西界点的分析[J],北方文物,2016(1).
    [1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调查新收获[J],考古与文物,2014(2).
    [1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6年考古年报.
    [17]刘瑞.阿房宫:从考古学开展秦统一研究的核心遗存[N],光明日报,2017-7-17(14).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等.西安市莲湖区三民村西汉大型建筑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7(1).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9(5).
    [21]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201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2]刘振东.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城2号建筑(宫门)遗址发掘[C]//2009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23]刘振东.汉长安城综论-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六十年[J].考古,2017(1).
    [24]刘振东.简论汉长安城之郊[J].考古与文物,2016(5).
    [25]a.柴怡,等.西安东郊石家街发现汉代列侯级别墓葬[N],中国文物报,2013-8-16(8).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等.西安市大白杨村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2014(10).c.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富力赛高城市广场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7(3).
    [26]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西安市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J].考古,2014(7).b.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西安市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出土的古船[J].考古,2015(9).
    [27]同[23].
    [28]同[24].
    [29]刘瑞.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0]段清波.汉长安城轴线变化与南向理念的确立[J].中原文化研究,2017(2).
    [31]许宏.大都无城-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早期形态[J].文物,2013(10).
    [32]徐龙国.中国古代都城门道研究[J].考古学报,2015(4).
    [33]王子今.西汉长安的公共空间[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1).
    [34]徐畅.西汉长安城未央宫北阙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功用[J].四川文物,2012(4).
    [35]张建峰.汉长安城地区水系设施和水利系统的考古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6]潘明娟.古罗马与汉长安城给排水系统比较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4).
    [37]李勤.汉长安城水环境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8]于志飞,王紫微.经纬圆方-汉长安城及其近畿空间尺度设计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3).
    [39]孙周勇.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集,2016.
    [40]焦南峰,等.秦的十个陵区[J].文物,2014(6).
    [41]卢连成,杨满仓.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镈[J].文物,1978(11).
    [4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3年考古年报.
    [43]张天恩,庞有华.秦都平阳的初步研究[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5年).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
    [44]田亚岐,刘爽.试论孙家南头秦墓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14(4).
    [45]田亚岐,刘明科.宝鸡太公庙与礼县大堡子山乐器坑比较研究[C]//陕西历史博物馆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24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
    [46]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雍城一、六号秦公陵园第三次勘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4).b.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雍城十四号秦公陵园钻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4).c.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雍城六号秦公陵园兆沟西南侧中小型墓葬与车马坑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4).
    [47]梁云,田亚岐.试论雍城秦公陵园墓主及其葬制[J].考古与文物,2015(4).
    [4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周王陵”调查钻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1).
    [49]焦南峰等.秦的十个陵区[J].文物,2014(6).
    [5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5年考古年报.
    [51]a.同[49].b.刘卫鹏、岳起.咸阳塬上“秦陵”的发现和确认[J].文物,2008(4).
    [52]a.刘庆柱,李毓芳.西汉十一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b.徐卫民.秦都城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3]a.王学理.咸阳帝都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b.丁岩.咸阳原两座秦陵园主人之揣测[J].考古与文物,2015(2).
    [54]a.同[51]b.b.焦南峰等.咸阳周王陵为战国秦陵补证[J].考古与文物,2011(1).
    [55]段清波,朱晨露.咸阳“周陵”属性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56]同[51]b.
    [57]同[65]b.
    [58]同[49].
    [59]王辉,等.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漆豆考[J].考古与文物,2011(2).
    [60]a.孙伟刚,等.新发现秦漆器及秦东陵相关问题探讨[C]//人类文化遗产保护(5).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b.梁云.战国王陵形制的东西差别[J].社会科学战线,2013(6).
    [61]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东郊“韩森冢”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2).
    [62]王学理.张冠李戴“韩森冢”实属西汉“恭皇陵”[C]//碑林集刊(十四).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63]辛玉璞.也谈韩森冢的冢主[J].文博,2002(3).
    [64]耿庆刚.韩森冢为秦悼太子陵说[J].文博,2016(4).
    [6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9年度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勘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0(5).
    [66]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坑考古队.一号兵马俑陪葬坑2009-2011年发掘简报[J],文物,2015(9).
    [67]王树芝,等.秦兵马俑一号坑笼箙木炭分析的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4-3-20.
    [6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0年度秦始皇帝陵园礼制建筑遗址考古勘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2).
    [69]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内城陵寝建筑勘探简报[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2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70]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园暴露遗迹调查报告、秦始皇帝陵园城垣遗迹调查勘探简报[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
    [7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陵区北部I区2010年度钻探简报、秦始皇陵园内城东西向墙垣城门勘探简报、秦始皇帝陵K201002陪葬坑勘探简报、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三号陪葬坑勘探简报[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2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72]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陵区北部II区2010-2011年度勘探简报、2011-2012年度秦始皇帝陵K9901考古简报、秦始皇帝陵陵区K1201陪葬坑勘探简报、秦始皇帝陵园从葬墓园勘探简报[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3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
    [7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园西侧I区2011年度勘探简报[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4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74]同[72].
    [75]秦始皇帝陵博院.秦始皇帝陵园内城北部道路遗存勘探简报[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4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76]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77]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9-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8]段清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9]张卫星.礼仪与秩序-秦始皇帝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80]阳陵考古队.汉阳陵帝陵陵园东门遗址2011~2012年考古工作收获[C]//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第二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8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汉武帝茂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2).
    [82]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8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汉元帝渭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J].考古,2013(11).
    [8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汉哀帝义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2(5).
    [8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汉平帝康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J].文物,2014(6).
    [86]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汉帝陵钻探调查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87]焦南峰,等.西汉帝陵园:新视野下的再发现[J].中国文化遗产,2013(2).
    [8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阳陵帝陵陵园南门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5).
    [89]阳陵考古队.汉阳陵帝陵陵园东门遗址2011~2012年考古工作收获[C]//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第二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90]a.朱峰,杜忠潮.论西汉帝陵位次排列中的昭穆制度[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b.梁安和.简析西汉帝陵昭穆制度[C]//梁安和,徐卫民.秦汉研究(第十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91]a.杨哲峰.渭北西汉帝陵布局设计之观察[J].文物,2009(4).b.刘尊志.西汉帝陵分布及相关问题浅析[J].中原文物,2010(5).c.崔建华.论皇权传承规范对西汉帝陵布局的制约[J].考古与文物,2012(2).d.颜永杰,徐卫民.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92]焦南峰,马永嬴.西汉帝陵选址研究[J].考古,2011(11).
    [93]焦南峰.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的分析与推定[J].考古与文物,2013(5).
    [94]焦南峰.秦、西汉帝王陵封土研究的新认识[J].文物,2012(12).
    [95]焦南峰.西汉帝陵“夫人”葬制初探[J].考古,2014(1).
    [96]a.焦南峰,等.神道、徼道、司马门道-西汉帝陵道路初探[J].文物,2008(12).b.焦南峰.宗庙道、游道、衣冠道-西汉帝陵道路再探[J].文物,2010(1).
    [97]焦南峰.西汉帝陵的门阙与“门阙制度”[C]//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8]段清波.外藏系统的兴衰与中央集权政体的确立[J].文物,2016(8).
    [99]徐卫民.秦汉帝陵祭祀制度研究[C]//秦汉研究(第四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100]马永嬴.从“将作大匠”看西汉帝陵的变化[J].考古与文物,2009(4).
    [101]刘尊志.两汉帝王陵墓反映的丧葬思想浅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102]刘尊志.试论西汉帝陵的寝与相关建筑[J].中原文物,2015(5).
    [103]丁岩.先秦两汉帝陵墓向问题初探[J].华夏考古,2014(1).
    [104]梁安和.浅谈西汉帝陵的修建过程[C]//秦汉研究(第九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105]梁安和.西汉帝陵陵庙与庙制研究[C]//秦汉研究(第十一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
    [106]a.杨武站,王东.西汉陵邑营建相关问题研究[J].文博,2014(6).b.杨武站.论西汉陵邑的功能[J].考古与文物,2017(3).
    [107]杨武站.西汉皇后葬地研究[J].文博,2016(3).
    [108]高凤,徐卫民.秦汉帝陵制度研究综述(1949-2012)[C]//秦汉研究(第七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109]喻曦,李令福.西汉长陵邑的设置及其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10]马永嬴.汉武帝茂陵陵园布局的几点认识[J].考古与文物,2011(2).
    [111]马永嬴.汉武帝茂陵“次冢”名位辨[J].中原文物,2012(4).
    [112]马永嬴.汉平帝康陵布局试析[J].文物,2014(6).
    [113]杨武站,曹龙.汉霸陵帝陵的墓葬形制探讨[J].考古,2015(8).
    [114]杨武站.关于汉阳陵帝陵陵园南门遗址的几点认识[J].考古与文物,2011(5).
    [115]朱晨露.汉哀帝义陵“董贤墓”名位考释[J].考古与文物,2016(2).
    [116]石宁.西汉五行思想与汉阳陵帝陵陵园设计[J].文博,2013(5).
    [117]晏新志,等.汉景帝阳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文博,2009(1).
    [118]a.闫华军.汉阳陵馆藏“熊相胜胡”铜印印文的姓名学探析[J].文博,2010(1).b.闫华军.汉阳陵馆藏“车骑将军”龟钮金印与西汉车骑将军[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c.杨武站.汉阳陵出土封泥考[J].考古与文物,2011(4).d.张琳.汉阳陵博物馆馆藏印章考释[J].文博,2014(6).e.杨武站.汉阳陵出土封泥研究[C]//西部考古(第8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f.曹发展,闫华军.汉阳陵博物馆馆藏“东织染官”铜印印文考述[J].文博,2016(5).
    [119]程艳妮.汉阳陵馆藏西汉刑具概述[J].文博,2009(3).
    [120]a.石宁.汉阳陵博物馆藏陶俑概述[J].文博,2009(2).b.李库.西汉景帝阳陵随葬陶俑研究[J].荣宝斋,2016(3).
    [121]石宁.汉阳陵出土陶羊与西汉时期的羊[J].农业考古,2015(4).
    [122]石宁,等.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武士俑和兵器浅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
    [123]李曼丽.汉阳陵出土陶牛的葬仪内涵[J].考古与文物,2011(4).
    [124]张琳,程艳妮.汉阳陵馆藏铜镜[J].收藏,2014(19).
    [125]焦南峰,杨武站.宫廷生活的缩影,西汉帝陵中的陶俑[J].收藏,2010(6).
    [126]刘云辉,等.汉杜陵陵区新出土的玉杯和玉舞人[J].文物,2012(12).
    [127]杨晓燕,等.汉阳陵外藏坑农作物遗存分析西汉早期农业[J].科学通报,2009(13).
    [128]胡松梅,杨武站.汉阳陵帝陵陵园外藏坑出土的动物骨骼及其意义[J].考古与文物,2010(5).
    [129]王惠贞,等.汉阳陵出土陶质文物保护研究[J].文博,2009(6).
    [130]张益,等.汉阳陵文物彩绘的结构观察及颜料成分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3).
    [131]a王保平.论北方黄土地区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以汉阳陵博物馆为例[J].四川文物,2010(5);b王保平.汉阳陵-北方黄土地区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样本[J].中国文化遗产,2010(6).
    [132]李库.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出土动物骨骸的保存与展示[C]//人类文化遗产保护.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33]a.李库.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遗址区域环境状况调查[J].文博,2013(2).b.李库,等.汉阳陵外藏坑遗址环境监测系统布置方案[C]//西部考古(第8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c.姚雪,等.汉阳陵外藏坑遗址监测系统优化研究[C]//西部考古(第9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34]姚雪,等.汉阳陵帝陵外藏坑遗址温度变化规律及预报模型[J].敦煌研究,2014(6).
    [135]a.王永进,等.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遗址表面白色物质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4).b王永进,等.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遗址表面硫酸钙(CaSO4·2H2O)形成原因探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6(4)
    [13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雍城六号秦公陵园兆沟西南侧中小型墓葬与车马坑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4).
    [13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凤翔翟家寺两座小型秦墓的清理[J].文博,2013(3).
    [13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凤翔雷家台墓地发掘简报[J].文博,2013(5).
    [13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凤翔六道村战国秦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3(2).
    [14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凤翔路家村墓葬发掘简报[J].文博,2013(4).
    [141]王志友,董卫剑.陕西宝鸡市洪塬村一号春秋秦墓[J].考古,2008(4).
    [142]周艳涛.秦都咸阳首次发现一处大型秦国贵族墓地[OL].[2012-01-11].http://news.hsw.cn/system/2012/01/11/051211763.shtml.
    [143]a.刘卫鹏.关中监狱战国秦墓群的发掘[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2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b.刘卫鹏.关中监狱战国秦墓群发掘概况[C]//秦汉研究(第六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144]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花杨战国秦墓群发掘简报[J].文博,2017(1).
    [145]田亚岐,耿庆刚.咸阳“周陵”发现一批战国秦墓[J].大众考古,2014(5).
    [14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乾县夹道村秦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4(1).
    [14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0年考古年报.
    [148]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临潼清泉秦墓清理简报[J].文物世界,2011(6).
    [14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考古研究所.陕西渭南阳郭庙湾战国秦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1(5).
    [15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华县东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76.
    [15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4年考古年报.
    [15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4年考古年报.
    [15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1年考古年报.
    [15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1年考古年报.
    [15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调查新收获[J].考古与文物,2014(2).
    [15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著.临潼新丰-战国秦汉墓葬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57]a.梁云.论早期秦文化的来源与形成[J].考古学报,2017(2).b.梁云.关于早期秦文化的考古收获及其相关认识[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7(4).c.梁云.早期秦文化探索历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1).d.梁云.从秦墓葬俗看秦文化形成形成[J].考古与文物,2008(1).
    [158]高士荣.试论秦人早期丧葬习俗[J].兰州学刊,2016(11).
    [159]史党社.日出西山-秦人历史新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160]史党社.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J].中原文化研究,2017(3).
    [161]陈洪.秦文化之考古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62]陈洪.中型秦墓墓主族属-以渭河流域中型秦墓葬俗为视角[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63]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建河墓地[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b.滕铭予.宝鸡建河墓地的年代及相关问题[C]//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64]张寅.东周时期关中地区西戎遗存的初步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4(2).
    [165]孙占伟.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墓地性质分析[J].南方文物,2015(3).
    [166]雍际春.近百年来秦人族源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9).
    [167]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168]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编著.周原汉唐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b.郑红莉,孙周勇.周原秦汉墓葬葬俗与特征研究[J].文博,2014(4).
    [169]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凤翔孙家南头-周秦墓葬与西汉仓储建筑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b.田亚岐,刘爽.孙家南头秦国春秋铜器墓的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13(4).b.田亚岐,陈洪.再论孙家南头秦国春秋铜器墓的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13(4).e.陈洪.关中秦墓青铜器编年研究[J].文博,2012(5).f.陈洪.关中秦墓陶器编年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4(6).
    [170]陈洪.秦人葬式与社会等级的关系及其演变[J].考古与文物,2016(2).
    [171]陈洪,等.再谈秦墓屈肢葬渊源及其相关问题[J].文博,2014(1).
    [172]王志友.早期秦人构成探析[J].敦煌学辑刊,2014(3).
    [173]郑红莉.秦墓殉葬现象再考察[C]//碑林集刊(十五).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174]印群.东周时期秦齐殉人墓的比较研究[C]//东方考古(第9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75]刘婷,梁云.秦人车马殉葬方式及其渊源[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5年).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
    [176]陈洪.从头向看本土秦人与外来移民的数量比例及葬埋地[J].中原文物,2017(4).
    [177]滑宇翔,宋杰.秦与三晋战争对中原葬俗的影响[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3).
    [178]郑红莉.秦墓棺椁制度试探[C]//碑林集刊(十六).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
    [179]杨志飞.试论秦墓出土遣册量少的原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80]马利清.出土秦镜与秦人毁镜习俗蠡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181]马利清,宋远茹.尤家庄秦墓出土铜镜的初步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0(2).
    [182]张正原.秦墓出土铜带饰相关问题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5)
    [183]于焕金.秦墓中出土的S形饰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3(5).
    [184]刘云辉.陕西出土的古代玉器-春秋战国篇[J].四川文物,2010(5).
    [185]a.朱歌敏.宝鸡地区秦墓出土玉器初探[J].文博,2014(3).b.朱歌敏.关中地区秦墓葬玉探析[J].文博,2016(4).
    [186]王宏,权敏,向丽君.浅谈新发现的几件秦国青铜器[J].文博,2013(4).
    [187]景宏伟,曹建宁.陕西凤翔小沙凹村发现春秋时期窖藏青铜器[J].考古与文物,2016(4).
    [188]王宏.凤翔小沙凹窖藏青铜器研究[J].文博,2017(2).
    [189]武丽娜.秦墓出土陶囷模型研究[J].农业考古,2010(1).
    [190]吴晓阳.秦汉墓葬中随葬陶仓、囷现象浅析[J].古今农业,2012(2).
    [191]李建西.陇县边家庄秦墓出土铜戈铭文新释[J].文博,2017(5).
    [192]高西省.战国时期鎏金器及其相关问题初论[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4).
    [193]宗椿理.民以食为天,饮当器以用-秦代饮食器具的多元类别与特定社会功能解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5(4).
    [194]张寅.铲足鬲的分布、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文博,2014(2).
    [195]张寅,等.关中地区东周时期“戎式陶罐”及相关问题研究[J].文博,2017(5).
    [196]方喜涛.秦代随葬实用明器意义初探[C]//秦汉研究(第九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197]朱学文.秦漆器研究综述[J].华夏考古,2013(1).
    [198]朱学文.秦漆器手工业研究[J].文博,2012(1).
    [199]朱学文.秦纪年漆器铭文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4(2).
    [200]朱学文,朱宏斌.秦生漆产地与漆园经营[J].农业考古,2012(4).
    [201]朱学文.从考古资料看秦漆器胎骨及制作工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02]朱学文.从考古资料看秦代漆器艺术风格的相关问题[J].文博,2011(4).
    [203]朱学文.试论釦器法在战国秦汉漆器制作中的应用[J].文物,2014(7).
    [204]朱学文.秦东陵出土漆豆研究[J].文博,2013(2).
    [205]王辉,等.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漆豆考[J].考古与文物,2011(2).
    [206]邸楠.关中地区秦墓出土铁器初步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07]林永昌,等.论秦国铁器普及化与关中地区战国时期铁器流通模式[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3).
    [208]熊建雪,等.秦人平民与劳工阶层体质差异研究-以关中地区出土人骨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09]陈靓,田亚岐.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人骨的种系研究[C]//西部考古(第三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210]邓普迎.陕西临潼新丰秦墓人骨研究[J].文博,2016(5).
    [211]凌雪,等.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人骨中C和N同位素分析[J].人类学学报,2010(1).
    [212]a.凌雪,等.宝鸡建河墓地出土战国时期秦人骨的元素分析[C]//西部考古(第五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b.凌雪,等.宝鸡建河墓地出土战国时期秦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J].考古与文物,2010(1).
    [213]舒涛,吴小红.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在碳、氮稳定同位素食性研究中的应用[J].文物世界,2015(4)
    [214]付倩丽,等.新丰秦墓出土青铜器腐蚀状态初步研究[J].文博,2011(6).
    [215]邵安定,等.陕西临潼新丰秦墓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研究[J].文博,2017(2).
    [216]刘亚雄,等.陕西临潼新丰秦墓出土铜镜的科学分析[J].中原文物,2015(4).
    [21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周原汉唐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218]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东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21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郑王村西汉墓[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22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周原汉唐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221]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东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22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郑王村西汉墓[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223]a.张仲立,等.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2010年度获重要发现[N].中国文物报,2010-4-16.b.丁岩.西汉一代重臣张安世家族墓考古揽胜[J].大众考古,2014(12).c.丁岩.西汉富平侯张安世系年述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d.申超.汉代张安世家族兴盛考[J].南都学坛,2013(11).
    [224]柴怡,等.西安东郊石家街发现汉代列侯级别墓葬[N].中国文物报,2013-8-16(8).
    [225]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蓝田支家沟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3(5).b.段毅.蓝田支家沟汉墓墓主身份蠡测[J].考古与文物,2013(12).
    [22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井上村西汉M24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2(6).
    [227]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张家堡新莽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9(5).
    [22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富力赛高城市广场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7(2).
    [2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等.西安市大白杨村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2014(10).
    [230]a.柴怡,张翔宇.西安北郊发现大型西汉积沙石椁砖室墓[N].中国文物报,2012-05-11(8).b.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百花村汉代石椁墓(M6)发掘简报[J].文博,2013(5).
    [231]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未央印象城汉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7(2).
    [232]a.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万达广场五号汉墓发掘简报[J].东方博物,2013(1).b.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北郊万达广场汉代砖椁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7(2).
    [233]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张家堡村汉墓群[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4).
    [234]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长安区西甘河村古墓葬发掘简报[J].东方博物,2013(4).
    [235]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南郊曲江羊头镇西汉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3(6).
    [23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8(6).
    [23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电子三路西京社区东汉墓清理简报[J].文博,2010(4).
    [238]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东汉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2(4).
    [239]张翔宇,等.西安北郊滹沱村安置楼工地发掘七座古墓[N].中国文物报,2013-01-04.
    [240]张翔宇,等.西安北郊香树花城工地发掘八座古墓[N].中国文物报,2012-12-21.
    [24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咸阳渭城区民生工程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7(2).
    [242]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崔家村汉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6年(4).
    [24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凤翔路家村墓葬发掘简报[J].文博,2013(4).
    [24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凤翔西白村秦汉墓葬发掘简报[J].文博,2010(4).
    [24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扶风纸白西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0(10).
    [24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宝鸡凉泉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3(6).
    [24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蒲城永丰战国秦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6(5).
    [248]韩国河,张翔宇.西安地区中小型西汉的墓葬的分期与年代研究[J].考古学报,2011(2).
    [249]张翔宇.西安地区西汉墓文化因素分析[J].考古与文物,2013(5).
    [250]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米脂官庄画像石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2).
    [251]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等.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J].文物,2011(12).
    [252]赵建兰.陕西榆林出土一汉墓[N].中国文化报,2013-7-11.
    [253]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靖边县文物管理办公室.陕西靖边老坟梁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1(10).
    [254]王天佑,马明志.陕北、长安地区中小型汉墓的比较研究-以老坟梁汉墓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7(1).
    [255]王天佑,等.陕西靖边老坟梁出土的粮食鉴定及其初步分析[J].农业考古,2011(1).
    [256]陆航.陕北靖边发现阳周故城遗址[OL].[2016-11-07].http://ex.cssn.cn/zgs/zgs_jl/201611/t20161109_3270484.shtml.
    [25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中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陕西南郑苏家山汉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2(2).
    [258]a.王昌富.考古队初步揭开陕南三千崖墓的神秘面纱[N].北京科技报,2004-05-31.b.王昌富,杨亚长.陕富水汉代崖墓考古发掘获重大发现[N].中国文物报,2009-05-29.
    [259]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0(1).
    [26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靖边县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7(1).
    [261]杨泓.观陕西汉唐墓室壁画札记[J].文博,2011(3).
    [262]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63]a.黄佩贤.汉代壁画墓的分区与分期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0(1).b.黄佩贤.近年关中地区出土西汉壁画墓的启示[J].文博,2011(3).
    [264]a.程林泉,张翔宇.关中地区汉代墓壁画浅析.[J].考古与文物,2006(3).b.张翔宇.西安地区汉代壁画墓特点浅析[J].文物,2012(10).
    [265]后晓荣,陈晓飞.关中地区两汉壁画墓初探[J].中国历史文物,2006(4).
    [266]叶磊,高海平.汉墓丹青--陕西新出土四组东汉墓室壁画车马出行图比较浅析[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4).
    [267]龚晨.汉代墓室壁画色彩研究[D].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15.
    [268]祈远虎.离宫、行宫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69]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9年千河下游东周、秦汉遗址调查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3).
    [270]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千阳尚家岭秦汉建筑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0(6).b.田亚岐.千阳尚家岭秦汉建筑遗址初识[J].考古与文物,2010(6).
    [271]a.王子今.秦汉交通考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b.赵瑞民.讲述秦汉帝国交通的故事-《秦汉交通考古》序[N].中国文物报,2016-5-10(6).
    [272]肖健一,等.陕西咸阳秦汉甘泉宫遗址调查获重要发现[N].中国文物报2015-12-18.
    [273]a.姚生民.益延寿宫考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b.姚生民.西汉甘泉宫在甘泉山下[J].秦汉研究,2012.c.姚生民.甘泉宫泰畤考[J].秦汉研究,2014.
    [274]梁云.汉甘泉宫形制探讨[J].考古与文物,2015(3).
    [275]郭霖锋.秦汉甘泉宫的演变[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76]a.周晓陆.西汉甘泉宫三字瓦当跋[J].考古与文物,2008(1).b.八岭.西汉“甘泉宫”瓦当[J].四川文物,2008(5).
    [277]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陕西富县秦直道考古取得突破性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0-01-01.b.张在明,喻鹏涛.陕西秦直道遗址调查发掘简报[J].秦汉研究,2015.
    [278]肖健一,等.陕西富县、甘泉县秦直道考古调查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5-9-25.
    [279]王勇刚,等.陕西秦直道甘泉段发现秦汉建筑遗址[N].考古与文物,2008(4).
    [280]张在明,等.秦直道发现道路四叠层与东西线之争[N].中国文物报,2011-08-12.
    [281]王子今.说“圣人道”“圣人条”:秦始皇直道研究札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282]高子期,周晓陆.秦直道建筑探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283]姚生民.昭君出塞经地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
    [284]曾磊.秦直道为重修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285]尹亚萍.论秦直道是否经过上郡[J].鄂州大学学报,2016(5).
    [286]喻鹏涛.秦直道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87]赵静.子午道名称的科技认识探讨[J].文博,2016(1).
    [288]赵静.陕西秦蜀古道遗产[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
    [289]a.田亚岐.陕西境内丝绸之路南线走向考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C]//湖南吉首“2014年国际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ICAHM)年会”论文.b.田亚岐,等.秦汉时期长安至陇山段丝绸之路考察研究[C]//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290]李岗.陕西泾阳发现的明代洪堰制度碑[J].农业考古,2017(2).
    [291]张维慎.浅谈秦汉时期陕西的水利建设[C]//秦汉研究(第十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292]王子今,郭诗梦.秦“郑国渠”命名的意义[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1(2).
    [293]赵艺蓬,陈钢.郑国渠与白渠关系浅析[C]//秦汉研究(第八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294]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西安市文物保护所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西安市昆明池汉唐遗址区西周遗存的重要考古新发现[J].考古,2013(11).b.张宁,张旭.汉昆明池的兴废与功能考辨[J].文博,2013(3).
    [295]孙周勇,李坤.陕西眉县尧上遗址[C]//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296]a.种建荣,等.试谈铁作坊中废弃冶铸遗物整理的理念与实践[J].南方文物,2013(3).b.林永昌,等.试论汉代关中地区铁器生产原料的来源与流通-邰城铸铁作坊出土铁遗物的冶金分析[J].考古与文物,2015(6).c.林永昌,等.西汉地方铸铁作坊的技术选择:以关中邰城作坊冶金陶瓷科技分析为例[J].南方文物,2017(2).d.林永昌,等.论秦国铁器普及化与关中地区战国时期铁器流通模式[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3).e.种建荣,等.试论陶器生活遗存所见西汉铁器手工业作坊的性质-以邰城铸铁作坊为案例[J].考古与文物,2018(1).f.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邰城铸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297]田亚岐,等.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C]//201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
    [298]a.梁云.鄜畤、陈宝祠与汧渭之会考[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b.赵东.畤祭:从秦国到西汉的重要祭天形式[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c.刘再聪.畤祭与秦人“天下共生”意念的萌芽[J].青海社会科学,2009(1).d.徐迎花.秦代以畤祭为特色的郊祀制度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e.徐卫民.秦始皇泰山封禅的原因新探[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f.何平立,沈瑞英.秦皇汉武封禅与礼仪、思想、文化变迁[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g.臧知非.封禅与文化认同:秦始皇封禅的政治文化学分析[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2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299]张忠培.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300]a.王子今,吕宗力.《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评价[J].中国历史研究动态,2011(4).b.高崇文.读《中国考古学·秦汉卷》[J].考古,2012(8).
    [30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02]梁云.早期秦文化的探索历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