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权说”研究述评——以孔孟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岳天雷
  • 中文刊名:ZXFX
  • 英文刊名:Philosophical Analysis
  • 机构: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4-06-25
  • 出版单位:哲学分析
  • 年:2014
  • 期:v.5;No.25
  • 语种:中文;
  • 页:ZXFX201403016
  • 页数:16
  • CN:03
  • ISSN:31-2054/C
  • 分类号:156-171
摘要
<正>孔孟权说是儒家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权说思想的发端和源头,在哲学史和经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孔孟权说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就其研究内容来看,这些成果主要论及权变特点、经权关系、权道关系、权中关系、行权标准、权变智慧、权变价值及其与道家、墨家和西方权说的异同等方面。总结已有的成果,反思存在的问题,无疑对促进孔孟权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十分必要。
        
引文
①赵纪彬:《〈论语〉“权”字义疏》,载《困知二录》,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63-281页。
    ②徐嘉:《论儒家“经权相济”的道德模式》,载《学海》,2004年第3期。
    ③徐晓宇:《孟子经权思想探微》,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
    ④杨泽波:《孟子经权思想探微》,载《学术论坛》,1997年第6期。
    ①朱松美:《“权变”与〈公羊春秋〉在汉代的兴盛》,载《孔子研究》,2010年第6期。
    ②李友广:《经与权的统一:孟子之礼再考察》,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
    ③刘增光:《汉宋经权观比较析论——兼谈朱陈之辩》,载《孔子研究》,2011年第3期。
    ④杨光:《孟子经权思想研究》,2012年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⑤王文亮:《先秦儒学经权互悖的思维方式》,载《哲学研究》,1988年第8期。
    ①吴付来:《试论儒学经权论的逻辑走向》,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②赵纪彬:《〈论语〉“权”字义疏》,载《困知二录》,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63-281页。
    ①成云雷:《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权》,载《孔子研究》,2007年第5期。
    ②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页。
    ③吴舸:《儒学“经”“权”思想臆说》,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④平飞:《守经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载《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
    ⑤匡亚明:《孔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9-210页。
    ①傅永聚、任怀国:《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3-149页。
    ②成云雷:《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权》。
    ③任中强:《先秦儒家经权论的涵义及历史价值》,载《船山学刊》,2007年第3期。
    ④孙克强:《孔子“权变”思想初探》,载《史学月刊》,1988年第5期。
    ⑤余治平:《经权、常变的智慧——中庸之道的哲学根据》,载《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①朱松美:《“权变”与〈公羊春秋〉在汉代的兴盛》。
    ②刘明:《中庸之道新解——从孔、孟的权变思想看中庸之道》,载《学术论坛》,2007年第3期。
    ③董根洪:《儒家中和哲学通论》,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125-130页;董根洪:《儒家真精神——“时中”》,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4期。
    ④田丰:《“反经合道”为“权”的再诠释》,载《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
    ①马育良:《仁、义与孔孟的经权思想》,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4期。
    ②张奇伟:《亚圣精蕴:孟子哲学真谛》,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9-53页。
    ③林国良:《儒家权变观新论》,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4期。
    ①韩中谊:《孔孟“权”观念的类型学分析》,载《孔子研究》,2010年第3期。
    ②杨海文:《有一种人生智慧叫权变——孟子经权之辨的生存哲学阐释》,载《现代哲学》,2008年第1期。
    ③杨海文:《激进权智与温和权慧:孟子经权观新论》,载《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4期。
    ④张晔:《一种具体而又超越的智慧:论孟子的经权思想》,载《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①杨国荣:《儒家的经权学说及其内蕴》,载《社会科学》,1991年第12期。
    ②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的历史衍化及其现代转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4-78页。
    ③马永庆:《孟子的权变伦理思想评析》,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5期。
    ④任中强:《先秦儒家经权论的涵义及其历史价值》。
    ⑤张分田:《改易更化论与改制、变法》,载刘泽华主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7-298页。
    ①余治平:《中国的气质——发现活的哲学传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
    ②郭盛:《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变”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之影响研究》,2011年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③颜玮媛:《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研究》,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④万勇华:《庄子经权思想探微——兼与儒家经权观比较》,载《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①吴付来:《儒墨经权论之比较》,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
    ②陈建民:《儒家权变思想研究》,2009年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③刘婉华:《儒家经权观及其与西方权变观之比较》,载《岭南文史》,1998年第1期。
    ④李晔:《从经权问题看孔孟伦理思想——兼与萨特比较》,载《阴山学刊(社科版)》,2001年第2期。
    ⑤郭昕:《境遇与经权的不谋而合——弗莱彻境遇伦理和孔孟经权学说之比思》,载《学术论坛》,2009年第9期。
    ①王剑:《论先秦儒家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经权智慧——中西比较的视域》,载《孔子研究》,2013年第3期。
    ①据笔者掌握的不全面资料,港台地区发表有诸多成果。学刊论文有:徐文助:《孔孟权道思想析论》(《孔孟月刊》第23卷第1期);何泽恒:《论语孟子中所说的“权”》(《孔孟月刊》第24卷第3期);蔡仁厚:《儒学的常与变——从经权原则看儒家的鲜活之气》(《中国文化月刊》第107期);王大千:《谈“中”说“权”》(《孔孟月刊》第29卷第5期);柳存仁:《说权及儒之行权义》(《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9卷第1期);林忆芝:《〈论语〉“可与共学”章试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10期);林忆芝:《圣之时者──孟子心目中的孔子》(《鹅湖学志》第24期);高柏园:《经权原则与道德判断:以“儒家生命伦理学”为中心之讨论》(《哲学与文化》第30卷第5期);学术专著有:蔡仁厚:《儒家的常与变》(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版);卢瑞容:《中国古代“相对关系”思维探讨──“势”和“权”“屈曲”概念溯源分析》(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学位论文有:郑宪志:《先秦至汉初儒家“经权”思想研究》(1999年高雄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刘佳雯:《焦循之“权”论研究》(1992年彰化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肖美龄:《论儒家之经、权概念》(2011年东海大学博士论文);等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