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重章叠调的兴起与乐歌功能新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辉
  • 关键词:重章叠调 ; 比兴 ; 燕飨诗 ; 无算乐
  • 中文刊名:WXYC
  • 英文刊名:Literary Heritage
  • 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7-11-15
  • 出版单位:文学遗产
  • 年:201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诗经》歌唱研究”(项目编号16CZW015)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XYC201706004
  • 页数:12
  • CN:06
  • ISSN:11-1009/I
  • 分类号:47-58
摘要
重章叠调在《诗经》燕飨诗中较早兴起,其复沓的形式,与主宾间献酬往来的仪节进程、殷情致意的仪式主题正相吻合;重章叠调便于蕃衍章句、自由伸缩,且多与比兴手法相伴而用,这为乐官根据仪式等级、仪式进程、主题表达的需要作灵活自主的发挥提供了便利。在无算乐中,重章叠调的这些诗乐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直至流行成为《诗经》的主要章句形式。重章叠调的歌唱,视叠咏程度、位置及人称视角的不同,有独唱、合唱、和唱、对唱、帮腔等形式。今本《诗经》删略了不少乐章信息,回到仪式歌唱的语境,借着重章叠调在结构形式上的提示,可以恢复、修正《诗经》中不少脱缺错乱的章句。
        
引文
(1)夏传才《诗经语言艺术新编》,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42页。
    (2)顾颉刚《从诗经中整理出歌谣的意见》、魏建功《歌谣表现法之最要紧者——重奏复沓》,《古史辨》,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第3册下,第391、401页。
    (1)褚斌杰《诗经叠咏体探赜》,《诗经研究丛刊》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王晓平《诗经迭咏体浅论》,《内蒙古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李明远《诗经的重章叠句艺术浅论》,《语文学刊》2009年第6期;方学森《诗经复沓艺术生成的文化成因》,《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欧阳修《诗本义》,《儒藏》精华编二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3)《周颂·振鹭》,《毛传》标“兴”,实则“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是实写辟雍鹭羽之舞蹈,《诗集传》改为“赋”是也。《大雅》之《棫朴》《旱麓》,《诗集传》标“兴也”,但“芃芃棫朴,薪之槱之”“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实际上仍是“赋”,是周王在旱山燔柴祭天典礼上对所见实景的赋写。
    (4)虽然后期重章叠调也有以“赋”的手法组织诗章的,如《大雅·民劳》,但重章叠调与“比兴”手法相配而用,无论是兴起的时间上,还是使用程度上,内中原因和功能都更值得探究。
    (1)李辉《仪式歌唱情境下〈诗经〉赋、比、兴的兴起与诗乐功能》,《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八辑,学苑出版社2015年版。
    (2)苏源熙《诗经中的复沓、韵律和互换》,《中国美学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6页。
    (3)如褚斌杰《诗经叠咏体探赜》就认为因内容比较单一、形式简短,因此,《国风》常采取回环往复的叠唱,以增加词义,延长歌唱时间。
    (4)朱熹《诗集传》,中国书店1994年版,第102页。
    (1)严粲《诗缉》,《诗经要籍集成》,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第9册,第21页。
    (2)孔颖达《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278页。
    (3)刘雨《西周金文中的飨与燕》,《刘雨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63-210页。
    (4)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03页。
    (5)孙诒让《诗彤弓篇义》,《籀庼述林》,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64页。
    (6)转引自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843页。
    (1)《仪礼注疏》卷一五《燕礼》,《十三经注疏》,第1024页。
    (2)《礼记正义》卷二五《郊特牲》,《十三经注疏》,第1446页。
    (3)金鹗《求古录礼说》,《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册,第371页。
    (4)胡培翚《仪礼正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36页。
    (5)尹继美《诗管见》,《续修四库全书》,第74册,第105页。
    (6)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396页。
    (1)方苞《仪礼析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9册,第53页。
    (2)李之藻《頖宫礼乐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51册,第320页。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57-61页。
    (2)贺贻孙《诗触》,《续修四库全书》,第61册,第502页。
    (1)顾颉刚《汤山小记》,《顾颉刚读书笔记》,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5744页。
    (2)孙作云《诗经的错简》,《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第404页。
    (3)翟相君《关雎系脱简残篇》,《北京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
    (4)金启华《国风今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页。
    (5)马瀛《古乐考略》,《庸言》1913年第1卷第22号。
    (1)顾颉刚《东山笔乘》,《顾颉刚读书笔记》,第1077页。
    (2)姚际恒《诗经通论》,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4、16-17页。
    (3)转引自扬之水《诗经别裁》,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页。
    (4)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7页。
    (5)李山《诗经析读》,海南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8页。
    (1)孙作云《诗经的错简》亦推测“采采卷耳”章可能叠咏三次,只是认为是单独成篇,与后三章分属二诗。
    (2)锺敬文《关于诗经中章段复叠之诗篇的一点意见》,《古史辨》,第3册下,第439页。
    (1)姜晓东《周代歌诗演唱与〈诗经〉作品的文体形式》,《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二辑,学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页。
    (2)除了姜文中所举例子外,《左传·隐公元年》载郑庄公、武姜前后所赋、《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宴齐景公,中行穆子、齐景公的投壶“礼辞”,前后二章亦是重章叠调体。
    (3)段玉裁《诗经小学》,《续修四库全书》,第64册,第191页。
    (4)王柏《诗疑》,顾颉刚主编《古籍考辨丛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集,第280页。
    (5)孔颖达《毛诗正义》疏首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句曰:“襄十四年《左传》引此二句,服虔曰:‘逸诗也。《都人士》首章有之。'《礼记》注亦言毛氏有之,三家则亡。今《韩诗》实无此首章。时三家列于学官,《毛诗》不得立,故服以为逸。”
    (6)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801页。
    (1)《诗经的错简》,《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第415页。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17页。
    (2)夏含夷《重写中国古代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