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0年以降日本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综述·下篇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verview of China's Research on Japanese Ancient Narrative Literature After 2000·Part Two of Two
  • 作者:蒋义乔
  • 英文作者:Jiang Yiqiao;
  • 关键词:日本古代叙事文学 ; 原典实证 ; 中日比较 ; 多样化态势
  • 英文关键词:Japanese ancient narrative literature;;original literature empirical research;;Chinese and Japanese comparison;;diversified trend
  • 中文刊名:RYZS
  • 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6-15
  • 出版单位:东北亚外语研究
  • 年:2018
  • 期:v.6;No.2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日本古代文学对谢灵运的接受研究”(15BWW019)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RYZS201802011
  • 页数:5
  • CN:02
  • ISSN:21-1587/H
  • 分类号:69-73
摘要
2000—2016年,我国的日本古代叙事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体上看,影响关系研究、受容研究、东亚视阈、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是基本趋势,其中佛教与文学、女性文学、战争和文学、志怪传奇、近世文学研究构成了热点领域。同时,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先行研究、方法论意识薄弱等。
        The period of 2000 to 2016 have witnessed a great progress in China's research on Japanese ancient narrative literature. In general, the main research trends are influence and relationship study, acceptance study, East Asian perspective and horiz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culture study. And among them, Buddhism and literature, women's literature, war and literature, supernatural legends and tales, and modern literature are the research hot fields. However, some problems do exist, such as the overlooking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the insufficient application of methodologies. Key Words: Japanese ancient narrative literature; original literature
引文
[1]植田恭代.2009.散逸物語研究の可能性[J].日语学习与研究,(2):38-43.
    [2]李宇玲.2012.“王昭君”と平安物語[A].刘晓芳.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李宇玲.2013.禁忌の物語の系譜——平安物語と唐代伝奇[A].刘晓芳.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安倩.2011.《伊势物语》与《本事诗》[J].文学界(理论版),(3):39-40.
    [5]本居宣长.2010.王向远编译.日本物哀[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
    [6]蔡春华.2000.中日两国的蛇精传说——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蛇性之淫》谈起[J].中国比较文学,(4):98-105.
    [7]楚永娟.2016.中国古代日记在日本的变容——从日记到日记文学[J].山东社会科学,(2):114-119.
    [8]丁国旗.2015.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9]冯芒.2009.《伊势物语》的传本与先行研究综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2):139-140.
    [10]勾艳军.2006.曲亭马琴读本序跋与李渔戏曲小说论[J].日本学论坛,(2):32-38.
    [11]勾艳军.2008.日本近世的“浮世”小说观[J].外语研究,(6):102-107.
    [12]勾艳军.2009.日本近世小说怪异性溯源——以与中国文学的关联为中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90-93.
    [13]勾艳军.2015.日本“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义理与人情的博弈[J].东北亚外语研究,(4):84-88.
    [14]胡稹.2009.一位“煽情家”的求“真”呼叹:本居宣长“物哀”思想新探[J].外国文学评论,(3):126-138.
    [15]胡稹洪晨晖.2015.紫式部笔下的“汉学”和“大和魂”[J].日语学习与研究,(4):95-102.
    [16]蒋云斗.2009.《伽婢子》的原典利用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12):86-87.
    [17]金文峰.2009.徒然草受中日古典文学的影响[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8]李传坤.2006.试论白居易文学对《枕草子》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5):135-142.
    [19]李东军.2004.《水浒传》美刺说与《南总里见八犬传》劝惩说之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6):97-100.
    [20]李丽娜.2014.《土佐日记》受汉文学影响之考察[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111-114.
    [21]李婷.2014.上田秋成作品中的《五杂组》[A].魏大海等.日本文学研究·历史交汇与想象空间[C].青岛:青岛出版社.
    [22]刘瑞芝.2005.论《源氏物语》与狂言绮语观的关联[J].浙江大学学报,(5):85-90.
    [23]刘毅.1994.高天原浮世绘——日本神话[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4]陆晚霞.2012.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5]马骏.2012.日本上代文学“和习”问题研究(第一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6]聂友军.2011.张伯伦的《古事记》研究[J].外国文学,(1):52-59+158.
    [27]欧婧.2016.从变异学视角考察日本江户文学与“三言”的深层联系——以《梦应鲤鱼》《蛇性之淫》为例[J].明清小说研究,(2):194-203.
    [28]邱春泉廖荣发张龙妹.2015.日本和歌物语集[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9]史瑞雪.2012.“犬婚传承”和“盘瓠故事”在《八犬传》中的变异[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7):51-53.
    [30]施晔.2012.《痴婆子传》在日本的传播——以高罗佩藏手抄本为讨论中心[J].明清小说研究,(3):213-222.
    [31]司志武.2013.日本近世怪异小说与《剪灯新话》——以《金凤钗记》的日本翻案为例[J].明清小说研究,(2):238-249.
    [32]司志武.2016.志怪之胤:论日本近世怪异小说家浅井了意的跨文化翻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64-68.
    [33]孙士超.2015.日本近世文学中的忠孝世界[J].文学教育,(1):140-141.
    [34]汪俊之.2009.日本江户读本小说对中国白话小说的“翻案”——以《雨月物语·蛇之淫》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7-92.
    [35]王若茜齐秀丽.2005.“浮世草子”的婚恋世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36]王向远.2011.感物而哀——从比较诗学的角度看本居宣长的“物哀”论[J].文化与诗学,(2):280-297.
    [37]王向远.2014a.中国的“感”“感物”与日本的“哀”“物哀”——审美感兴诸范畴的比较分析[J].江淮论坛,(2):151-155+16.
    [38]王向远.2014b.日本“物纷”论:从“源学”用语到美学概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6-92.
    [39]王向远译.2016a.浮世草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0]王向远.2016b.浮世之草好色有道——井原西鹤“好色物”的审美构造[J].东北亚外语研究,(3):67-73.
    [41]王洋.2016.中国文学对日本平安时期物语文学的影响——以《竹取物语》《伊势物语》为中心[J].北方论丛,(5):48-52.
    [42]吴艳.2012.中国志怪传奇在日本近世怪异文学中的形变——以《伽婢子》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25-31.
    [43]谢立群.2004.《徒然草》与中国隐逸思想[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44]薛曦.2015.《竹取物语》与中国唐代传奇——基于文学创作手法的文本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6-61+168.
    [45]姚继中.2004.《源氏物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46]伊泽美绪.2009.《竹取物语·龙首明珠》中求婚难题的汉文典籍利用[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4):111-115.
    [47]岳远坤.2008.《蛇性之淫》论——丰雄·“文学青年”的虚伪[A].徐一平小幡敏行.日本学研究(十八期)[C].北京:学苑出版社.
    [48]於国瑛.2013.异彩纷呈的物语世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49]占才成.2015.《古事记》序“化熊出爪”用典考释——兼论“爪”字之辨[J].日语学习与研究,(1):113-120.
    [50]张西艳.2016.论龙泽马琴对《封神演义》的接受[J].日语学习与研究,(4):122-127.
    [51]张晓希.2004.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日记与日记文学的影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3):51-63.
    [52]张哲俊.2002.中日长篇小说的早熟与晚出——以《源氏物语》与《三国演义》为中心[J].外国文学评论,(4):111-117.
    [53]张哲俊.2003.《源氏物语》中的小说叙事与历史叙事[J].外国文学,(3):116-123.
    [54]张震.2016.《青头巾》的中日文化渊源及佛学旨归[J].日本问题研究,(2):63-72.
    [55]赵晓柏.2008.随笔的界定及其文学地位[J].日语学习与研究,(2):63-67.
    [56]郑新超岩山泰三.2014.《唐物语》中的王昭君故事在日本的演变[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0-33.
    [57]中西进.2001.马兴国孙浩译.《源氏物语》与白乐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58]周娜.2013.论《樱姬全传曙草纸》对《金云翘传》的借鉴与接受[J].东北亚外语研究,(2):41-46.
    [59]周以量.2006.日本读本小说与中国白话小说——以《八犬传》的文章表达为中心[A].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丛(第三辑)[C].北京:学苑出版社.
    (1)同集中还有日向一雅.2012.「源氏物语」明石君の物语における唐代伝奇“莺莺伝”の引用をめぐって[A].2012年大学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唐物语》研究还有王川.2016.《唐物语》对朱买臣故事的摄取与创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08-112。
    (3)此外,吴蓉斌.2015《.南总里见八犬传》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章回目录的借鉴[J].名作欣赏,(14):21-24等文讨论《八犬传》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关系。
    (4)如:勾艳军.2007.曲亭马琴对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接受与批判[J].中国比较文学,(1):156-168;勾艳军.2008.简论日本近世“浮世草子”的另类性格[J].日本研究,(4):88-90;勾艳军.2011.日本近世净琉璃的“无常”审美观[J].日语知识,(10):35-36;勾艳军.2011.日本古代小说的佛学烙印与文化成因[J].外国问题研究,(4):68-73;勾艳军.2012.中日文学交流史上劝惩载道小说观的影响轨迹[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等。
    (5)关于“大和魂”的探讨,还有于姗姗.2016.从《愚管抄》看日本中世纪的机会主义思想——以该抄“卷四鸟羽传”的叙事和人物对比为线索[J].长春大学学报,(9):104-1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