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书写与异国想象——日本古文献《松浦宫物语》中的唐物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lant Writing and Exotic Imagination——Transcultural Study on The Matsuuramiya Monogatari
  • 作者:郭雪妮
  • 英文作者:Guo Xueni;
  • 关键词:植物书写 ; 《松浦宫物语》 ; 白居易 ; 异国想象
  • 中文刊名:WGWT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Studies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8-12-30
  • 出版单位:外国问题研究
  • 年:2018
  • 期:No.23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长安都市景观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衍生与流变研究”(编号:15CWW0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异域帝都:日本人的长安书写史”(编号:2015M5703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松浦宫物语》中的唐土书写研究”(编号:16SZYB06)
  • 语种:中文;
  • 页:WGWT201804005
  • 页数:11
  • CN:04
  • ISSN:22-1398/C
  • 分类号:29-38+118
摘要
《松浦宫物语》是古代日本遣唐使物语中一个罕有其俦的另类。作者调动诸多"唐物"以书写中国景观,牡丹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物质符号之一。物语卷三部分突兀地插入"牡丹"叙事以影射玄宗朝故实,虚构出一种唯美浪漫的乌托邦唐土。结合牡丹传入日本的历史,考察其如何经由跨文化书写进入日本文学谱系,并成为《松浦宫物语》中象征异国情调的符号,则需深入思考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国文人书写植物的诗学策略在日本的影响。
        The Matsuuramiya Monogatari,one of Japanese ancient books,described a lot of objects imported from China,which helps itself to express Tang China more delicate in details,thus made it a rare exception of Japanese kentoushi monogataris.The three parts of monogatari volume inserted a large number of "peony"narratives to insinuate the facts and stories of the period of Emperor Xuanzong,which conveyed an aesthetic Tang image memoried by Japanese literat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middle ages.Therefore,combine with the history that peony imported to Japan,examining how penoy entered into Japanese literary genealogy through transcultural writing and became a symbol of exoticism in The Matsuuramiya Monogatari,we need to think deeply about Bai Juyi's poetic strategy of plant writing and its Japanese influence.
引文
(1) 萩谷朴:《松浦宮物語作者とその漢学的素養(上)》,《国語と国文学》1941年8月第18号,第21頁。
    (2) 郭雪妮:《从〈松浦宫物语〉中的长安地名看〈长恨歌〉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1期;郭雪妮:《神仙思想与〈松浦宫物语〉对长安郊外的山水想象》,《国外文学》2017年第1期。
    (3) 久保田淳:《新古今和歌集全評釈》(第4巻),東京:講談社,1977年,第165頁。
    (1)丁莉:《永远的“唐土”:日本平安朝物语文学的中国叙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15页。
    (2)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東京:角川文庫,1984年,第75頁。本文所引物语文本,在未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均引自该校注本,由笔者自译。
    (3)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75頁。
    (4)萩谷朴:《松浦宮物語作者とその漢学的素養(上)》,《国語と国文学》1941年8月第18号,第29頁。
    (5)详见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牋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收录于《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213页。
    (6)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杨林坤编著:《牡丹谱》,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8页。
    (1)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106頁。
    (2)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106頁。
    (3)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106頁。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9页。
    (5)今本《梅妃传》写定时间大约在公元1143—1148年间,详见程杰《关于梅妃与〈梅妃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另据日本学者考证,《松浦宫物语》应成书于公元1189—1202年间,详见吉田幸一《松浦宮の成立年時と作者についての考説》,《平安文学研究》1959年7月(通号23),第23頁。
    (1)藤原定家:《明月記》,東京:國書刊行會,1912年,第97頁。
    (2)藤原定家:《明月記》,第96頁。
    (3)藤原定家:《明月記》,第343頁。
    (4)藤原定家:《明月記》,第344頁。
    (5)松本直樹注釈:《出雲国風土記》,東京:新典社,2007年,第116頁。
    (6)後藤蔵四郎:《出雲国風土記考証》,東京:大岡山書店,1926年,第73頁。
    (7)详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赵璘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56页。
    (8)深江輔仁:《本草和名》,塙保己一編:《續群書類從第301下雑部》,東京:続群書類従完成会,1976年,第390頁。文中“出苏敬注”乃指唐朝苏敬在《新修本草》中的注解,醍醐天皇在《延喜式》中云:“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可知日本早期本草文献受中国影响之深切。
    (9)青木正儿:《中华名物考(外一种)》,范建明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1页。
    (10)详见《万叶集》第669、1340、2767、4226、4471番歌。
    (1)橋田亮二:《牡丹百花集:ボタン観賞への誘い》,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86年,第62頁。
    (2)详见《倭名類聚抄》卷10草木部草类牡丹条。源顺:《倭名類聚抄》,京都:臨川書店,1987年,第467頁。
    (3)狩谷棭斎:《箋注倭名類聚抄》(第10巻),印刷局,1883年,第16—17頁。
    (4)曲亭馬琴:《南総里見八犬伝》,小池藤五郎校訂,《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24巻,東京:岩波書店,1971年,第271頁。
    (5)藤原道綱母:《蜻蛉日記》,今西祐一郎校注,東京:岩波書店,1989年,第138—139頁。但也有学者质疑文中“牡丹”可能只是龙胆草,详见布村浩一《「牡丹」考——「くたに」に注目して》,《立正大学国語国文》(47),2008年,第49—57頁。
    (6)《栄花物語》,松村博司、山中裕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76巻,東京:岩波書店,1965年,第87頁。
    (7)平安末期末法思想盛行,当时贵族将佛经藏于容器内埋藏,这类容器即为经筒。详见爱知县陶瓷资料馆收藏http://www.pref.aichi.jp/touji/collection/06/collection/01.html。
    (8)河添房江:《源氏风物集》,丁国旗、丁若依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年,第221页。
    (9)小林文次:《「山水抄」について》,平安博物館:《日本古代学論集:古代学協会創立25周年·平安博物館開設10周年記念》,京都:古代学協会,1979年,第337頁。
    (10)九条兼実:《玉葉》,東京:国書刊行会,1907年,第199頁。
    (1)久保辉幸:《宋代牡丹谱考释》,《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年1月第29号,第46—60页。
    (2)艾朗诺:《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杜斐然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82页。
    (3)所谓宋日贸易,是指从宋商初现于日本的公元978年,至南宋时期的泉州、广州、杭州等贸易港口先后被元朝占领的1277年。详见森克己:《日宋貿易の研究新訂》,《新編森克己著作集》第1巻,東京:勉誠出版,2008年,第39—40頁。
    (4)可参考森克己关于日宋贸易品的研究,详见森克己:《日宋貿易の研究続続》,《新編森克己著作集》第3巻,東京:勉誠出版,2009年,第115—117頁。
    (5)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99頁。
    (6)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246页。
    (1)萩谷朴的注释显然是从《松浦宫物语》的书写结构出发,考虑到卷三第41章与其后第42、43章开篇的对应关系,将三章的开篇分别注释为“四月二十日后”“入五月”“六月十日以后”。详见萩谷朴訳注:《松浦宫物语》,第99頁。
    (2)樋口芳麻呂校注:《松浦宮物語》,《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40,東京:小学館,1999年,第113頁。
    (3)蜂須賀笛子校:《松浦宮物語》,東京:岩波書店,1935年,第119頁。
    (4)其中讽喻诗6首,有《白牡丹(和钱学士作)》《邓鲂、张彻落第诗》《伤宅》《秦中吟·买花》《叹鲁二首》《牡丹芳》。感伤诗3首,有《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秋题牡丹丛》《和元九悼往》。律诗14首,有《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重题西明寺牡丹》《微之宅残牡丹》《白牡丹》《惜牡丹花》两首、《移牡丹栽》等。另有《牡丹》(绝代只西子)收录于《文苑英华》。
    (5)详见《菅家文草》第257首。菅原道真:《菅家文草 菅家後集》,東京:岩波書店,1966年,第306頁。菅原道真另有一首《牡丹》:“不知何处种,喜见牡丹花。带雨倾临架,随风引亚沙。岂攀尘容苑,当断玉仙家。朗咏丛边立,悠悠忘日斜。”菅原道真:《菅家文草 菅家後集》,第423頁。
    (6)《千载佳句》六首(441·646·647·648·649·678),参考大江維時编纂:《千载佳句》,宋红校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分别见第63、97、98、102页。《和汉朗咏集》两首(666·709),分别是白居易《牡丹芳》和《别后寄美人》。参考川口久雄、志田延義校注:《和漢朗詠集梁塵秘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73巻,東京:岩波書店,1965年,第221、233頁。
    (7)原诗见《本朝无题诗》植物部第52首。详见《群書類從第九1·文筆部》收录《本朝無題詩》,東京:續群書類從完成會,1960年,第9—10頁。
    (1)藤原忠通是平安后期公卿,摄政藤原忠实长子,官至从一位摄政关白太政大臣,世称法性寺殿,擅长歌道、书道、汉诗。
    (2)原文:咲きしより散りはつるまでみしほどに花のもとにて二十日へにけり。详见藤原顕輔:《詞花和歌集》,工藤重矩校注,佐竹昭広等編:《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9巻,東京:岩波書店,1989年,第233頁。
    (3)鈴木德男:《『詞花集』の「牡丹」について》,《和歌文学研究》1991年4月(通号62),第20頁。
    (4)原文:二十日まで露もめかれじ深見草さきちる花のおのが色々。详见藤原重家:《重家集》,谷山茂、樋口芳麻呂編:《未刊中古私家集》,東京:古典文庫,1963年,第112頁。
    (5)藤原定家:《每月抄》,王向远译:《日本古典文论选译》古代卷上,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第107页。
    (6)松浦友久:《唐诗语汇意象论》,陈植鄂、王晓平译,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75页。
    (1)池田利夫:《見ぬ唐土の夢——『松浦宮物語』を中心に》,《国文学》1981年12月第16号,第85頁。
    (2)三角洋一:《唐土にたたずむ貴公子たち》,齋藤希史:《日本を意識する》,東京:講談社,2005年。
    (3)塩田公子:《浜松中納言物語と松浦宮物語——唐国らしさをめぐって》,糸井通浩、高橋亨編:《物語の方法:語りの意味論》,京都:世界思想社,1992年。
    (4)亀田慎:《『松浦宮物語』における唐土—先行する物語·説話との比較から》,《創価大学大学院紀要》2012年3月第34号,第397—414頁。
    (5)神尾畅子:《松浦宮の唐土女性:月光と女性美》,《学大国文》2002年3月第45号,第39—50頁;神尾暢子:《松浦宮の女性美—桐壷更衣と楊貴妃》,《日本アジア言語文化研究》2000年3第7号,第1—19頁。
    (6)佐野正人:《『松浦宮物語』論——新古今時代の唐土》,《日本文芸論叢》1990年第8号,第23頁。
    (7)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73頁。
    (8)清少纳言:《枕草子》,林文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193页。
    (1)艾朗诺:《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第83页。
    (2)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102頁。
    (3)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102頁。
    (4)萩谷朴訳注:《松浦宮物語》,第103頁。
    (5)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张隆溪:《从比较文学到世界文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