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方所介词“在”的对比研究——以《今文尚书》、甲骨文和金文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ntrastive Study on Positional Preposition zai(在)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Examples from the Book of History(《今文尚书》),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 作者:郑继娥
  • 英文作者:ZHENG Ji'e;
  • 关键词:方所介词 ; ; 今文尚书 ; 甲骨文 ; 金文
  • 英文关键词:positional preposition;;zai(在);;the Book of History(今文尚书);;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bronze inscriptions
  • 中文刊名:YWZS
  • 英文刊名: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Language
  • 机构: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汉字汉语研究
  • 年:2019
  • 期:No.5
  • 语种:中文;
  • 页:YWZS201901013
  • 页数:14
  • CN:01
  • ISSN:41-1450/H
  • 分类号:88-100+130
摘要
根据"在"字词组与谓语中心语动词的相对位置,《今文尚书》、甲骨文、金文中介词"在"表方所的辞例,可分"在+宾+VP""VP+在+宾""在+宾+NP"三类进行定量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在"字的宾语、所修饰和补充的谓语中心语成分以及定语中心语成分可知,"在"字方所结构的语法功能、位置是相同的,但"在"字的宾语在甲骨文中最具体;句中谓语中心动词语义各有特点,据此可以看出上古汉语"在"表方所结构的传承和发展变化。
        This paper contrasts positional preposition zai(在) phrases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the Book of History(《今文尚书》).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zai(在) phrases and the predicate central verbs, there are three structures: zai(在) + O + VP, VP + zai(在) + O and zai(在) + O + NP. It is found that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positions of the zai(在) phrases are same by comparing the objects of zai(在) with the modifying and supplemental components of their predicate center words and attributive center words, but their objects are most specific in the oracle bones inscriptions, and the semantic meanings of most central verbs of the predicate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ly we could se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s of positional preposition zai(在) in ancient Chinese.
引文
陈梦家1988《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
    管燮初1953《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国科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2001《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广西教育出版社。
    黄伟嘉1987《甲金文中“在、于、自、从”四字介词用法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江灏钱宗武(译注)周秉钧(审校)1990《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刘雨卢岩(编著)2002《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华书局。
    齐航福2015《殷墟甲骨文宾语语序研究》,中西书局。
    钱宗武1995《论今文尚书的语法特点和语料价值》,《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钱宗武1996《今文尚书语言研究》,岳麓书社。
    钱宗武2004《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培1992《殷墟甲骨卜辞语序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唐兰1986《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
    王连龙2003《近二十年来〈尚书〉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武振玉2007《金文“在”字词性初探》,《社会科学辑刊》第6期。
    武振玉2010《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线装书局。
    喻遂生2002《甲.骨文“在”字介词用法例证》,《古汉语研究》第4期。
    张亚初(编著)2001《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书局。
    张玉金1994《甲骨文虚词词典》,中华书局。
    张玉金2001《甲骨文语法学》,学林出版社。
    张玉金2009《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在”、“当”、“方”》,《语文知识》第1期。
    张玉金2011《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人民出版社。
    (1)管燮初(1953)、陈梦家(1988:124-125)、沈培(1992:41,135-136)、张玉金(1994:312;2001:65,74)、喻遂生(2002)等,认为甲骨文中“在”有介词用法。
    (2)《今文尚书》介词“在”表处所的用法主要参考《今文尚书语法研究》(钱宗武,2004:201-203),但本文统计与其有所不同。钱文认为表处所的“在”有20例,经我们考察其中有2例是动词;钱文认为4例表示施事的,我们根据“在”的宾语为“王庭”“王家”等,也归于表处所,因此本文统计《今文尚书》中表处所“在”的研究对象一共为22例。
    (3)齐航福(2015:275)认定介词“在”表处所例共计414例,本文统计数量为254例。
    (4)甲骨文、金文语料主要来自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秦甲骨文金文简牍词汇数据库”(http://inscription.asdc.sinica.edu.tw/),同时也参考了浙江师范大学陈年福教授自制甲骨文语料库、香港中文大学汉达甲骨文语料库(www.chant.org)等。
    (1)《今文尚书》的译文采用江灏等译注(1990)。
    (2)文中的甲骨文出处所用符号说明如下:B表示《甲骨文合集补编》,H表示《甲骨文合集》,HD表示《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T表示《小屯南地甲骨》等。
    (1)“在+地点+VP”类,不少人认为“在”是动词,常在“在+地点”后点断,如《殷周金文集成》,只有少数后面的动词为单一动词时不点断,如例(11)(12)。本文认定的金文介词例,取消了中间的逗号。
    (2)金文辞例的出处所用符号如下:“集成”表示《殷周金文集成》(1984-1994);“近出”表示《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在时代上,“商”表示商代;“西早”表示西周早期;“西中”表示西周中期;“春早”表示春秋早期;“春晚”表示春秋晚期;“战晚”表示战国晚期等。
    (3)“鼒”,张亚初(2001:77)隶定为“真”;华东(2001:316)认为当“在”讲,本文采用后者观点。
    (4)同样的句式还见于《殷周金文集成》2788、4229、4230、4231、4232、4233、4234、4235、4236等9条。
    (1)钱宗武(2004:201-202)提到13例,经我们考察,其中2例“在”似乎是动词。A.“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尚书·盘庚中》)这句意思为:那些民众都来了,惴惴不安地站在王庭中。“在”应是动词。B.“敦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虞夏书·皋陶谟》)这句意思为:要使近亲宽厚顺从,使贤人勉力辅佐,由近及远,完全在于从这里做起。这里的“在兹”相当于动词“在这里”。因此本文讨论的介词为11例。
    (1)同片“今日壬王其田渊西,其艺亡灾。吉”中,“田渊西”与“田在渊北”相对,说明“在渊北”应与“田”相连,不宜断开。
    (2)此例中“围”字,《殷墟甲骨文刻辞摹释总集》释为“征”,本文采用汉达文库和陈年福教授数据库所释“围”,语义更与上下文相合。
    (3)这类表处所的“在”字结构出现在甲骨文前辞中,沈培(1992:137)标点为“甲子卜,在某,贞:……”,齐航福(2015:268)赞同,都认为“在+地点”表示占卜地点。本文根据“在+地点+卜”结构既可出现在命辞中,如“在奠卜…(H29812)”,也可出现在卜辞末尾(如本文例26b),这些既然都表示占卜的地点,即“在”字结构是说明“卜”的处所,应与“卜”相连,推断甲骨前辞“卜+在+某”应该连在一起,即“甲子卜在某,贞:……”
    (4)此例中“在杞卜”,《殷墟甲骨文刻辞摹释总集》中“卜”字为“…”,经查《甲骨文合集》原拓,“卜”字当在,且汉达文库和陈年福语料库皆有“卜”字。
    (5)此例“在”,《殷墟甲骨文刻辞摹释总集》释为“于”,经查《甲骨文合集》拓片,当为“在”。陈年福教授语料库已改为“在”。
    (1)“卜在某”表处所的辞例,频率较高的有“上■”(H36846等50多次)、“攸”(H35345等)、“定”(H36537等)、“河”(H36428等)。
    (2)■,祭祀名,相当于祼;旁,地名(参见唐兰,1986:133)。
    (1)此例来自《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见中研院史语所“先秦甲骨金文简牍词汇数据库”。
    (1)“酒盂”“下■南”都表示地名。
    (2)根据汉达文库,这条卜辞是“鼎(贞):子商弗其隻(獲)才(在)万鹿。二二告”,由多条缀合而成:H10945+H17915+乙4375+乙4461+乙补4696+乙6436+乙6122+乙补5545+乙6330+乙补7209+乙补4510。
    (3)参见刘雨等(2002)。
    (1)这里的“在上”指上天,与本文前面例(19)“汝何生在上?”(《商书·盘庚中》)很不一样,“生在上”表示生活在地面上、世上。
    (1)钱宗武(2004:374,375)把这两例归在“语意被动句”中,其中“‘王家’为受事主语”有误,当为“王家为句子的施事”。
    (2)这些铭文都来自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编钟,主要内容是关于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名与八个变化音名,是我国古代乐律的最宝贵数据。编钟铭文用“穆音之才(在)楚为穆钟,其才(在)周为剌音”的结构来说明曾国与晋国、楚国等诸侯国律名的对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