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域下的先决犯罪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n Prerequisite Crime from the Holistic Perspective
  • 作者:黄陈辰
  • 英文作者:HUANG Chen-chen;Criminal Justice Colleg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关键词:整体性视域 ; 先决犯罪 ; 司法困境及解决 ; 立法完善
  • 英文关键词:holistic perspective;;prerequisite crime;;the solution of judicial dilemma;;legislative perfection
  • 中文刊名:HNZF
  • 英文刊名:Presentday Law Science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6 09:10
  • 出版单位:时代法学
  • 年:2019
  • 期:v.17;No.94
  • 语种:中文;
  • 页:HNZF201902009
  • 页数:11
  • CN:02
  • ISSN:43-1431/D
  • 分类号:82-92
摘要
先决犯罪是指由刑法所设置的,作为本罪成立之必要条件的犯罪种类,其具有判断前置性、构罪必要性、设置法定性的特征。帮助行为正犯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立法模式,其与先决犯罪存在与否不具有必然联系。在司法适用中:先决犯罪的认定只需证明犯罪事实存在即可,无需经过审判;根据双层犯罪概念,先决犯罪既包括不法层面的犯罪,又包括不法有责层面的犯罪;本罪构成要件要素对先决犯罪的规定在形式上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仅规定"犯罪"一词型、描述特定行为型、列明特定犯罪种类型,各模式中先决犯罪的范围不尽相同,应分别予以认定。在立法改进上:相关构成要件要素的语词表述应更加准确,以消除理解上的分歧;对先决犯罪的指向应更加具体,尽量采取目标明确的规定模式。
        The prerequisite crime is a special kind of crime,it is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al crime and it stipulated by the criminal law. Prerequisite crime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prepositive judgment,i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ncipal crime and also it is set by law. There is no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aking the aider as principal offender and prerequisite crime. During the judicial application,the identification of prerequisite crime only needs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the fact and no need for trial. According to the two-tier concept of crime,prerequisite crimecontains the crime on illegality level.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principal crime stipulates prepositive crime in three modes: only stipulate the word"crime",describe particular behaviors,list specific types of crime,and the scope of prerequisite crimes in each type shall be determined separately. In terms of the legislative improvement,the words of constitutive elements should be expressed more accurately to overcome divergence in understanding and the directive on prerequisite crime should be more specific and try to adopt goal-setting models.
引文
[1]虽然在赃物犯罪,例如洗钱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对于本罪的行为人能否是上游犯罪行为人的问题还存在争议,但目前学界主流观点采取的是否定说,即认为本罪的行为人不包括上游犯罪人本身,故此处表述为本罪的成立以“他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793.
    [2][美]丹尼斯·舍伍德.系统思考[M].邱昭良,刘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3]朱霖,陆劲松.形式逻辑基础[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7.23.
    [4]根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6条、第11条的规定,盗伐林木“数额较大”以2至5立方米或者幼树100至200株为起点,滥伐林木“数额较大”以10至20立方米或者幼树500至1000株为起点,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情节严重”以20立方米或者幼树1000株为起点。因此若他人盗伐、滥伐林木的数量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构成盗伐林木罪或滥伐林木罪,行为人非法收购与运输的行为只要满足“情节严重”的条件,自然构成本罪;但即使他人盗伐、滥伐的数量未达到盗伐林木罪与滥伐林木罪的入罪标准,只要行为人非法收购、运输的总数达到“情节严重”,亦构成本罪。例如:甲从乙、丙、丁三人处各收购其滥伐的林木8立方米,乙、丙、丁三人因滥伐林木量未达到入罪标准,因此均不构成滥伐林木罪,但甲总共非法收购的滥伐林木数量为24立方米,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构成非法收购滥伐的林木罪。
    [5]黎宏.刑法学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253.
    [6]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第17条的规定,不是出于非法获利的目的,而是迫于生活困难或者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私自将子女送与他人抚养,收取少量“营养费”“感谢费”的,属于民间送养行为,不构成拐卖儿童罪。“放飞鸽”指的是行为人与涉案妇女串通,由行为人假装将该妇女卖给他人,在拿到钱后再设法帮助该妇女逃脱的行为,因为在此种情况下行为人并未真正实施拐卖妇女的行为且其也没有拐卖妇女的意图,因此不构成拐卖妇女罪,而应根据具体案情将其行为认定为诈骗罪或其他犯罪。
    [7]张小虎.犯罪实行行为之解析[J].政治与法律,2007,(2):99.
    [8]于冲.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类型研究与入罪化思路[J].政法论坛,2016,(4):165.
    [9]例如《刑法》第354条、第359条规定的“容留他人吸毒罪”与“容留卖淫罪”,吸毒与卖淫本身不构成犯罪,而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但容留他人吸毒与卖淫的行为之社会危害性则达到了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因此刑法分则对该种以容留形式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行为予以正犯化,将其规定为独立的犯罪。
    [10]张明楷.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J].政治与法律,2016,(2):4-5.
    [11]黎宏.刑法学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412.
    [12]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100.
    [13]马克昌.百罪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73.
    [14]王彦强.论上游犯罪罪量因素对赃物犯罪成立的影响[J].政治与法律,2017,(7):40.
    [15]对于此处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是指向《刑法》第240条第1款第(五)项中以绑架的形式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还是指向《刑法》第239条绑架罪中的绑架行为,在理论界尚有争议,本文赞同前者,相关理由将在下文中予以阐述。
    [16]叶良芳.刑法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310.
    [17]莫洪宪,余书金.“两法衔接”之渎职犯罪法律适用难点探析[J].江汉论坛,2017,(10):127.
    [18]陈光中.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74.
    [19]刘志伟,左坚卫.传授犯罪方法罪中若干问题探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88-89.
    [20]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规范属性在理论界尚有争议,本文采取目前的主流观点,即认为其属于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不以他人的行为构成相关网络犯罪为成立前提,因此其不包含先决犯罪。
    [21]黎宏.刑法学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327.
    [22]李炜,严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司法实践若干疑难问题探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2):48-49.
    [23]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560.
    [24]马克昌.百罪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71.
    [25]肖晚祥,苏敏华.上游犯罪行为人尚未定罪,如何认定洗钱罪[J].人民司法,2008,(2):76.
    [26]黎宏.刑法学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412-413.
    [27]例如甲嫖娼的事实清楚,公安机关不可能对此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因此“窝藏”甲的行为不妨害司法活动,不构成窝藏罪。
    [28]参见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2007)虹刑初字第719号刑事判决书。
    [29]黎宏.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及其适用[J].法律适用,2017,(21):37.
    [30]马克昌.百罪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96-997.
    [31]杨俊.对现行犯罪概念的反思---兼论混合犯罪概念之提倡[J].浙江学刊,2014,(2):147-157.
    [32]黎宏.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法学研究,2006,(1):47-50.
    [33]付立庆.违法意义上犯罪概念的实践展开[J].清华法学,2017,(5):82-83.
    [34]王燕飞.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疑难问题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0.
    [35]首先,不解救被绑架的年满14周岁的男子的行为若无罪,毫无疑问是不合理、不均衡的;其次,此种行为若被认定为其他犯罪(如玩忽职守罪),也是不合理的。因为(1)此处根据犯罪对象来区分不解救被绑架妇女、儿童罪与玩忽职守罪这两个罪名缺乏依据,没有理由将不解救被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单独规定为一个罪,因为在绑架罪中妇女、儿童相对于年满14周岁的男子并没有过多的特殊性。(2)两罪的法定刑不相同,若按后一种观点理解则可能出现量刑不一的情形。参见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270.
    [36]虽拒绝提供间谍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的罪状表述为“间谍犯罪或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行为”,但因其并不是直接规定“间谍行为或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行为”,而是仍落脚于“间谍犯罪、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之上,因此要明确拒绝提供间谍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先决犯罪的范围,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判断上述两类犯罪的含义,故此罪中构成要件要素对先决犯罪的规定模式属于列明特定犯罪种类型,而非描述特定行为型。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亦是如此。
    [37]赵秉志,李希慧.刑法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43.
    [38]曹子丹,侯国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506-507.
    [39]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489.
    [40]黎宏.刑法学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53.
    [41]阴建峰.论洗钱罪上游犯罪之再扩容[J].法学,2010,(12):78-79.
    [42]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下)[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1227.
    [43]陈兴良.刑法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1021.
    [44]姚建龙.刑法学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86.
    [45]陈兴良.刑法教义学的发展脉络---纪念1997年刑法颁布二十周年[J].政治与法律,2017,(3):3.
    [46]张明楷.也论刑法教义学的立场与冯军教授商榷[J].中外法学,2014,(2):360.
    [47]谢常红,游训龙.我国洗钱罪原生罪的立法困境与对策探析[J].求索,2013,(10):189-1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