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与犹太思想的互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teraction between Italian Humanism and Jewish Thought during the Renaissance
  • 作者:卢镇
  • 英文作者:Lu Zhen;
  • 关键词:文艺复兴 ; 意大利 ; 人文主义 ; 犹太思想 ; 基督教社会
  • 中文刊名:HIST
  • 英文刊名:World History
  • 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6-15
  • 出版单位:世界历史
  • 年:2018
  • 期:No.25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艺复兴思想中的希伯来因素研究”(批准文号:16CSS02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HIST201803006
  • 页数:14
  • CN:03
  • ISSN:11-1046/K
  • 分类号:87-99+161
摘要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与犹太思想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互动,它根植于文艺复兴时期犹太社会和基督教社会特定的社会和文化需求与两个群体中精英学者的交流。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不仅将希伯来语视为达到"全才"理想、校勘《圣经》的关键因素,而且将犹太思想视为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基督教、证明基督教真理、构建"人的尊严"理论,以解决基督教社会面临的宗教和社会危机的工具。同时,犹太人文学者也在努力将人文学科纳入犹太思想体系,以培养犹太绅士学者,探寻古代传统与犹太神学之间的和谐,以证明犹太教的权威。虽然二者互动并没有给两个社会带来真正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但却为犹太思想向近代的转型和欧洲社会吸纳犹太思想创建近代文明提供了机遇。
        The Italian humanism had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 with the Jewish thought to a large extent during the Renaissance.This cultural interaction was deeply embedded in the unique soci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Jewish and Christian societies during the Renaissance,and was also rooted in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cholars from those two societies respectively.The Italian humanists considered Hebrew the key factor of‘Homo Universalis’and the criticism of the Bible.They also applied the Jewish thought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re universal Christianity verifying the Christian truth an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eory of human dignity solving the religious and social crisis facing by the Christian society.Moreover,Jewish humanists endeavoured to integrate the humanities into the system of the Jewish thought,which trained Jewish gentlemanlike scholars,and reconcile the classical traditions with Jewish theology to prove the authority of Judaism.Although this interaction did not actually bring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between the two societies,it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Jewish thought and for the crea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n the European society by absorbing the Jewish thought.
引文
(1)卡尔·达伦费尔特:《文艺复兴与前古典时代的文明》(Karl H.Dannenfeld,t“The Renaissance and the Pre-Classical Civilizations”),《思想史杂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第13卷,1952年第4期,第435-449页。
    (2)雅各布·布克哈特著,花亦芬译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一本尝试之作》,联经出版社2013年版,第246-247页。
    (1)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著,姚鹏、陶建平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八个哲学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6-88页。
    (2)查尔斯·特林考斯:《按照我们的形象与相似性》(Charles Edward Trinkaus,In Our Image and Likeness:Humanity and Divinity in Italian Humanist Thought),圣母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哈伊姆·维尔舒布斯基:《皮科与犹太神秘主义的相遇》(Chaim Wirszubski,Pico della Mirandola’s Encounter with Jewish Mysticism),哈佛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弗兰西斯·耶茨:《伊丽莎白时代的神秘哲学》(Frances Yates,The Occult Philosophy in the Elizabethan Age),劳特利奇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2页;丹尼尔·古奇:《进入迷宫:论埃吉迪奥的希伯来和喀巴拉世界》(Daniel Stein Kokin,“Entering the Labyrinth:On the Hebraic and Kabalistic Universe of Egidio da Viterbo”),伊拉娜·津格尔等编著:《文艺复兴的希伯来因素》(Ilana Zinguer et al.,eds.,Hebraic Aspects of the Renaissance),布里尔出版社2011年版,第27-42页。
    (5)西方学者关于犹太人文主义问题的争论,可参考卢镇《西方“犹太人文主义运动”的构建》,《史学月刊》2012年第3期。
    (6)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对思想和学问的影响》(Paul Oskar Kristeller,“The Impact of Early Italian Humanism on Thought and Learning”),伯纳德·利维编:《早期文艺复兴的进展》(Bernard S.Levy,ed.,Developments in the Early Renaissance),纽约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120页。
    (1)加林著,李玉成译:《意大利人文主义》,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7页。
    (2)威廉·霍布里:《希伯来语研究:从以斯拉到本-耶胡达》(William Horbury,Hebrew Study from Ezra to Ben-Yehuda),克拉克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229页。
    (3)马格纳·塞班编:《〈希伯来圣经〉或〈旧约〉的解读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Magne Sb,ed.,Hebrew Bible/Old Testament:The History of Its Interpretation: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Enlightenment),万登霍克&物普莱西特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4)查尔斯·特林考斯:《按照我们的形象与相似性》,第578、730-732、820-821页。
    (5)关于“希腊人文主义”称谓的运用、人文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等问题的研究,可参考弗兰西斯·耶茨《布鲁诺与赫尔墨斯传统》(Frances Yates,Giordano Bruno and the Hermetic Traditions),劳特利奇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168页;里卡多·富比尼编著《从布鲁尼到安尼奥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编纂》(Riccardo Fubini,Storiografia dell’umanesimo in Italia da Leonardo Bruni ad Annio da Viterbo),历史与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1-334页。
    (1)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八个哲学家》,第13页。
    (2)皮科著,卡迈克尔译:《创世七日》(Pico della Mirandola,Heptaplus),哈克特出版社1965年版,第68页。
    (3)皮科:《900论题》(Pico della Mirandola,“900 Conclusions”),斯蒂芬·法默尔编著:《西方传统中的宗教调和论》(Stephen Farmer,ed.,Syncretism in the West),中世纪、文艺复兴文本研究1998年版,第524页。
    (4)约瑟夫·布劳:《文艺复兴时期喀巴拉的基督教解释》(Joseph Leon Blau,The Christ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bala in the Renaissance),肯尼科特出版社1965年版,第31-32页。
    (1)约翰·罗伊希林著,古德曼兄弟译:《论喀巴拉秘术》(Johann Reuchlin,On the Art of the Kabbalah),阿巴里斯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31页。
    (2)皮科:《900论题》,第497页。
    (3)洛伊德·琼斯:《导论》(Lloyd Jones,“Introduction”),约翰·罗伊希林:《论喀巴拉秘术》,第17页。
    (4)皮科:《论人的尊严》,第114页。
    (5)威廉姆·鲍斯玛:《博斯托与文艺复兴喀巴拉主义的重要性》(William J.Bouwsma,“Postel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naissance Cabalism”),威廉姆·鲍斯玛编著:《可用的历史:欧洲文化史论文集》(William J.Bouwsma,ed.,A Usable Past:Essays in European Cultural History)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第218页。
    (6)皮科:《创世七日》,第171-174页。
    (7)丹尼尔·古奇:《进入迷宫:论埃吉迪奥的希伯来和喀巴拉世界》,第37页。
    (8)弗兰西斯·耶茨:《伊丽莎白时代的神秘哲学》,第34页;洛伊德·琼斯:《导论》,第19页。
    (1)赵立行:《宗教与世俗的平衡及相互制约---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2)伊冯·彼得里:《性别、喀巴拉和宗教改革》(Yvonne Petry,Gender,Kabbalah and the Reformation),百瑞尔出版社2004年版,第84-93页。
    (3)约瑟夫·布劳:《文艺复兴时期喀巴拉的基督教解释》(Joseph L.Blau,Christian Interpretations of Cabala in the Renaissance),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44年版,第15-16页。
    (4)皮科:《论人的尊严》,第32页。
    (5)皮科:《论人的尊严》,第106页;皮科:《900论题》,第499页。
    (6)洛伊德·琼斯:《导论》,第21页。
    (1)吉尔伯特·罗森塔尔:《犹太人对其他信仰的态度:以意大利为例》(Gilbert S.Rosentha,l“Jewish Attitudes toward other Faiths:The Italian Mode”l),《世界研究杂志》(Journal of Ecumenical Studies)第44卷,2009年第2期,第203-225页。
    (2)埃利亚·莱维塔:《马索拉评注》(Elias Levita,The Massoreth Ha-Massoreth of Elias Levita),凯辛格出版社2010年版,第97页。
    (3)伊斯雷尔·津伯格:《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犹太社团》(Israel Zinberg,Italian Jewry in the Renaissance Era),希伯来联合学院出版社1974年版,第39页。
    (4)阿瑟·莱斯利:《论〈爱的对话〉在文艺复兴时期犹太思想中的地位》(Arthur M.Lesley,“The place of Dialoghi d’amore in Contemporaneous Jewish Thought”),大卫·罗德曼编:《巴洛克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犹太文化研究文集》(David Ruderman,ed.,Essential Papers on Jewish Culture in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Italy),纽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3页。
    (1)劳伦·马丁内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绅士学者》(Lauro Martines,“The Gentleman in Renaissance Italy”),金斯曼编:《文艺复兴时期的黑暗景象》(S.Kinsman,ed.,The Darker Vision of the Renaissance),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第77页。
    (2)犹大·莱昂:《蜂巢漂流记》(Judah Messer Leon,The Book of The Honeycomb’s Flow),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4页;哈瓦·罗斯查尔德:《为犹太人文主义说辩护》(Hava Tirosh-Rothschild,“In Defense of Jewish Humanism”),《犹太历史》(Jewish History)第3卷,1988年第2期,第41-42页。
    (3)哈瓦·罗斯查尔德:《为犹太人文主义说辩护》,第40-42页。
    (4)哈瓦·罗斯查尔德:《两个世界之间》,(Hava Tirosh-Rothschild,Between Worlds:The Life and Thought of Rabbi David ben Judah Messer Leon),纽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8-80页。
    (5)约哈南·阿莱曼诺:《论灵魂不朽:论修辞》(Yohanna Alemanno,Hay Ha-’Olamim(L’Immortale)Parte I:la Retorica),奥勒斯吉出版社1995年版,第39、87-139、141-147页。
    (6)约哈南·阿莱曼诺:《约哈南·阿莱曼诺的课表》(Yohanna Alemanno,“R.Yohanan Alemanno’s Study Program”),摩西·艾德尔编:《1280-1510年的意大利喀巴拉:一项探究》(Moshe Idel,ed.,Kabbalah in Italy,1280-1510:A Survey),耶鲁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0-343页。
    (1)以撒·阿布拉瓦内尔:《以撒·阿布拉瓦内尔书信集》(Isaac Abravanel,Isaac Abravanel:Letters),德古意特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32页。
    (2)以撒·阿布拉瓦内尔:《以撒·阿布拉瓦内尔书信集》,第28页。
    (3)哈瓦·罗斯查尔德:《两个世界之间》,第24-33页。
    (4)哈瓦·罗斯查尔德:《两个世界之间》,第78-81页。
    (5)阿瑟·莱斯利:《论〈爱的对话〉在文艺复兴时期犹太思想中的地位》(Arthur M.Lesley,“The Place of Dialoghi d’amore in Contemporaneous Jewish Thought”),第178-179页。
    (6)约哈南·阿莱曼诺:《雅歌评注》(Yohanan Alemanno,“The Song of Solomon’s Ascents”),阿瑟·莱斯利:《对阿莱曼诺〈雅歌评注〉的研究》,第77页。
    (7)摩西·艾德尔:《斐奇诺和犹太文献中的古代神学思想》(Moshe Ide,l“Prisca Theologia in Marsilio Ficino and in Some Jewish Treatments”),迈克尔·艾伦等编:《斐奇诺的思想、哲学与遗产》(Michael Allen et al.,eds.,Marsilio Ficino:His Theology,His Philosophy,His Legacy),百瑞尔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页。
    (8)摩西·艾德尔:《斐奇诺和犹太文献中的古代神学思想》,第139页。
    (9)约哈南·阿莱曼诺:《约哈南·阿莱曼诺的课表》,第340-343页。
    (1)摩西·艾德尔:《斐奇诺和犹太文献中的古代神学思想》,第155页。
    (2)莱昂·埃布里奥:《爱的对话》(Leone Ebreo,Dialogues of Love),多伦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1页。
    (3)罗塞拉·佩斯卡托里:《导论》(Rossella Pescator,i“Introduction”),莱昂·埃布里奥:《爱的对话》,第14-16、384-86页。
    (4)韦斯帕夏诺:《韦斯帕夏诺回忆录》(Vespasiano da Bisticci,The Vespasiano Memoirs:Lives of Illustrious Men of the XVth Century),劳特利奇出版社1926年版,第395页。
    (5)哈瓦·罗斯查尔德:《为犹太人文主义说辩护》,第40页。
    (6)汉斯-马丁·基恩、阿尔贝蒂娜·赫特曼:《基督教对犹太宗教文本的兴趣》,(Hans-Martin Kirn,Alberdina Houtman,“Christian Interesting in Jewish Religious Works:Two Sides of a Coin”),《归正宗世界》(Reformed World)第59卷,2009年第3期,第194页。
    (1)安德鲁·伯恩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圣经与自然哲学》(Andrew D.Berns,The Bible and Natural Philosophy in Renaissance Italy),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58页。
    (2)大卫·罗德曼:《近代早期欧洲的犹太思想与科学发现》(David Ruderman,Jewish Thought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in Early Modern Europe),韦恩州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页。
    (3)关于犹太人对近代科学的研究活动和为科学的辩护,可参考大卫·罗德曼《近代早期欧洲的犹太思想与科学发现》。
    (4)马克·科恩:《摩德纳的〈希伯来风俗史〉:17世纪对犹太人的社会宽容的祈求》,(Mark R.Cohen,“Leon da Modena’Riti:ASeventeenth-Century Plea for Social Toleration of Jews”),大卫·罗德曼编:《巴洛克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犹太文化研究文集》,第429-454页。
    (1)关于明斯特、布克斯托夫的研究,可参考朱晓《近代早期基督教希伯来学的兴起与发展》,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3-55、84-86页。
    (2)伊冯·彼得里:《性别、喀巴拉与宗教改革》,第84-93页。
    (3)艾莉森·高特:《莱布尼茨与喀巴拉》(Allison P.Coudert,Leibniz and the Kabbalah),克鲁沃学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78-98页。
    (4)亚伯拉罕·梅拉米德:《近代早期欧洲基督教希伯来学的兴起》(Abraham Melamed,“The Revival of Christian Hebraism in Early Modern Europe”),乔纳森·卡普编:《历史上的亲犹主义》(Jonathan Karp,ed.,Philosemitism in History),剑桥大学出版社,第56-60页。
    (5)关于这两个学说的详细论述,可参考索伦著,涂笑非译《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7-281页。
    (6)艾莉森·高特:《莱布尼茨、洛克、牛顿与喀巴拉》(Allison P.Couder,t“Leibniz,Locke,Newton and Kabbalah”),约瑟夫·丹编《基督教喀巴拉:犹太神秘主义书籍和它们的基督教解释者》(Joseph Dan,ed.,The Christian Kabbalah:Jewish Mystical Books and their Christian Interpreters),哈佛大学图书馆1997年版,第161页。
    (7)艾莉森·高特:《喀巴拉在17世纪的影响》(Allison P.Coudert,The Impact of the Kabbalah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百瑞尔出版社1999年版,第xiv、100-137、153-176、271-330页。
    (1)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一本尝试之作》,第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