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感文化与受限存在——解读《活着》《兄弟》中的生存人格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余玲
  • 关键词:乐感文化 ; 受限存在 ; 植物性生存
  • 中文刊名:DZLU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6-30
  • 出版单位:大众文艺
  • 年:2017
  • 期:No.414
  • 语种:中文;
  • 页:DZLU201712117
  • 页数:2
  • CN:12
  • ISSN:13-1129/I
  • 分类号:48-49
摘要
人总是被某种力量无形掌控束缚,从生到死,这种限制伴随始终。余华以独特视域阐释中国式的生存哲学,展现于荒诞世界和受限的命运夹缝中苦苦挣扎的群众,或反抗或忍耐,执着于生命存在,真实反映生存与死亡的悖论,蕴含作者对生之探讨和生存困境的反思。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乐感品格为切入点,解读余华转型后《活着》《兄弟》两部作品中蕴含的生存哲学。
        
引文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李泽厚.《说文化心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4]余华.《兄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5]叶立文.《当代先锋作家生存哲学的价值变迁》[J].天津社会科学,2009,(2).
    [6]乔军豫.《用“活着”对抗死亡——论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的生命信念》[J].昌吉学院学报,2010,(2).
    [7]洪治纲.《解构者·乐观者·见证者——论余华<兄弟>中的李光头形象》[J].文学评论,2012(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