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文本——生态美学视域中的台湾原住民文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esthetic Texts Away from Anthropocentrism: Taiwan's Aboriginal Litera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 作者:黄一
  • 英文作者:Huang Yi;
  • 关键词:台湾原住民文学 ; 生态审美 ; 存在论 ; 自然世界观
  • 英文关键词:Taiwan's Aboriginal Literature;;Ecological Aesthetics;;Ontology;;Natural Worldview
  • 中文刊名:LKXB
  • 英文刊名: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5-01-20
  • 出版单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5
  • 期:No.243
  •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467);; 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zw13-021)
  • 语种:中文;
  • 页:LKXB201501003
  • 页数:9
  • CN:01
  • ISSN:12-1027/C
  • 分类号:14-22
摘要
台湾原住民特定的族群历史和文化心理,以及口传的文学传统,造就了其质朴的自然世界观,这种将人与自然交融在一起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观。在这种自然世界观的影响下,台湾原住民文学通过山林与海洋"场所"的独特视域,描绘了原住民与山林海洋相依相伴的本真生活,表现出生态审美的自然性、整体性等特征,呈现了特有的生态存在之美。作为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文本,台湾原住民文学对于生态美学、生态批评的建设性意义和价值不可低估。
        The unique tribal history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of Taiwan's aboriginal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ir oral tradition result in their pristine natural worldview. This worldview, which brings hu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 into a perfect integration, is an ontological view of na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natural worldview, Taiwan's aboriginal literature, through its special treatment of places like mountains and oceans, depicts aboriginal people's life that is greatly involved with the mountains and oceans. This literature shows the natural and holistic feature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revealing a unique beauty in ecological existence. As aesthetic texts that are free from anthropocentrism, Taiwan's aboriginal literature's value in the building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ecocriticism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引文
1 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张敏、周雨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66页。
    2 董恕明:《山海之内天地之外——原住民汉语文学》,台南:台湾文学馆,2013年,第81页。
    3 霍斯陆曼·伐伐(1958-),Husluma Vava,布农族,著有《玉山的生命精灵》、《那年我们祭拜祖灵》、《生之祭》等作品集,获吴浊流文学奖、台湾文学奖等。
    1 孙大川:《不唱山歌心不爽》,《久久酒一次》,台北:张老师文化有限公司,1991年,第23页。
    2 田敏忠(1943-),泰雅族,族名游霸士·挠给赫Yubas Naogih,1967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后长期从事中学教学,1995年后出版小说集《天狗部落之歌》、《赤裸山脉》,散文集《高砂王国——北势八社轶事》、《地志天荒萨衣亚》等。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83页。
    2 夏曼·蓝波安(1957-),兰屿达悟人,曾用汉名施努来,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硕士。出有《八代湾的神话》、《黑色的翅膀》、《海浪的记忆》等作品集。
    3 孙大川:《台湾原住民族汉语文学选集》,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第65页。
    1 夏安·蓝波安:《倾听心声》,《文学台湾》1995年第5期。
    2 王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3 孙大川:《台湾原住民族汉语文学选集》,第26页。
    4 亚荣隆·撒可努:《走风的人》,台北:思想生活出版社,2002年,第282页。
    1 夏曼·蓝波安:《海浪的记忆》,台北:联合文学,2002年,第40-41页。
    2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第343页。
    3 阿诺德·伯林特:《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刘悦笛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10页。
    4 田雅各(1960-),布农族,族名拓拔斯·塔玛匹玛,高雄医学院毕业,著有小说集《最后的猎人》、《情人与妓女》等,获吴浊流文学奖、赖和文学奖等。
    5 奥威尼·卡露斯(1945-),鲁凯族,汉名邱金土,著有《雪豹的传人》、《野百合之歌》等作品集。
    1 孙大川:《台湾原住民族汉语文学选集》,第157页。
    2 董恕明:《山海之内天地之外——原住民汉语文学》,第12页。
    3 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25页。
    4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第163页。
    5 对生态审美的两种形态划分参考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第355页。
    6 孙大川:《台湾原住民族汉语文学选集》,第9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