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尼卡“宗教内对话”思想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Preliminary Study of Panikkar's Thought of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 作者:钱雪松
  • 英文作者:Qian Xuesong;
  • 关键词:宗教对话 ; 宗教内对话 ; 凯逻斯 ; 神话 ; 宇宙-神-人共融
  • 中文刊名:RELI
  • 英文刊名: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世界宗教文化
  • 年:2019
  • 期:No.117
  •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RELI201903018
  • 页数:9
  • CN:03
  • ISSN:11-3631/B
  • 分类号:122-130
摘要
本文以"当代宗教对话之父"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的"宗教内对话"思想为焦点,探讨宗教对话在生存论层面的一些规约性原则,进而理解其对宗教多样性所折射出的人与实在之内在关联的深刻洞见。潘尼卡认为,真正的宗教对话首先须是一种"宗教内对话",因为在宗教对话中,"理解即信靠"。这一对话在对话者的意识中须经历"三个凯逻斯阶段"。这里的关键是如何从第二个人文或经济的阶段过渡到第三个大公的阶段,以重获带有"新的纯真"的"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洞见。潘尼卡指出,正是宗教他者的出现,使得我们有可能意识到自身意识的"神话"边界所在,并为我们突破边界获得新的人与实在之关系创造出真正的成长契机。因此,在后巴别塔时代的宗教多元境遇中,宗教对话与追求真理并非可相互分离的两件事,而是同一信仰活动的两个面向。
        
引文
(1)[印度]雷蒙·潘尼卡:《宗教内对话》,王志成、思竹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30—53页。
    (2) David J. Krieger,“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Interreligious Dialogue”,The Intercultural Challenge of Raimon Panikkar,Joseph Prabhu(ed.),N. Y.:Orbis Books,1996,p.208.
    (1) David J. Krieger,“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Interreligious Dialogue”,p.207.
    (2) David J. Krieger,“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Interreligious Dialogue”,p.207.
    (1)[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思竹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另外,有关这三个阶段更为细致的划分,可参见Brad Bannon,“The Eco-Pneumatology of Raimon Panikkar:Spiritual Life in the Suburbs”,Journal of Dharma:Dharmaram Journal of Religions and Philosophies,vol.31,2006,pp.457-472。
    (2)[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第67页。
    (3)[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第26—27页。
    (4)[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第60—61页。
    (5)[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第32页。
    (6)[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第61页。
    (1)[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第61—63页。
    (2)[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第43页。
    (3)[印度]雷蒙·潘尼卡:《宇宙-神-人共融的经验:正在涌现的宗教意识》,第64—65页。
    (1)参见[法国]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版。
    (1) Raimon Panikkar,Myth,Faith and Hermeneutics:Cross-cultural Studies,New York/Ramsey/Toronto:Paulist Press,1979,p.4.
    (2) Raimon Panikkar,Myth,Faith and Hermeneutics:Cross-cultural Studies,pp.4-5.
    (3) Raimon Panikkar,Myth,Faith and Hermeneutics:Cross-cultural Studies,p.103.
    (1)[印度]雷蒙·潘尼卡著,哈里·詹姆斯·卡格斯编:《看不见的和谐》,王志成、思竹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05年版,第10—11页。有关潘尼卡对默观态度的集中论述,参见该书第1—57页。
    (2)转引自卡格斯(Harry James Cargas)为《看不见的和谐》所写的“导论”,参见:[印度]雷蒙·潘尼卡,《看不见的和谐》,“导论”部分,第9页。
    (3)有关潘尼卡对直接性认知的集中论述,参见:Raimon Panikkar,“A Self-Critical Dialogue”,The Intercultural Challenge of Raimon Panikkar,Joseph Prabhu(ed.),N. Y.:Orbis Books,1996,pp.229-239.
    (1)[印度]雷蒙·潘尼卡:《宗教内对话》,“序言”部分,第4—5页。
    (2)[印度]雷蒙·潘尼卡:《宗教内对话》,第六章“比较宗教中的成长范畴:一个批评性自省”,第109—131页;王志成:《宗教相遇、宗教多元论与人的成长——宗教间关系的理论反思》,《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2期,2002(3),第54—6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