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荔枝的地理分布及其贡地变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Litchi'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ribute Changes in Ancient China
  • 作者:张生
  • 英文作者:Zhang Sheng;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nan University;
  • 关键词:荔枝 ; 地理分布 ; 贡道变迁 ; 贡道
  • 英文关键词:Litchi;;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the tribute change;;the tribute road
  • 中文刊名:ZGL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年:2019
  • 期:v.34
  • 语种:中文;
  • 页:ZGLD201901013
  • 页数:10
  • CN:01
  • ISSN:61-1027/K
  • 分类号:100-109
摘要
中国有三大荔枝分布区:岭南、四川和福建。荔枝原产于岭南地区,从汉代起便成为南方地区特色果贡之一,直至清末。笔者在全面考查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大荔枝分布区的形成,着重研究了荔枝种植及进贡的历史地理变迁。栽培荔枝约于汉初传入四川、隋以前传入福建;进贡则呈现出隋唐以前贡在岭南、唐宋贡在四川、元明清贡在福建的现象。通过分析得知导致荔枝种植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和人为原因(正反两种作用),荔枝贡地选择则随着政治形势的动态变化而变化。
        There are three major Litchi distribution areas in China:Lingnan,Sichuan and Fujian.Litchi originated in Lingnan region and became one of the special fruit tributes from Han Dynasty until the end of Qing Dynasty.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bout the relevant documents,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of three major Litchi distribution areas,with emphasis on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changes of Litchi planting and tributary.The cultivated Litchi was introduced into Sichuan at the beginning of Han Dynasty and Fujian before Sui Dynasty.And the tribute area was Lingnan before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hich transferred to Sichuan,and Fujian became the major Litchi tributary area in the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rough analysis,climate and human factors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s the change of Litchi planting area(the human factors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And the selection of Litchi tributary area was getting along with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changed.
引文
(1)蓝勇:《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第4期,第86-99页。聂顺新:《再论唐代长江上游地区的荔枝分布北界及其与气温波动的关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1辑,第139-144(158页)。刘岳超:《宋元的荔枝种植与气候变迁》,《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26-30页。还有许多不再详细列出。
    (2)辛树帜:《中国果树史研究》,(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年。孙云蔚:《中国果树史与果树资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伶屏亚:《果树史话》,(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年。
    (1)蓝勇:《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第86页。
    (2)[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5页。
    (3)[三国吴]康泰:《扶南记》,已散佚。引自《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274卷荔枝部,第67413页。
    (4)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第175页。
    (5)[南朝梁]萧统选、李善注:《文选》卷4《蜀都赋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84页。
    (6)[汉]刘歆著、葛洪辑抄、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145页。《西京杂记》历代指为伪书,一说杂抄汉魏六朝佚史而成,但其中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等记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7)张宗祥:《校正三辅黄图》,(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6页。
    (1)张宗祥:《校正三辅黄图》,第26-27页。
    (2)[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94页。
    (3)黎军:《中国荔枝的发祥地和汉代进贡地考析》,《梧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第8页。
    (1)娄雨婷:《薛涛与唐代成都的荔枝及气候冷暖问题》,《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38页。
    (2)[宋]刘斧:《青琐高议》,(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36页。
    (3)[宋]梁克家:《三山志》卷39《土俗类》,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年,第631-632页。
    (1)[宋]蔡襄撰、陈定玉点校:《荔枝谱》(外十四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页。“红盐制干”即以盐梅卤浸,伏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色红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蟲。“蜜煎”即剥生荔枝榨去其浆,然后蜜煮之。“白晒”即以烈日晒干,核坚为止,蓄之瓮中密封百日谓之出汗去汗,然后才耐蓄藏。
    (2)[宋]唐慎微撰、尚志钧等校点:《证类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年,卷23《果部·荔枝》,第564页。
    (3)嵇含:《南方草木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页。
    (4)彭世奖:《历代荔枝谱校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第551页。
    (5)[唐]刘恂撰,商壁、潘博校补:《岭表录异校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113页。
    (6)[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886页。
    (7)[清]吴任臣撰:《十国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册第863页。
    (8)[宋]范成大撰,胡起望、覃光广校注:《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24页。
    (9)[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194页。
    (1)王一洲、王李英:《历代荔枝诗词选》,(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87年,第145页。
    (2)梁克家:《三山志》,卷39《土俗类》,第632页。
    (1)[明]刘大谟、杨慎等:嘉靖《四川总志》卷3《郡县志·土产》,《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史部地理类》(明嘉靖刻本影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73页。
    (2)[清]黄廷桂等修,张晋生等纂:雍正《四川通志》,卷38第6《物产》,爱如生方志库《钦定四库全书》第6500页。
    (3)蓝勇:《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第95页。
    (4)[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上册卷20,(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99页。
    (5)黄仲昭:《八闽通志》,第742-773页。
    (6)[明]王世懋:《闽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4页。
    (7)[清]郭柏苍撰、胡枫泽校点:《闽产录异》,(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第61页。
    (8)[清]陈寿祺等:《福建通志》卷59、卷60《物产》,《中国省志汇编之九》第3册(同治十年刊本),(台湾)华文书局,1968年,第1195-1237页。
    (1)林如求:《福建荔枝轶事》,《福建乡土》2006年第1期,第27-29页。
    (2)[元]孛兰肹等撰、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668页;747页。
    (3)[元]陈大震:《大德南海志》卷7《物产》,《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425页。
    (4)[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5《木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639页。
    (5)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31《土产》。
    (6)王一洲、王李英:《历代荔枝诗词选》,第52-53页。
    (7)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5《木语》,第621-625页。
    (8)[清]阮元修、陈昌齐等纂:道光《广东通志》卷95舆地略13《物产二》,《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93页。
    (9)道光《广东通志》卷170《经政略·土贡》,第610页。
    (10)[清]王礼主修、陈文达编纂:康熙《台湾县志》舆地志一《土产》,《台湾历史文献丛刊》,(台湾)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第12页。
    (11)[清]周仲瑄主修,陈梦林编纂:康熙《诸罗县志》卷10《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台湾府县志辑》第1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461页。
    (1)[清]余文仪: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卷18《物产》,第1087页。
    (2)[清]周玺撰:道光《彰化县志》卷10《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台湾府县志辑》第4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339页。
    (3)[明]唐胄纂:《正德琼台志》,(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年,第169-170页。
    (4)[唐]樊绰撰,向达原校、木芹补注:《云南志补注》卷7《云南管内物产》,(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3页。
    (5)[元]李京撰、王叔武校注:《云南志略辑校·诸夷风俗·土獠蛮》,(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95页。
    (6)[明]刘文征撰、古永继校点:《滇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13-115页。
    (7)[清]张泓纂:《滇南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