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制度建设促进国家持久繁荣——阿西莫格鲁对中国的思考与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翁嫣
  • 关键词:包容性制度 ; 国家繁荣 ; 阿西莫格鲁 ; 中国模式
  • 中文刊名:HZSW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Hangzhou
  • 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8
  • 出版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年:2019
  • 期:No.119
  • 语种:中文;
  • 页:HZSW201903012
  • 页数:7
  • CN:03
  • ISSN:33-1243/D
  • 分类号:81-87
摘要
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分析全球经济走势,离不开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沿着制度分析的思路,关注政治与经济两个领域的相互作用,认为政治权力的分配在经济制度的变迁中起到决定作用,包容性制度是国家持久繁荣的根本原因。阿西莫格鲁的观点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约束公共权力,推进包容性制度建设,提升制度质量,从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引文
[1]驻荷兰大使张军在莱顿大学就中国发展问题举行讲座[EB/OL].中国外交部网站2010年10月20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dt/zwbd/t762843.htm
    [2][意]洛丽塔·纳波利奥尼.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M].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M].徐尧,李哲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陈剩勇、张丙宣.建国60年来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和府际关系的变革与展望[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5).
    [5]任保平、王新建.论包容性发展理念的生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
    [6]唐志军、姜军、庞景景、彭鑫.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还是常态——来自权力结构变迁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6).
    [7]Acemoglu,D.,Moscona,J.,&Robinson,J.A.,State capacity and American technology:evidence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6,106(5):61-67.
    [8][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建设: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9]朱云汉、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0]Holmberg,S.,Rothstein,B.,Nasiritousi,N.Quality of government:What you get.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2009(12).
    [11]林毅夫、蔡窻、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2]张丙宣.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0.
    [13]方颖、赵扬.寻找制度的工具变量:估计产权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5).
    (1)2006年4月的汉诺威博览会上,印度著名作家、出版家潘凯.·米施拉(Pankaj Mishra)在北京接受德国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1)2013年12月,阿西莫格鲁来到中国,参加“财新峰会:经济发展与中国改革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
    (1)政府权力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失灵,一旦发生垄断、环境污染、极大贫富差距等市场失灵问题,就需要政府权力干预。但政府权力的存在和扩张,会提高社会成本,如行政审批、行政定价、行政收费以及各种形式的行政干预。
    (1)林毅夫在2008年IBM论坛上提出,从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从2003年以后,从宏观经济来讲,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都超过10%,而且从2003年到2006年这四年时间,不仅经济增长速度非常的高,而且通货膨胀率非常的低,是最理想的高增长,而且是低通胀。进入到2007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非常的高,达到11.5%。但是这段时间通货膨胀率逐渐加高。2003-2006这段时间是高增长、低通胀,而进入到2007年以后是高增长相对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2)林毅夫在2017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期间的媒体讨论会上提出这一判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