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教材发展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卢菲
  • 关键词:信息化 ; 未来教材 ; 学校教学
  • 中文刊名:WJZZ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4-05
  • 出版单位:文教资料
  • 年:2019
  • 期:No.820
  • 语种:中文;
  • 页:WJZZ201910081
  • 页数:2
  • CN:10
  • ISSN:32-1032/C
  • 分类号:178-179
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教学的众多变化,教材作为指导学校教学的重要依据,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凭据,探讨未来教材发展有利于把握教学改进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当前教材特征,从概念转变、发展趋向、具体变化三个角度对未来教材的发展做出分析,并对当前学校教学改进提出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引文
[1]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曹培杰.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16(10):46-51.
    [3]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2(02):28-32.
    [4]范蔚.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及其教育功能负载[J].课程·教材·教法,2005(07):43-47.
    [5]李林,王冬,覃文圣,张淑琴,高栩.论电子教材取代纸质教材发展趋势的必然性[J].中国信息界,2011(05):42-44.
    [6]吴永和,杨飞,熊莉莉.电子课本的术语、特性和功能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4):5-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