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王文集考——兼论从日本新发现的四部蜀王文集与国内仅存的一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开全 ; 李思成
  • 关键词:明蜀王 ; 睿制集 ; 献王家法 ; 释疑
  • 中文刊名:WSZI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 机构: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出版日期:2017-05-05
  • 出版单位:文史杂志
  • 年:2017
  • 期:No.189
  • 语种:中文;
  • 页:WSZI201703009
  • 页数:10
  • CN:03
  • ISSN:51-1050/K
  • 分类号:31-40
摘要
明朝蜀藩王是明代唯一独居一省的宗藩。首任蜀献王朱椿是明太祖26子当中唯一历太祖、惠帝、成祖三朝安然无恙的亲王。而献王开创的家法,后世子孙纷纷效仿,蜀府被明孝宗称"蜀多贤王,举献王家范为诸宗法",蜀王府也成为万历朝以前的宗藩"首富",从而形成"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之前因为国内缺乏文献,只能粗略地描述,而无法详尽地展现其内容。本文简介笔者从日本拍照回来的《献园睿制集》《定园睿制集》《怀园睿制集》《惠园睿制集》,以及国内一直留存的《长春竞辰稿》五部传世文献的版本、基本内容、解决历史疑点等,初步开启从明蜀王撰写的文献来研究四川明史的序幕,并简单展望今后的工作方向,希望为研究四川明史乃至全国明史,开辟出一条新渠道。
        
引文
[1]《献园睿制集》部分内容被摘抄出来,如(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乾集卷下收有《蜀献王六首》,35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点校本。
    [2](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别集类》,《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6册,441-443页,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3]笔者按:在第一册首页钤有“秘阁图书之章”的篆文朱印,这是日本枫山文库的藏书印。枫山文库是日本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建立的藏书机构,始建于日本庆长七年即公元1602年,设在江户城内的富士见亭。至宽永十六年即公元1639年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将藏书机构迁至枫山,因名枫山文库。因其藏书多为珍本,亦称枫山秘阁。枫山又名红叶山,故又有红叶山文库或红叶山秘阁之称。枫山文库的藏书于明治十七年即公元1884年移交给日本政府的太政官文库即今内阁文库。明治二十四年即公元1891年又将其中的珍本移交宫内省图书寮(1949年更名为宫内厅书陵部)。
    [4]如蜀成王朱让栩所撰《长春竞辰稿》,即是生前自己命名并编就十三卷,其子在正式编辑成书时,仅将其生前未编入的补辍三卷于后即成。
    [5]《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22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6](清)夏燮:《明通鉴》卷三,《纪三·太祖高皇帝》,242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
    [7]见于献王朱椿在《献园睿制集》卷三《闲中笔记序》中落款。
    [8]蜀王属于第二批被分封的藩王,见《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洪武十一年一月甲戌。
    [9]《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洪武十八年十月丙午。
    [10]在节孝祠藏版(清)罗廷权等撰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二,《舆地志·金石》里载,“蜀藩自箴碑,草书似米,末印蜀府图书,文为‘承运为邦’,疑为友垓手笔”。此文集证明该判断有误,应是朱申凿的印。
    [11]《明史》卷六十八,《舆服志四》,167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12](明)熊相纂修,正德《四川志》卷四,《封藩·蜀府》,1961年传钞明正德十三年刻,嘉靖增补本。
    [13]指嘉靖元年(1522年)杨升庵奉世宗之命,代祭江渎神及蜀藩诸陵寝。在成都城北郊天回山祭祀蜀藩诸陵寝,撰《祭蜀王文》。
    [1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蜀王椿传》,第3581页。
    [15]马士训硕士学位论文《明代蜀藩研究》第12-13页。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4月。
    [16](明)申时行等:《大明会典》卷五十七,《王国礼三·内官内使》,994页,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
    [17]宋濂(1310-1381年),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18]方孝孺(1357-1402),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后者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19](清)谈迁:《枣林杂俎》,第61条《宋濂》,23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点校本。
    [20](明)潘璋撰《大明翰林学士承旨潜溪先生宋公改葬墓志》,转引自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刘雨茂、荣远大编著《成都出土历代墓铭券文图录综释》1183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21](清)孙熹:《方正学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37册,436-437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22]《明史》卷一百四十一,《方孝孺传》,402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23]这些收录的诗文内容与《献园睿制集》有些出入,本文所引为《献园睿制集》版,今后作《明蜀王文集校注本》时需作必要的校对。
    [24]这一方面是数量巨大,丰富了二人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在朝廷没有正式为方孝孺正名之前,蜀藩王府保留这些材料,还是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为了避讳,在目录和正文中,凡是涉及方孝孺时,将其“方”字写作“万”字。
    [25]其第一首被收录在《赐方教授诗(三首)》中。
    [26]陈南宾,名光裕,以字行,茶陵人,元末为全州学正,洪武三年,聘至都,除无棣丞,历胶州同知,所至以经术为治,召为国子助教。尝入见,讲《洪范》九畴。帝大喜,书姓名殿柱。后御注《洪范》,多采其说。擢蜀府长史。蜀献王好学,敬礼尤至,造安车以赐,为构第,名“安老堂。”二十九年,与方孝孺同为四川考试官。诗文清劲有法。卒年八十。其后诸王府长史刘淳、董子庄、赵季通、杨黼、金实、萧用道、宋子环之属,皆有名。
    [27]归来叟名赵珗,字文晦,据石经寺发现的明版《楚山绍琦禅师语录》,其为语录作序,落款职务是昭信校尉、蜀府环卫百户。惠王称其为归来先生,多次写诗唱和(超过十首),后者过世后为之写挽诗,为诗集作序。其《和归来先生七十自寿诗韵》序云:“归来叟虽为武臣,实文儒也。近侍王父、王兄,至余,历三朝,先后三十年余。念叟克效忠勤,老之将至,赐叟衣衾用周其身。此我国家重老尚贤之心。”蜀王府对老臣的感情很深,很多离职和退休的,都为之写赠诗。尹仁器还从纪善(正八品),退休前先在府内补长史职,七十岁正式退休时奏请朝廷正式授五品之职,是蜀府重老尚贤之传统的典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