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难度的写作”:王家新的诗歌美学与伦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Writing With Difficulty”:the Aesthetics and Ethics in Wang Jiaxin's Poems
  • 作者:魏天无
  • 英文作者:Wei Tianwu;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王家新 ; 诗歌美学 ; 诗歌伦理 ; “难度”
  • 英文关键词:Wang Jiaxin;;the Aesthetics of Poetry;;the Ethnics of Poetry;;"Difficulty"
  • 中文刊名:XIZO
  • 英文刊名:Writing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写作
  • 年:2019
  • 期:No.633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研究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240)
  • 语种:中文;
  • 页:XIZO201901005
  • 页数:10
  • CN:01
  • ISSN:42-1088/H
  • 分类号:19-28
摘要
王家新是当代中国诗歌的标志性诗人,一位在所谓"多元"时代,在反智主义与犬儒盛行的时代,持守诗人的职责与使命、诗歌的伦理诉求的诗人。"有难度的写作"作为其诗歌写作信念,体现了他对写作的"绝对意义"的追问,对"绝对性语言"的追求,以及对"经验的幽暗部分"的追索。始终以"个人"方式介入历史和现实,以"个人"的语言创造力去发现生命奥义,是贯穿诗人四十年诗歌写作的美学要求和伦理要求。
        Wang Jiaxin is a symbolic poet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poetry, a poet who still stands fast on the poet's missions,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ethical appeal of the poetry during this age of so-called "diversity", while anti-intellectualism and cynicism prevailing. "Writing With Difficulty ", as Wang's poet-writing belief, illustrates his inquiry for "the absolute meaning", his persuit for "the absolute words", and his quest for "the gloomy side of the experience".The aesthetic requirement that always getting involved in history and life by "individuality"and the ethical requirements that discovering the life meaning by the words of "individuality" have been run throughout his 40-year poem-writing career.
引文
(1)王家新:《译序》,[俄]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我的世纪,我的野兽:曼德尔施塔姆诗选》,广州:花城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1)(3)王家新:《诗人与他的时代---读阿甘本、策兰、曼德尔施塔姆……》,《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32页。
    (2)[意]吉奥乔·阿甘本:《何为同时代?》,王立秋译,《上海文化》2010年第4期。
    (4)朵渔:《从歌哭中寻找拯救的力量---王家新诗歌印象》,《草堂》诗刊2017年第11期。
    (1)王家新:《“喉头爆破音”---对策兰的翻译》,《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57-279页。
    (2)吴晓东:《王家新论》,《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1期。
    (3)洪子诚:《读作品记:〈塔可夫斯基的树〉》,《中华读书报》2015年7月15日。
    (4)王家新:《我的八十年代》,《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41页。
    (5)王家新:《回答雅典“周日论坛报”的书面采访》,诗生活网站“诗观点文库”,网址:https://www.poemlife.com/index.php?mod=libshow&id=4140。
    (6)王家新:《“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27、228页。
    (7)王家新诗集《重写一首旧诗》共分三辑,其中第一辑为“练习曲(1979-1989)”,第二辑为“转变(1989-1999)”。《一个劈木柴过冬的人》位于第二辑开篇。王家新:《重写一首旧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王家新:《我的八十年代》,《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42页。
    (1)[美]华莱士·史蒂文斯:《高贵的骑手与词语的声音》,陈东东、张枣编:《最高虚构笔记---史蒂文斯诗文集》,陈东飚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8页。
    (2)[美]华莱士·史蒂文斯:《徐缓篇》,陈东东、张枣编:《最高虚构笔记---史蒂文斯诗文集》,张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0页。
    (3)王家新:《阐释之外---当代诗学的一种话语分析》,《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4)[南非]J.M.库切:《何为经典?---一场演讲》,《异乡人的国度》,汪洪章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16页。
    (5)王家新:《“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28页。
    (6)王家新:《“你的笔要仅仅追随口授者”》,《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97页。
    (1)参见吴晓东《王家新论》,《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1期。
    (2)王家新:《“你的笔要仅仅追随口授者”》,《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95页。
    (3)[意]吉奥乔·阿甘本:《何为同时代?》,王立秋译,《上海文化》2010年第4期。
    (4)[南非]J.M.库切:《何为经典?---一场演讲》,《异乡人的国度》,汪洪章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5)王家新:《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20、223页。
    (1)王家新:《“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27页。
    (2)王家新:《语言激流对我们的冲刷---勒内·夏尔诗歌》,《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84页。
    (3)王家新:《在诗歌的目睹下》,《天涯》2007年第6期。
    (1)王家新:《一份迟来的致敬》,《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319页。
    (2)[意]吉奥乔·阿甘本:《何为同时代?》,王立秋译,《上海文化》2010年第4期。
    (3)吴投文:《“当一种伟大的荒凉展现在我们面前”---五〇后诗人访谈之王家新》,《芳草》2016年第2期。
    (4)王家新:《“新鲜黑暗的接骨木树枝”》,《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308页。
    (5)卡尔维诺:《狮子的骨髓》,《文学机器》,魏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第19页。
    (6)王家新访谈:《曼德尔施塔姆:语言比国家更重要》,搜狐文化,网址:http://www.sohu.com/a/109592469_458191。
    (7)[爱尔兰]谢默斯·希尼:《相信诗歌:诺贝尔演讲(1995)》,《开垦地:诗选1966-1996》,黄灿然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55页。
    (1)王家新:《“你的笔要仅仅追随口授者”》,《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90页。
    (2)王家新:《叶芝:“教我灵魂歌唱的大师”》,《教我灵魂歌唱的大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3)吴晓东:《王家新论》,《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1期。
    (1)王家新:《冯至与我们这一代人》,《读书》1993年第6期。。
    (2)王家新:《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关于当代诗学》,《诗探索》1996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