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丹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产业 ; 经济价值 ; 文化品牌
  • 中文刊名:HZJJ
  • 英文刊名: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 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28
  • 出版单位:合作经济与科技
  • 年:2019
  • 期:No.612
  • 语种:中文;
  • 页:HZJJ201913014
  • 页数:2
  • CN:13
  • ISSN:13-1296/N
  • 分类号:42-43
摘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必要性愈加显现。目前,我国非遗在经济价值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经济规模过小、传承机制不完善、缺少消费者体验、缺乏贸易平台支撑、缺少特色品牌等问题。所以非遗应从发展规模经济、激发传承活力、搭建体验式销售平台、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大力研究,力图促进就业,使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并举,非遗保护和经济开发并行。
        
引文
[1]尹鸿,孙俨斌,洪宜.“文化产业学”的学科体系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8.31(5).
    [2]黄丽娜.浅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现状和发展[J].中国商贸,2013(13).
    [3]王慧敏.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创意开发[J].上海经济,2015(5).
    [4]令狐青.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N].人民日报,2013.6.24(7).
    [5]阿里云.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解读[R].http://www.Aliresearch.com,2015.10.20.
    [6]徐瑾,赖运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行政法保护机制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7(28).
    [7]林航.中国非遗国际贸易促进体系构建研究[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34(6).
    [8]刘维尚,孙炳明.非物质文化品牌的包装与推广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
    [9]杨园.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智库时代,2018(3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