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拉康式解读尝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覃薪
  • 关键词:拉康 ; 天鹅 ; 主体 ; 他者
  • 中文刊名:MZXS
  • 英文刊名:Masterpieces Review
  • 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名作欣赏
  • 年:2019
  • 期:No.640
  • 语种:中文;
  • 页:MZXS201908054
  • 页数:3
  • CN:08
  • ISSN:14-1034/I
  • 分类号:149-151
摘要
按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拉康的观点,主体始终处在他者的话语中,作为他者存在,主体的欲望也存在于他者中,成为他者欲望的欲望。徐小斌近年来的新作——长篇小说《天鹅》,一个看似纯爱的故事内里透露的却是个体的主体性缺失与爱的不可能。通过引入拉康的主体性相关理论,不仅可以见出《天鹅》中人物内在的驱动力,更能从中发掘两性之爱作为作者反抗世俗的途径,它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引文
(1)(2)(3)徐小斌:《天鹅》,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06页,第106页,第110页。
    (4)吴琼:《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13页。
    (5)[法]拉康:《欲望及对<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阐释》,陈越译,《世界电影》1996年2期,第198-199页。
    (6)Jaccques Lacan,The SeminarofJacques Lacan,BookⅩⅩ,Encore 1972—1973:OnFeminineSexualily:The Limits of Love and Knowledge,p.6.转引自吴琼:《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79-780页。
    (7)Jaccques Lacan, 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 1964, trans. Alan Sheridan, London:Penguin,1979, p.83.转引自马元龙:《拉康论凝视》,《文艺研究》2012年第9期,第2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