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凝视机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和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凝视"成为文学作品解读的一个新切口。本文从"凝视"出发,对《包法利夫人》中的凝视类型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想象凝视、欲望凝视、女性反凝视。
        
引文
[1]严泽胜.穿越我思的幻想——拉康主体理论及其当代效应[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王桃花.永续年金的凝视机制和主体身份建构[J].外国文学,2014(2).
    [3]周宪主编.视觉文化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186页。
    (2)柏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页。
    (3)(5)朱晓兰:《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凝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2页,第106页
    (4)拉康:《论凝视作为小队形》,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6)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4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