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钱纹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Analysis of the Cask Pattern of the Han Bronze Mirror
  • 作者:黄娟
  • 英文作者:Huang Juan;
  • 关键词:汉代 ; 铜镜 ; 钱纹 ; 财富观念
  • 英文关键词:The Han dynasty;;bronze mirrors;;cask pattern;;wealth concept
  • 中文刊名:ZLB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 机构:天津博物馆;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年:2019
  • 期:No.190
  • 语种:中文;
  • 页:ZLBK201905009
  • 页数:12
  • CN:05
  • ISSN:10-1005/K
  • 分类号:44-55
摘要
汉代铜镜上的纹饰为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及思想意识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材料。钱纹题材来源于社会流通的钱币,是汉代铜镜上一种并不多见的装饰纹样,它的出现是人们追求财富心理的一种表达。从目前比较可靠的资料来看,汉代铜镜上的钱纹有五铢和大泉五十两种,前者发现的数量最多且形式多样,后者所见寥寥。本文搜集大量考古出土和博物馆收藏的饰有钱纹的铜镜材料,首先依据钱纹上文字的变化进行简要的类型划分,同时将与钱纹组合出现的纹饰及组合情况予以分类介绍;在此基础上,考察钱纹在铜镜上出现的时间,并挖掘其传递出的汉代人的财富观念以及阴阳思想对这一观念的影响等文化内涵;最后从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求富心理与习俗信仰以及铜镜铸造业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探讨铜镜上钱纹产生的社会背景。
        The decorations on the bronze mirrors of the Han dynasty provided abundant intuitive materia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eople's aesthetic concepts and ideology at that time. The cask pattern was derived from the coins in circulation in the Han dynasty to express the pursuit of wealth, but it was not common on the bronze mirror. From the available reliable materials, there are the two kinds of cask patterns on the Han bronze mirrors in the shape of "Wuzhu" coins and "Daquan Wushi" coins. The former are large in quantity and diverse in form, while few of the latter are found. Based on large number of materials of bronze mirrors with cask patterns originated from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or museum collections, the paper makes a brief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ext in the pattern firstly and an introduction of the combinatorial decoration and model. Then the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of the age when the cask pattern appeared on the bronze mirrors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such as the thought of Yin and Yang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wealth concept in the Han dynasty. Finally, the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cask patter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people's desire for wealth, the custom and belief, the situation of foundry industry of bronze mirrors and so on.
引文
[1]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文物出版社,1979年,第162页。
    [2]郭玉海:《故宫藏镜》,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第44页。
    [3]洛阳博物馆:《洛阳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988年,图版36;霍宏伟、史家珍:《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81页。
    [4]长沙市博物馆:《楚风汉韵--长沙市博物馆藏镜》,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150、151页。
    [5]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6]文中所列天津博物馆藏品均未发表。
    [7]陕西历史博物馆:《千秋金鉴--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铜镜集成》,三秦出版社,2012年,第257页。
    [8]辽宁省博物馆:《净月澄华: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铜镜》,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56页。
    [9][27]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对镜贴花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铜镜精粹》,三秦出版社,2014年,第77页。
    [10]故宫博物院:《故宫铜镜图典》,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80、81页。
    [11]常德博物馆:《常德出土铜镜》,岳麓书社,2010年,第89页。
    [12]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文物出版社,1960年,第151页。
    [13]罗振玉:《古镜图录》卷下,上虞罗氏景印本,1916年,第5页。
    [14]同[7],第78页。
    [15][31]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477页。
    [16][42]石敬东、苏昭秀:《山东枣庄市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汉代铜镜》,《考古》2001年第7期。
    [17]曹菁菁、卢芳玉编《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铜镜卷》,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83、184页。
    [18]旅顺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藏铜镜》,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81页。
    [19]郑丹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铜镜》,重庆出版社,2015年,第86页;王士伦编《浙江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09页;杨倩:《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汉代铜镜鉴赏》,《荣宝斋》2012年第9期。
    [20]霍宏伟、史家珍:《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81页。
    [21]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9-11页。
    [22]同[4],第133页。
    [23]同[9],第72页。
    [24]同[13],第18页。
    [25]李晓斌:《庄浪县博物馆藏汉代铜镜选介》,《陇右文博》2002年第1期。
    [26][63]洛阳博物馆:《洛阳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988年,图36。
    [28]郑丹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铜镜》,重庆出版社,2015年,第86页。
    [29]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历代铜镜纹饰》,河北美术出版社,1996年,图65。
    [30]吴永存编著《九江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25;同[29],图79;同[17],第184页。
    [32]同[2],第70页。
    [33]厦门大学三峡考古队等:《云阳佘家嘴遗址2001年度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595、596页。
    [34]同[4];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南昌东汉、东吴墓》,《考古》1978年第3期。
    [35]王士伦编《浙江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09页。
    [36]同[11];同[4],第142、143页。
    [37]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古代铜镜》,《考古》1990年第11期;天津博物馆藏1例。
    [38]扶风县博物馆:《镜鉴千秋--扶风县博物馆馆藏铜镜集萃》,三秦出版社,2014年,第47页。
    [39]同[10],第80页。
    [40]同[12],第34页。
    [41]同[17],第186页。
    [43]湖北省孝感市博物馆:《孝感铜镜》,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04页。
    [44]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孙家寨汉晋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第138页。
    [45]韩彬主编《固原铜镜》,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85页。
    [46]陈愫闲:《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汉代钱纹铜镜探析》,《丝绸之路》2015年第4期。
    [47]周庆喜:《山东青州发现汉代铜镜》,《考古》1990年第10期。
    [48]同[15],第315页。
    [49]同[13],第6页。
    [50]同[21],第74-109页。
    [51]《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4109页。
    [52]张秀清等:《郑州汉画像砖》,河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11、12、16、17页;黄筱雯:《两汉钱纹砖探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3]高文:《四川汉代画像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60-169页。
    [54]贺云翱等:《东亚地区出土早期钱纹陶瓷器的研究》,《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2期。
    [55]镇江市博物馆、丹阳县文化馆:《江苏丹阳东汉墓》,《考古》1978年第3期。
    [56]蒋廷瑜:《试论五铢钱纹铜鼓》,《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4年第6期。
    [57]山东省博物馆、苍山县文化馆:《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墓》,《考古》1975第2期。
    [58]冯时:《天文考古学与上古宇宙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冯时:《上古宇宙观的考古学研究--安徽蚌埠双墩春秋钟离君柏墓解读》,《钟离君柏墓》中册,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375-439页;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61、222-232页;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54-160、302-339页。
    [59](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见(汉)高诱:《淮南子注》,上海书店,1986年,第100页。
    [6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7页。
    [61]同[59],第35页。
    [62]故宫博物院:《故宫藏镜》,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第44页。
    [64]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北京出版社,2012年,第1页。
    [65]王子今:《钱神--钱的民俗事状和文化象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46页。
    [66]王子今:《秦汉社会意识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61页。
    [67]同[51],《汉书·贾山传》,第2337页。
    [68]白云翔:《汉代临淄铜镜制造业的考古学研究》,《探古求原:考古杂志社成立十周年纪念学术文集》,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17-218页。
    [69]杨爱国:《汉镜铭文的史料学价值》,《中原文物》1996年第4期。
    [70]同[65],第92页。
    [71]同[65],第92-9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