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浙江交通的文学呈现——陆容《浙藩诗稿》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terary Presenta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Zhejiang in the Ming Dynasty——A Study Based on Lu Rong's“Poems on Zhejiang”
  • 作者:王禹舜
  • 英文作者:Wang Yushun;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University;
  • 关键词:陆容 ; 浙藩诗稿 ; 明代 ; 浙江 ; 交通 ; 史料
  • 英文关键词:Lu Rong;;"Poems on Zhejiang";;Ming Dynasty;;Zhejiang;;transportation;;historical materials
  • 中文刊名:ZJJG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xing University
  • 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2-29 14:51
  • 出版单位:嘉兴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1;No.175
  • 基金:留学基金委2018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 语种:中文;
  • 页:ZJJG201901012
  • 页数:9
  • CN:01
  • ISSN:33-1273/Z
  • 分类号:66-74
摘要
陆容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期间创作的《浙藩诗稿》,以纪行诗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六次巡视浙江各地的情况,载有沿途驿路丰富的交通地理史料,对于我们了解明代浙江交通路线以及明代布政司官员的工作状况和生存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Lu Rong wrote"Poems on Zhejiang"when he served as one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ers in Zhejiang and recorded in detail his six inspection tours throughout Zhejiang in the from of poem on travel. These poems contain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on Zhejiang's post roads,transportation and geography,and therefore are of great historical research value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ffic routes in Zhejiang as well as the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ers in the Ming Dynasty.
引文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985:7.
    (1)潜山,“即百丈山,今在浙江临安县西龙岗乡。”(参见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第28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现为临安市龙岗镇,明时位于于潜县,《(嘉庆)于潜县志》卷四“山川志”:“百丈山:县东三十里。”
    (2)《(嘉靖)于潜县志》卷七“寺观志”:“生仙宫:在县南三十里……”
    (3)《(嘉靖)宁波府志》卷八“公署”:“车厩驿:在县(笔者注:慈溪县)西南四十里……”
    (4)坍墟岭为奉化、宁海之交界,《(康熙)宁海县志》卷一“山川”:“坍墟岭:北六十里,俗呼撒开岭。”又卷一“疆域”:“宁邑在郡东北大海上……北至奉化县界坍墟岭七十里。”《(乾隆)奉化县志》卷二“山川志”:“坍墟岭:县南六十里。”
    (5)参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奉化县……县南七十里有西店驿,志云旧置驿于宁波县境之白峤,明洪武十九年汤和以连山与白峤相去百三十里,明年增置。今驿嘉靖三十五年燬于倭,改置于栅虚岭之麓。”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第九册)第4252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6)《(崇祯)宁海县志》卷二“建置志”:“桑洲驿:西六十里。”
    (7)《(崇祯)宁海县志》卷二“建置志”:“朱家奥驿:西南一百二十里桐岩岭上,旧在朱家奥,洪武庚戌开设,丁卯信国公汤和徙建今地。”
    (8)《(民国)临海县志稿》卷三“叙山”:“大岭:在县西三十里(《赤城志》,今测当作三十三里)。”
    (9)《(民国)临海县志稿》卷三“叙山”:“岩坑岭:在县北四十三里。”
    (1)张联元辑《天台山全志》卷六:“接待寺:在关岭南,去护国寺二十五里,北去天姥寺二十里。”
    (2)《(万历)新昌县志》卷一“公署”:“县东五十里为接台公馆,在天姥寺之傍。”
    (3)清枫岭,当为清风岭或青枫岭,位于嵊县境内。《(道光)嵊县志》卷一:“清风岭:在县北四十里灵芝乡,旧多枫树,名青枫岭。岩石峻险,下瞰深渊,波溜迅急,宋临海王贞妇为元兵所掠至岭,啮指出血题诗岩上,投崖死,遂名清风。”陆诗《清枫岭》有“请看啮血题诗处,风雨难磨石上斑”,故清枫岭即为此处,“枫”为“风”之讹误。
    (4)刘阮庙即“阮庙”,或称“阮仙翁庙”,查嵊县历朝方志,无“刘阮庙”,《(康熙)嵊县志》卷六“庙”:“阮庙:在方山乡,即阮肇宅。”《(道光)嵊县志》卷五“壇庙”:“阮仙翁庙:在县南十一里(嘉泰《志》)方山乡,为阮肇故宅。”
    (5)《(乾隆)诸暨县志》卷二“署廨”:“枫桥铺:在县城东五十里有喜雨堂,即枫桥铺也,今废。”
    (6)《(乾隆)诸暨县志》卷四“渡”有载“横塘渡”,但未注明具体位置。
    (7)缸灶为缸灶湖,《(乾隆)诸暨县志》卷四“湖”引隆庆骆《志》:“缸灶湖:西安乡四十里,周十五里。”又由卷三“坊里”可知,西安乡为西长安乡之简称。
    (8)《(嘉靖)萧山县志》卷二“公署”:“西兴驿:在西兴镇运河南岸。”
    (9)《(嘉靖)海宁县志》卷三“祀庙”:“双庙:唐睢阳太守许远庙也,在县西一百三十步。”
    (10)《(乾隆)安吉州志》卷三“山川”:“梅溪山:在州北三十里……”
    (11)《(乾隆)武康县志》卷七“寺观”:“铜山寺:在县西北一十八里铜山之麓。”
    (12)《(万历)湖州府志》卷二“山川”:“天目之阳有余不溪,自临安余杭过安溪奉口?门入德清境……”
    (13)《(万历)绍兴府志》卷七“山川志”:“河自西兴抵曹娥,横亘二百余里,历三县。萧山河至钱清,长五十里;东入山阴,经府城中至小江桥,长五十五里;又东入会稽,长一百里。”
    (1)陆容经过时钱清驿已革。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会稽县:……钱清驿在府西北钱清镇,正德十年革。”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第九册)第4216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2)《(万历)会稽县志》卷四“作邑”:“东关驿:在县东九十里即古东城驿。”《(万历)绍兴府志》卷三“署廨志”:“会稽东关驿:在曹娥江西岸,旧名东城。”
    (3)《(光绪)上虞县志》卷三十九“寺观”:“法果教寺:在县西南五十里。”
    (4)《(道光)嵊县志》卷五“寺观”:“印月寺:在县西三十里。”
    (5)华严寺即华严院,位于新昌县义钧乡。陆诗《华严寺》谓“廿一日午饭于此莫至台州”,前诗为《嵊县》(十九日),可见陆容十九日从嵊县前往台州府,二十一日在华严寺吃午饭,日暮后到台州府界内,据此华严寺应在嵊县与台州府界之间且离台州府界不远,故应在新昌县。查新昌历代县志均无华严寺,但有华严院。《(乾隆)新昌县志》卷六“坛庙”:“华严院:在十二都。”明代“都”是县级以下行政区划,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又查卷一“疆域”可知十二都位于义钧乡,义钧乡则在县西南位置。
    (6)陆诗《有怀陈巡按》(台州道中)有诗“西归怀绣斧,今夜宿桑洲”,由“宿桑洲”可知桑洲即桑洲驿。
    (7)《(万历)绍兴府志》卷三“署廨志”:“余姚姚江驿:在东门外大江北岸。”
    (8)《(万历)绍兴府志》卷三“署廨志”:“上虞曹娥驿:在梁湖坝旁。”
    (9)《(万历)绍兴府志》卷二“城池志”:“卫城:临山卫城……故嵩城于余姚西北五十里庙山之上并海而城之,是为临山卫。”
    (10)《(乾隆)余姚志》卷三十九“庙观”:“洋浦观音禅寺,在开元乡道塘,宋宝祐四年建,今名洋浦庵。(万历旧《志》)”
    (11)《(乾隆)余姚志》卷六“城池”:“三山所城……万历旧《志》:‘所城在县东北四十里梅川一都之浒山。’”
    (12)《(天启)慈溪县志》卷一“城垣”:“观海卫城,东北巨海,西峙虎山,南五磊诸山,距邑西北六十里。”
    (13)《(嘉靖)定海县志》卷七“兵卫”:“后千户所,县治东南八十里……”
    (1)《(嘉靖)定海县志》卷七“兵卫”:“霩衢千户所:县治南一百二十里……”
    (2)《华岩庄》题下小注云:“华岩庄:华岩寺之庄也,同沃文渊太守宿此”,并有诗句“华严庄近古招提,偶遇相知共一栖”,由此可知华严庄近华严寺。《(嘉靖)定海县志》卷十“寺观”:“华严禅寺:县西南四十里。”
    (3)《(嘉靖)宁波府志》卷六“海防”:“大嵩千户所:郡治东九十里,鄞县之阳堂乡。”
    (4)《(乾隆)鄞县志》卷二十五“寺观”:“育王禅寺:在县东五十里阿育王山下……”
    (5)《(乾隆)鄞县志》卷二十五“寺观”:“勅赐天童宏法禅寺:在县东六十里太白山之东,旧名天童山景德寺。”
    (6)据前后诗所见,静度寺应位于鄞县、奉化县或宁海县之中,笔者翻阅此三县历代县志,未查到静度寺。陆诗《午憩静度寺》谓“客路停骖静度林”,笔者猜测陆容或因寺置于静度林,故称之为静度寺。
    (7)《登台院》题下小注云:“有石桥跨海港,宋发运使郑公施财僧海元造。”《(崇祯)宁海县志》卷二“津梁”:“登台桥:东七十里,取孙绰赋语名之,志云桥成叶信公登台辅者误。跨海二十四洞可通舟楫,宋绍定中发运郑霖与僧元海同建。”
    (8)《(嘉靖)象山县志》卷一“城池”:“钱仓守御千户所:去县东北四十里。”
    (9)《(嘉靖)象山县志》卷一“城池”:“爵溪守御千户所:县治东南二十里……”
    (10)《(嘉靖)象山县志》卷一“城池”:“昌国卫:在县治南九十里,地名后门。”
    (11)《(嘉靖)象山县志》卷一“城池”:“石浦守御千户所:去县西南一百里。”
    (12)《(崇祯)宁海县志》卷十二“寺院”:“法海寺:北二十里泉水梁。”
    (13)《(崇祯)宁海县志》卷十二“寺院”:“清溪寺:南三十里天灯山麓,南宋时建。”
    (14)《(崇祯)宁海县志》卷一“城郭”:“健跳所城:南一百三十里。”
    (15)诗题为《新岭僧庵》,查历代宁海县志,未见新岭庵或类似之寺名,由此推测新岭僧庵或为建于新岭之僧庵,非僧庵之名为新岭,《(崇祯)宁海县志》卷一“山川”:“摘星岭:南二十五里新岭也”,故新岭乃摘星岭之别名,又卷十二“寺院”:“灵泉庵:南摘星岭又名摘星庵”,灵泉庵(别名摘星庵)或为陆诗题之“新岭僧庵”。
    (16)《(康熙)临海县志》卷二“城郭”:“桃渚城:在县三十三都海门卫东北五十里。……东南至前所四十里,北至健跳一百里,西至府城一百二十里,四面枕山一面临海最称雄壮。”
    (17)《(康熙)临海县志》卷二“城郭”:“前所城:在县三十都海门卫东,中隔椒江水,水面十里。”海门卫位置见后注。
    (18)《(康熙)临海县志》卷二“城郭”:“海门卫:在县东南九十里三十八都。”
    (19)《(康熙)太平县志》卷二“卫所”:“新河所守御城:在县东北三十里,隶海门卫。”
    (20)《(康熙)太平县志》卷二“卫所”:“松门卫城:在县东五十里。”
    (21)《(康熙)太平县志》卷二“卫所”:“隘顽守御所城:在县南三十里。”
    (22)《(嘉靖)太平县志》卷二“卫所”:“楚门所城:在县西安六十里。”
    (1)《(雍正)浙江通志》卷八十八“驿传”引《钱塘县志》云:“浙江驿:在县南十里濒江龙山闸左,洪武中建成化中修万历五年复民侵地,现设驿丞一员。”
    (2)《(乾隆)桐庐县志》卷四“祠墓”:“子陵祠:在富春山下。”
    (3)《(万历)严州府志》卷四“公室”:“魁星楼:在府学后……国朝学既迁移而楼亦废,宣德六年知府徐孔奇始建今楼,一名尊经阁。”卷三“学校”:“严州府儒学:在府治三元桥西,坐五龙山脉新安江水横带南北高峰,实居水口。”
    (4)《(万历)寿昌府志》卷三“桥渡”:“白沙渡:在县东二十五里,官渡。”
    (5)《(民国)遂安县志》卷一“乡落”《各区都图所属村落表》十六都三图载有黄坑坞。十六都在遂安县东南位置,对照明代浙江地图遂安部分,黄坑坞应在武强溪旁。
    (6)《(万历)遂安县志》卷一“山”:“婺山:在县东南二里。”
    (7)《(雍正)开化县志》卷六“寺观”:“玉霄宫:在县北马金。”诗《玉霄宫》题下亦有小注“在开化之马金镇”,《(崇祯)开化县志》卷一“市乡”:“马金镇:在县北三十五里。”
    (8)《(康熙)常山县志》卷二“川”:“金川:在县北半里。”
    (9)宗源瀚主编《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四)》之《浙江金华府总图》:“……曰东阳江,又西南入金华县境曰婺港,婺港又西北至兰溪城。”
    (10)《岘山》诗云“东阳有佳山,对峙东西岘”,岘山即东岘峰、西岘峰,《(万历)金华府志》卷三“山川一”:“东阳县山……东岘峰:县南八里。”“东岘峰”条目后为“西岘峰”条目。
    (1)《(正德)永康县志》卷二“公署”:“管头铺:县东南四十里。”
    (2)《(乾隆)缙云县志》:“冯公岭:西南二十五里,古名木合岭。”
    (3)《(道光)丽水县志》:“却金馆:在刘山……”又卷三“山水”:“刘山:在县东四十里,元末李文忠败苗帅贺仁德于此,下有却金馆。”
    (4)《(嘉靖)永嘉县志》卷八“寺观”:“江心寺:在城北江心。”
    (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四:“馆头镇:县(笔者注:乐清县)西南五十里馆头江口,元置巡司,明朝洪武二十年徙于岐头,嘉靖中复设于此,又有馆头驿,元所置横春驿也,明初改今名,南去府城四十里。”参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第九册)第4348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6)《(光绪)乐清县志》卷十五“寺观”:“能仁寺:在西内谷丹芳岭下。”又卷二“叙山”:“雁荡山:雁荡山自永嘉楠溪分支而来,内包众山分为四谷。”卷一有雁荡东外谷、东内谷、西内谷、西外谷四图。
    (7)(光绪)乐清县志》卷二“叙山”:“龙湫山:芙蓉峰北折,石障环抱如大玦,一峰拔立涧中,稜稜千余丈,曰剪刀……湫顶为白云山,山上飞瀑百余丈,名上龙湫。”
    (8)《(光绪)乐清县志》卷二“叙山”:“常云峰:与白云山相连,其峰耸立天际,顶平旁谷,海舶望以为的其上,常有云气故名。”
    (9)《(光绪)乐清县志》卷十五“寺观”:“灵岩寺:在东内谷屏霞嶂下。”
    (10)《(隆庆)乐清县志》卷一“山川”:“馆头江:县西南六十里,水西自永嘉蜃江,东下磐石白沙。”蜃江即瓯江,或称永嘉江。
    (11)《(光绪)永嘉县志》卷三十六“寺观”:“净光禅寺:在松台山麓,唐时建。”又卷二“叙山”:“松台山:在县治西,又名净光山,城跨其上,旧有塔寺。”
    (12)《(光绪)青田县志》卷一“山水”:“大溪:一名清溪,亦曰青田溪,在县城南,其源出庆元县,合龙泉、云和、遂昌、松阳、宣平诸水凡四百五十里径。”
    (13)《(雍正)青田县志》卷一“山川”:“石门洞:县西七十里……”
    (14)《(雍正)青田县志》卷二“铺舍”:“金水铺:卷西□十里。”
    (15)道光、同治两朝《丽水县志》均未记载“碧湖寺”,但有地方区域名“碧湖”。《(道光)丽水县志》卷二“疆域”:“义靖乡:在县西南……都领庄四……碧湖。”
    (16)《(同治)云和县志》卷九“寺观”:“慧力寺:在县东五十里规溪眠牛山。”
    (17)《(同治)云和县志》卷九“寺观”:“广因寺:《括苍汇纪》:‘在县西三十一里。’”
    (18)独山即石房山。《(乾隆)龙泉县志》卷一“山水”:“石房山:即独山,在东二十都,距县西四十里。”
    (19)《(乾隆)龙泉县志》卷二“宫室”:“留槎阁:在县治南济川桥上。”
    (1)历代《龙泉县志》均未记载吴岱馆或名为“吴岱”之建筑,《午饭吴岱馆》后有诗《吴岱道中》,故吴岱馆应在吴岱地区。《(乾隆)龙泉县志》卷二“都图”:“龙泉乡:又名建德乡,在县东北……二十一都统图十九:绿绕、杨梅、蛤湖、吴岱等处距县五十里。”故吴岱馆位于龙泉县龙泉乡二十一都。
    (2)《(乾隆)松阳县志》卷四“寺观”:“正念寺:在县西三十里。”
    (3)《(乾隆)宣平县志》卷十一“寺观”:“慈仁寺:旧名龙台,在县北四十里。”
    (4)《(万历)金华府志》卷二十四“寺观”:“慈尊寺:在县(笔者注:武义县)北二十里。”
    (5)《(万历)金华府志》卷十“公署”:“瀔水驿:在县(笔者注:兰溪县)南门外。”
    (6)据杨正泰《明代驿站考》所附《一统路线图记》记载,三条路线分别为杭州府至普陀山水路;浙江至天台山、雁荡山水、陆路;杭州府由东阳县至处州府路。参见杨正泰《明代驿站考(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