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意志与音乐——叔本华美学思想新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ody, Will and Music: A New Study on Schopenhauer's Aesthetic Thought
  • 作者:江欣城
  • 英文作者:Jiang Xincheng;
  • 中文刊名:WYYJ
  • 英文刊名: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6-10
  • 出版单位:文艺研究
  • 年:2019
  • 期:No.328
  • 语种:中文;
  • 页:WYYJ201906005
  • 页数:8
  • CN:06
  • ISSN:11-1672/J
  • 分类号:23-30
摘要
叔本华将世界分为意志与表象,身体是沟通这两个世界的桥梁。因为身体具有"知"和"感"两个功能。"知"只可把握到表象世界,"感"则可通达意志所代表的本体世界。艺术与"感"密切相关,是对理念的观照,音乐则直接摹写意志世界。从而,身体是叔本华构建形而上学的枢纽,意志是其形而上学的内核,音乐则是其美学理论的皇冠。从叔本华文本的内在逻辑出发,立足于理论构建的原初思路,以身体―意志―音乐为线索,能够凸显情感在叔本华美学中的重要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音乐形而上学得以建立。
        
引文
(1)Arthur Schopenhauer, S'mtliche Werke, hrsg. von Wolfgang Frhr. von L觟hneysen, 5 B'nde in 6, Stuttgart/Frankfurt a. M.:Suhrkamp Taschenbuch Verlag, 1986, Bd. III, S. 171.
    (2)Arthur Schopenhauer, S'mtliche Werke, Bd. I, S. 161.本文对德文版《叔本华全集》第一卷的引文参考了该书中译本(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酌情略作改动。
    (3)(6)(20)Arthur Schopenhauer, S'mtliche Werke, Bd. III, S. 171, S. 529-530, S. 171.
    (4)(5)(7)(10)(11)(13)(14)(15)(17)(18)(22)(23)(25)(26)(27)(31)Arthur Schopenhauer, S'mtliche Werke, Bd. I, S. 161, S. 158, S. 158, S. 91,S. 97, S. 94, S. 95, S. 95, S. 96, S. 158, S. 357, S. 364, S. 358, S. 371, S. 358, S. 135.
    (8)Christopher Janaway, Schopenhauer, Oxfor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 28.
    (9)Immanuel Kant, Kritik der Urteilskraft, hrsg. von Heiner F. Klemme, Hamburg:Felix Meiner Verlag, 2009, S. 19.
    (12)叔本华给“概念”下的定义是,概念就是抽象表象。概念是人有别于动物的能力。理性就是达到概念的能力,理性的功能就是形成概念。叔本华把一切表象分为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两类。直观表象“包括整个可见的世界或全部经验,旁及经验所以可能的诸条件”(Arthur Schopenhauer, S'mtliche Werke, Bd. I, S. 35)。
    (16)当叔本华有意识地指涉感觉和情感时,会使用“Empfindung”与“Emotion”加以区分;当他在将二者笼统地涵盖在一起的意义上指涉“感”时,更倾向于使用“Affekt”。
    (19)Arthur Schopenhauer, Der Handschriftliche Nachlaβ, hrsg. von Arthur Hübscher, 5 B'nde in 6, vollst'ndige Ausgabe,München: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GmbH&Co. KG., 1985, Bd. I, S. 154.
    (21)(24)(28)Arthur Schopenhauer, S'mtliche Werke, Bd. II, S. 252f, S. 574, S. 583-586.
    (29)《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完稿于1818年3月,出版于1819年。相比于此书,无论是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1800),还是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18),都还仅是哲学体系的草图(Cf. David E. Cartwright,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Schopenhauer’s Philosophy, Lanham:The Scarecrow Press, Inc., 2005, p. xl)。
    (30)严格说来,叔本华的学术生涯起于1809年入学哥廷根大学。他登记于医学系,学习了如下诸门自然科学课程——1809—1811学年上学期:博物学和矿物学、解剖学,下学期:化学、物理、植物学;1810—1811学年上学期:物理天文学和气象学、对照解剖学。1811秋起,叔本华将精力转向哲学,并继续跟踪自然科学的前沿成果,这个习惯保持终身,他的著作渗透着对于自然科学的思考。1813年,他的博士论文《论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出版;1818年,代表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完稿。
    (32)爱因斯坦在总结人类从事科学活动的初始动机时,说道:“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爱因斯坦:《探索的动机——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爱因斯坦论科学与教育》,许良英、李宝恒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0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