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庄·野径·大道——常建诗歌的渊源与文学史地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ong Zhuang,the Wild,Avenue——The origin of poetry and the status of literary history
  • 作者:丁洁琼
  • 英文作者:Ding Jiequn;
  • 关键词:常建 ; 汉魏六朝 ; 诗歌渊源 ; 继承与创新
  • 中文刊名:QHSF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orities Teachers College of Qinghai Teachers University
  • 机构:青海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5-25
  • 出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年:2018
  • 期:v.29;No.51
  • 语种:中文;
  • 页:QHSF201801015
  • 页数:7
  • CN:01
  • ISSN:63-1060/G4
  • 分类号:70-76
摘要
常建的诗歌创作与汉魏六朝诗歌传统之间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他的山水诗创作在艺术手法上承袭了大谢山水诗"极貌写物"之法,吸收了小谢诗清新秀美、光影灵动之特点,形成了自己山水诗"清远幽僻"之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边塞诗、音乐诗等诗作也能在继承汉魏诗歌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南朝乐府民歌及齐梁宫体也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常建汲取汉魏六朝诗歌"通庄"的营养,加以个人的创造性发挥,最终汇入盛唐"大道",甚至被认为是盛唐诗坛上"超王越孟"的重要诗人,深刻影响了中唐李贺、孟郊等人的诗歌创作。
        
引文
(1)钱志熙.论王维“盛唐正宗”地位及其与汉魏六朝诗歌传统之关系》[M].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4)(7)(9)(16)(19)(22)(25)(26)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70、270、270、270、274、270、271、51、57.
    (3)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M].
    (5)葛晓音.八代诗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33.
    (6)叶嘉莹.汉魏六朝讲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455.
    (8)(14)(21)(36)常建著,王锡九校注.常建诗歌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0、111、6.
    (10)王锡九.常建诗歌浅论[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1988(1).
    (11)吴昌祺评定.删订唐诗解(卷四)[M].
    (12)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M].
    (13)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卷四)[M].
    (15)钱志熙.论初唐诗人对元嘉体的接受及其诗史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7(夏之卷).
    (17)王辉斌.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8)周敬、周珽辑、陈继儒批点.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盛唐五古三)[M].
    (20)袁行霈,罗宗强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60.
    (23)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M].
    (24)贺贻孙.诗筏[M].
    (27)[日]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地·十七势[M].
    (28)玄修.唐诗概说[M].
    (29)刘邦彦.唐诗归折衷[M].
    (30)钱志熙.论初盛唐时期古体诗体制的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31)徐献忠.唐诗品[M].
    (32)黄生.诗尘(卷二)[M].
    (33)宇文所安著,贾晋华.盛唐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11.
    (34)冯復京.说诗补遗(卷七)[M].
    (35)牟臣益.常建边塞诗的悲苦意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37)卢盛江.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论——唐诗文术论的一个问题[J].东方论坛,2006(5).
    (38)丁仪.诗学渊源(卷八)[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