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勒双重性质的自我反思对个性道德发展的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雨杉 ; 刘豪
  • 关键词:道德哲学 ; 好人 ; 赫勒
  • 中文刊名:LJDS
  • 英文刊名:Bridge of Century
  •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 出版日期:2017-10-20
  • 出版单位:世纪桥
  • 年:2017
  • 期:No.324
  • 语种:中文;
  • 页:LJDS201710044
  • 页数:3
  • CN:10
  • ISSN:23-1464/D
  • 分类号:94-96
摘要
通过对现代人生活境况的分析,赫勒提出了双重性质的自我反思,以实现道德重建。她呼吁人们通过现实中的道德规则和对自我行为的审视,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力,进而塑造起个性道德。她呼吁人们跟随好人的行为指引,来恢复社会的道德秩序。尽管靠每个人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带有些许理想主义色彩,赫勒的理论为当今社会道德状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英]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杨渝东,史建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3][德]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衣俊卿.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5]阿格妮丝·赫勒.道德哲学[M].王秀敏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
    [6]阿格妮丝·赫勒.超越正义[M].文长春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阿格妮丝·赫勒.激进哲学[M].赵司空,孙建茵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阿格妮丝·赫勒.现代性理论[M].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王秀敏.个性道德与理性秩序——赫勒道德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0]张笑夷.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J].求是学刊,2016,(11).
    [11]文长春.普适正义的批判与超越[J].哲学原理,2016,(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