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闻记者明星制度的形成与影响——以1920-30年代上海新闻记者“四大金刚”为中心的讨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Origin and Effect of Star System of Journalism——A Case Study of “The Four Devarajas” of Journalists in Shanghai Journalism in 1920-30's
  • 作者:路鹏程
  • 英文作者:LU Pengcheng;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sity;
  • 关键词:明星制度 ; 新闻职业化 ; 知名记者
  • 英文关键词:Star System;;Journalism professionalization;;Famous Journalists
  • 中文刊名:GJXW
  •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
  • 出版日期:2019-04-23
  • 出版单位:国际新闻界
  • 年:2019
  • 期:v.41;No.294
  • 基金: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中国近代新闻记者的职业生涯研究(1911-1937)——基于工作社会学的视角”(16YJC86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GJXW201904006
  • 页数:17
  • CN:04
  • ISSN:11-1523/G2
  • 分类号:111-127
摘要
1920年代晚期,上海逐渐形成了报馆组织和报纸行业协同生产记者名望,大众与社会共同消费记者名望,藉此记者名望转变为各种物质性和精神性价值的过程和机制。这种明星记者制度既是新闻职业身份认同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阶层上升性流动的外在表征,同时新闻记者化身社会名人亦是新闻媒体普及化和现代社会民主化历程的产物。
        In 1920-30’s Shanghai,with personal struggling,media supporting and social needing,some journalists gradually gained fame from press circles,political circles to whole society.Journalists as celebrities were not only the internal needs of journalism professional identity,but also the external signs of social stratum ascending.Meanwhile Journalists as celebrities were the products of social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and highly develop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引文
陈贞修(1937)。拥护“新闻记者”的主张。《新闻记者》,1(2),46。
    冯剑侠(2012)。“无冕皇后”还是“交际花”: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自我认同。《妇女研究论丛》,20(6), 59-64。
    冯节(1942)。我希望做一个‘名记者’。《上海记者》,1(2),1。
    戈公振(2010)。中国报业教育之近况。载龙伟,任羽中,王晓安(编),《民国新闻教育史料选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顾执中(1937)。拥护“新闻记者”的主张。《新闻记者》,1(2),46。
    顾执中(1985a)。《战斗中的新闻记者》。北京:新华出版社。
    顾执中(1985b)。能终身当记者吗?《新闻记者》,3(2),3。
    顾执中(1986)。新闻古镜多韵事。《新闻战线》,9(1),11-13。
    顾执中(1987)。《报人生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自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顾执中(2012)。《到青海去》。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洪煜(2007)。《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胡鸣祥(1936)。《投稿术:文坛登龙》。上海:晨光书店。
    金介云口述、曹晓波整理(2015年10月21日)。“中储券”血案中的金华亭。《杭州日报》。
    金雄白(1943)。谈办报。《古今》,2(21-22),14-18。
    金雄白(1988)。《记者生涯五十年》(上)。台北:台湾跃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理查德·戴尔(1979/2010)。《明星》,严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金铨(2013)。报人情怀与家国想象。载李金铨(主编),《报人报国: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读法》。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杰弗瑞·威廉斯(2013)。学术明星:知名度。载杨玲、陶冬风(主编),《名人文化研究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青崖(1934)。新闻记者与公式。《人言周刊》,1(2)。
    路鹏程(2016)。传、帮、带: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社会化与组织社会化——以《大公报》为例。《传播与社会学刊》,6(4),35-68。
    陆诒(1938)。外勤记者应注意的三端,载王文彬(主编),《报人之路》。上海:三江出版社。
    乔·莫伦(2013)。炒作至上:当代(文学)明星制度,载杨玲、陶冬风(主编),《名人文化研究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仁(1940)。新闻界的劳莱哈台:草包吴中一,鄙夫金华亭。《暴露》,具体时间不详。
    邵飘萍(2008)。实际应用新闻学,载肖东发、邓绍根(主编),《邵飘萍新闻学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瘦竹(1929年4月17日)。有求于新同业。《罗宾汉》。
    孙恩霖(1983)。回忆《申报》采访部及其他。《新闻大学》,1(1),67-70。
    万叶(1937)。上海读者和上海报纸。《新闻记者》,1(1),14-24。
    王澄伯(1937)。给读者以有力的指导。《新闻记者》,1(2),46-47。
    王敏(2008)。《上海报人社会生活(1872-1949)》。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西西(1928年10月29日)。新闻报采访上之连环错。《骆驼》。
    徐铸成(2010)。《报海旧闻》(修订版)。上海:三联书店。
    谢美霞(2006)。旧上海女记者的花边新闻。《文史精华》,26(10),48-53。
    渝客(1946年9月)。叶如音奉命办画报。《中外春秋》。
    杨理纲(1948)。我要作一个名记者(四)。《中国新专校刊》,3(8&9),29-30。
    杨时(1948)。我要作一个名记者(二)。《中国新专校刊》,3(8&9),28-29。
    邹韬奋(2004)。《经历》。上海:三联书店。
    周孝庵(1930)。《最新实践新闻学》。上海:时事新报馆。
    曾虚白(1938)。新闻纸个性的创造。载王文彬(主编),《报人之路》。上海:三江出版社。
    Andrew Shail.(2016). Max Linder and the Emergence of Film Stardom. Early Popular Visual Culture,14(1), 55-86.
    Baldwin Van Gorp.(2014). It takes two to tang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s and celebrities in Belgium. Celebrity Studies, 5(4),423-437.
    Chris Rojek.(2006). Celebrity and religion. In P. Marshll(Ed.). The Celebrity Culture Reader.Oxford,UK:Routledge.
    Gilad Ravid&Elizabeth Currid-Halkett.(2013).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elebrity:an Empirical Network Analysis of an Elite Population. Celebrity Studies, 4(2),182-201.
    Cloud Stanley&Olson Lynne.(1996). Modern celebrity journalism is born. The American Enterprise,7(2), 32.
    Graeme Turner, Frances Bonner, P. David Marshall.(2000). The Production of Celebrity in Australia.Cambridge, 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vid Hesmondhalgh.(2005). Producing celebrity. In Jessica Evans&David Hesmondhalgh(Eds.).Understanding. Media:Inside celebrity. Berkshire, UK:McGraw-Hill Education.
    Eliot Freidson.(2001). Professionalism:The third logic. Cambridge, MA:Polity Press.
    Hillevi Ganetz.(2016). The Nobel celebrity-scientist:genius and personality. Celebrity Studies,7(2),234-248.
    Jessica Evans.(2005). Celebrity, media and history. In Jessica Evans&David Hesmondhalgh(Eds.).Understanding media:Inside celebrity. Berkshire, UK:McGraw-Hill Education.
    Marshall. P. D.(1997). Celebrity and power:Fame in contemporary culture.Minneapolis/London, UK: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artinConboy.(2014).Celebrityjournalism-anoxymoron?Formsandfunctionsofagenre.Journalism, 15(2), 171-185; Graeme Turner, Frances Bonner, P. David Marshall.(2002). The Production of Celebrity in Australia. Cambridge, 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 deCordova.(1991). The Emergence of the Star System in America. In Christine Gledhill(Ed.).The Stardom:Industry of Desire. London, UK:Routledge.
    Réka Buckley(2009)The Emergence of Film Fandom in Postwar Italy:Reading Claudia Cardinale’s Fan Mail. Historical Journal of Film, Radio and Television, 29(4), 523-559.
    Shumway. David R.(1997). The Star System in Literary Studies. PMLA, 112(1), 85-100.
    Turner. G.(2004). Understanding celebrity. London, UK:Sage.
    1.相关报道参见叶如音:《中立者蒋介石右潘宜之在陈其美纪念会中演讲》,《图画时报》1927年361期,第1页;叶如音:《蒋冯阎李总司令及吴稚晖在北平奠祭为民族解放而奋斗数十年的孙总理》、《为民众谋利益完成北伐的蒋总司令在北平演讲情形》,《图画京报》1928年19期,第3页;叶如音:《国庆首都之阅兵》,《文华》1929年第4期,第28页;金华亭:《植树节:蒋介石偕宋美龄在中山陵植树》、《植树节:邵力子、于右任、叶楚伧》,《图画时报》1929年第546期,等等。
    2.相关报道参见叶如音:《清闲:宋美龄女士》,《良友》1929年,第42期,第23页;叶如音:《蒋介石由平南归邀游泰山》,《图画时报》1929年579期第3页,等等。
    3.相关报道参见佚名:《名花金华亭西装影》,《天津商报图画半周刊》1930年第29期,第1页;《上海远东通讯社记者金华亭君与杨凤岐女士结婚丽影》,《图画时报》1926年第288期,第2页;《学步:金雄白之女公子》,《图画时报》1929年第599期,第2页;《叶如音之公子影如》,《京报图画周刊》1929年6月16日;《叶如音与汪自新女士的一封信》,《国民日报》1924年5月29日。
    4.相关报道参见一人:《叶如音:写字间中的女职员》,《快活林》1946年第27期,第3页;《向导姑娘为媒周佛海赏识金雄白》,《精华图画周刊》1946年4月27日。
    5.相关报道参见:《记者会第四届会员大会》,《记者周报》第1号,1930年5月18日;《叶如音君考察马来亚新闻事业毕已北返》,《南洋商报》1933年3月6日;《我国新闻界名记者顾执中君……在柏林郊外德国希特拉少年领袖学校演讲之情形》,《中华》1935年第32期,第7页等报道。
    6.金华亭、金雄白、叶如音后来在抗战时期因不同的人生选择和时代际遇再次成为新闻界一时众说纷纭的焦点人物,但这已超出本文申论的范围,另需专文研究。
    7.需指出的是,顾执中发表的原文标题为“能终身当记者吗?”(见顾执中(1985b).能终身当记者吗?.《新闻记者》,3(2),3.)笔者这里根据其文章主旨和本文主题,将其改为“能终身当名记者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