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芭蕾的现代性转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ity of Russian Ballet
  • 作者:张延杰
  • 英文作者:Zhang Yanjie;Journal of Beijing Dance Academy;Editing Office of Beijing Dance Academy's Journal of Beijing Dance Academy;
  • 关键词:俄罗斯 ; 现代芭蕾 ; 民族性 ; 现代性转型 ; 佳吉列夫
  • 英文关键词:Russia;;modern ballet;;nationality;;transformation of modernity;;Diaghilev
  • 中文刊名:MYSY
  • 英文刊名:Ethnic Art Studies
  • 机构:北京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北京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日期:2018-09-13 19:14
  • 出版单位:民族艺术研究
  • 年:2018
  • 期:v.31;No.184
  • 语种:中文;
  • 页:MYSY201804003
  • 页数:7
  • CN:04
  • ISSN:53-1019/J
  • 分类号:12-18
摘要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白银时代"的现代艺术潮流之中,俄罗斯芭蕾实现了现代性转型。俄罗斯"白银时代"融合鲜明民族气息的现代艺术,为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美学基础。佳吉列夫和他的舞团凭借《彼得鲁什卡》《火鸟》《春之祭》这些传世名作将芭蕾带入现代艺术世界。这些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浓郁俄罗斯民族气息征服了欧洲观众,并成为区别于古典芭蕾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今天,当我们追索这一现代性转型的文化源头时,不可忽略俄罗斯现代芭蕾的开创者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下,对自身民族传统的探寻、汲取以及转化和运用。
        Russian ballet realized its modernity transformation in the modern art trend of the "silver age"during the period of late 19 thcentury and early 20 thcentury. The modern art with obvious national features during Russia's "silver age"provides crucial aesthetic foundation for Diaghilev's Russian ballet troupe. With masterpieces of Petrushka,Firebird and Rite of Spring,Diaghilev and his troupe brought ballet into modern art world.The rich features of Russian nationality,which emitted from these works,overtook the European audiences.These works become a key symbol to distinguish classical ballet artistic style. Now when we investigate the cultural origi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modernity,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exploration,absorption,transformation and use of Russian national tradition that the inaugurators have ever done for Russian modern ballet.
引文
(1)国内关于俄罗斯现代芭蕾研究,参见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79-97页;王彬:《俄罗斯芭蕾历史经验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版。
    (1)[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导读:‘娜塔莎起舞’与俄罗斯文化之婆娑丽影”,第iv页。
    (2)1812年卫国战争,是指1812年6月法国拿破仑军队入侵俄罗斯,俄罗斯奋起保卫自己国家独立和自由,将法国军队驱逐出俄罗斯边境。这场战争不仅有沙俄的正规军,还有游击队、民兵和广大农民参战,因而被称为人民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捍卫了俄罗斯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且唤醒了俄罗斯人的民族自我意识,激发人们关注和思考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与前途。
    (3)十二月党人运动,是指1825年12月贵族知识分子意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运动。尽管起义失败,但是十二月党人的政治自由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进而影响俄罗斯文化的发展。
    (4)关于“斯拉夫派”和“西欧派”思想的具体探讨,参见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151页。
    (5)[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6)[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
    (7)关于白银时代俄罗斯的文化艺术成就,参见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184页;汪介之:《远逝的光华: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化》,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关于白银时代和俄罗斯现代芭蕾,参见张延杰:《白银时代与福金的“新舞剧”改革》,《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78-82页。
    (1)[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15页。
    (2)[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63页
    (3)阿布拉姆采沃(Abramtsevo):1877年铁路大亨萨瓦·马蒙托夫(Savva Mamontov)在莫斯科附近的庄园建立的艺术中心,旨在恢复斯拉夫主义者所极力推崇的俄罗斯风格的艺术。
    (4)塔拉什基诺(Talashkino):1893年玛利亚·契倪什娃公爵夫人(Maria Tenisheva)在斯摩棱斯克领地上建立塔拉什基诺庄园,力图追随马蒙托夫,汇集艺术家创作俄罗斯民间风格的艺术品和工艺品,并建立博物馆,收藏大量俄罗斯民间工艺品,包括刺绣、木雕和金属制品。
    (5)[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16页。
    (6)Richard Buckle,Diaghilev,New York:Atheneum,1979,p.300.
    (7)[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19页。
    (8)谢尔盖·利发尔:《佳吉列夫传》,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73页。
    (9)Diaghilev's“Complicated Questions”,edited by Joan Acocella,Lynn Garafola&Nancy Van Norman Baer eds.,The Ballets Russes and Its World,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p.91.
    (1)Joan Ross Acocella,The Reception of Diaghelevs Ballets by Artists and Intellectuals in Paris and London,1909-1914(Ph.D.dissertation,Rutgers University,1984),pp.158-159.
    (2)[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1页。
    (3)Shelley C.Berg,Le Sacre du printemps:Seven Productions from Nijinsky to Martha Graham,Michigan:UMI Research Press,1988,p.10.
    (4)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5)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6)T.C.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88页。
    (7)T.C.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76-177页。
    (8)T.C.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66页。
    (1)关于19世纪活跃在俄罗斯的法国芭蕾编导,可参见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54-60页。
    (2)Shelley C.Berg,Le Sacre du printemps:Seven Productions from Nijinsky to Martha Graham,p.8.
    (3)Lillian Moore ed.Russian Ballet Master:the Memoirs of Marius Petipa,London:A&C.Black LTD.1958,Lillian Moore:“Introduction”,p.ix.
    (4)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5)Sally Banes:“Firebird and the Idea of Russianness”,Lynn Garafola&Nancy Van Norman Baer eds.The Ballets Russes and Its World,p.121.
    (6)[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8页。
    (7)[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6页。
    (8)Michel Fokine,Fokine:Memoirs of a Ballet Master,trans.by Vitale Fokine,edited by Anatole Chujoy,London:Constable&Company Limited,1961,pp.167-168.
    (1)关于福金的编导理念和“新舞剧”改革,参见张延杰:《白银时代与福金的“新舞剧”改革》,《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80-82页。
    (2)Sally Banes:“Firebird and the Idea of Russianness”,Lynn Garafola&Nancy Van Norman Baer eds.,The Ballets Russes and Its World,p.125.
    (3)[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8页。
    (4)Shelley C.Berg,Le Sacre du printemps:Seven Productions from Nijinsky to Martha Graham,p.2.
    (5)[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0页。
    (6)Shelley C.Berg,Le Sacre du printemps:Seven Productions from Nijinsky to Martha Graham,p.27.
    (7)Shelley C.Berg,Le Sacre du printemps:Seven Productions from Nijinsky to Martha Graham,p.39.
    (8)Shelley C.Berg,Le Sacre du printemps:Seven Productions from Nijinsky to Martha Graham,p.50.
    (9)Shelley C.Berg,Le Sacre du printemps:Seven Productions from Nijinsky to Martha Graham,p.5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