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不可能任务的现代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odernity as Mission Impossible
  • 作者:胡大平
  • 英文作者:Hu Daping;
  • 关键词:现代性 ; 液化现代性 ; 超级现代性 ; 全球现代性
  • 中文刊名:SHZX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Front
  • 机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2 11:54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战线
  • 年:2019
  • 期:No.285
  • 语种:中文;
  • 页:SHZX201903006
  • 页数:11
  • CN:03
  • ISSN:22-1002/C
  • 分类号:31-41
摘要
现代性发展到今天已处在临界时刻。从其机制看,不断自我否定的反传统沦陷为无确定性保障的"破坏性创造"过程。从其目标和表现看,远比启蒙更加激进或彻底的生活政治实践将我们推入一种极端状态,然而不断加速的社会变迁却不断侵蚀着进步的意义。从其空间范围看,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扩大,欧洲之外的国家加入其浪潮,形成了多样的现代性要求,这使得在全球尺度上现代性不再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总体上,作为社会结构的现代性已经散裂;作为社会过程的现代性已经陷入僵局;作为生活体验的现代性已经矛盾重重。简言之,作为一种社会想象的现代性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再成为我们想象力的源泉。
        
引文
(1)或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现代化理论之意识形态属性的批评,或由于冷战以后国际社会格局的混乱,或由于在学术上异质性话语的增长扩散,“现代性”这个术语越是广为流行就越是丧失了确定的所指。
    (2)鲍德里亚从交流角度指出,眩晕正是世界游戏的一个部分。See Jean Baudrillard,The Ecstasy of Communication,New York:Semiotext(e),1988,p. 26.
    (3)鲍曼强调:“在现代存在和现代文化之间有着一种爱—恨关系,一种充满内战的共生现象……现代性的历史是社会存在与其文化间充满张力的历史。”参见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邵迎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5页。
    (4)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邵迎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7页。
    (5)詹姆逊:《现代、后现代性全球化》,王逢振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页。
    (1)希尔德·海嫩:《建筑与现代性批判》,卢永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7页。
    (2)劳伦斯·E.卡洪:《现代性的困境》,王志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7页。
    (3)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37、360-361页。
    (4)Jean-Francois Lyotard,The Inhuman:Reflections on Tim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 25.
    (5)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5页。
    (6)詹姆逊:《现代、后现代性全球化》,王逢振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卡洪等人认为马克思是对现代性发难的肇始者,参见劳伦斯·卡洪:《现代性的困境》,王志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8页。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在他之前英国卡莱尔等人已经基于道德立场直接批判现代性了。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7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8页。
    (1)在这里,我们提醒一个被追求时尚的消费者所忽视的现象:“最新的”消费,实际上消费的只是在资本家实验里已经成熟的前代产品,我们一直在为它的前代产品之成本买单。从20世纪80年代的索尼随身听,到90年代的方正汉字排版系统,到今天隔几月就换的手机,定期发布的“新产品”实际上都是实验室已经成型即将量产的新一代产品淘汰的产品,它们出现在市场上仅仅是为了投资的顺利进行,即收回先前的投资抗拒它们的沉没。以自然进化面貌出现的产品创新不断加速挤压着消费者,把本来应该在实验室扔掉的淘汰之物变成了消费者抽屉里的过气产品。当我们回望一下自己的抽屉时,我们就知道自己为幸福生活而加倍付出的劳动原来是为资本家的财产增殖的。
    (2)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郇建立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第15页。
    (3)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烟消云散了》,徐大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27页。
    (4)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14页。
    (1)Zygmunt Bauman,Liquid Modernity,Cambridge:Polity,2000,pp. 2-3.
    (2)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183页。
    (3)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198页。
    (4)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时代》,谷蕾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页。
    (5)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恐惧》,谷蕾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0页。
    (6)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15-16页。
    (1)Anthony Giddens,Modernity and Self-Idenity,London:Polity,1991,p. 10.
    (2)Fredric Jameson,The Seeds of Tim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pp. 1-72.
    (3)吉尔·利波维茨基:《超级现代性时间》,谢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页。
    (4)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严蓓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1页。
    (5)让·波德里亚:《艺术的共谋》,张新木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71-172页。
    (1)Jean Baudrillard,Fatal Strategies,Semiotext(e),2008,p. 25.
    (2)让·波德里亚:《致命的策略》,刘翔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1页。
    (3)鲍曼指出,“当相互容忍与冷漠相伴时,公共文化可以彼此共同存在,但几乎没有相互交流,而且即使相互交流,往往也是把枪管当电话使用。在一个‘多元文化主义’的世界里,文化可以共存,但很难从共同生活中得到好处”。参见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8页。因此,他主张以公共事务为基础的共同体。与鲍曼一样,罗蒂批评左派文化多元主义和身份政治而主张以共同的故事来筑就国家。参见罗蒂:《筑就我们的国家》,黄宗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2页。
    (1)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90页。
    (2)阿里夫·德里克:《跨国资本时代的后殖民批评》,王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51页。
    (3)阿里夫?偊b德里克:《全球现代性: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性》,胡大平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6页。
    (4)阿里夫·德里克:《全球现代性: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性》,胡大平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5页。
    (1)艾伯特·马蒂内利:《全球现代化:重思现代性事业》,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59-161页。
    (2)马丁·阿尔布劳:《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高湘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15页。
    (3)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邵迎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47页。
    (1)Jean Baudrillard,The Transparency Of Evil:Essays on Extreme Phenomena,London:Verso,1993,pp. 3-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8页。
    (3)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